西西河

主题:【文摘】古代谥号、庙号与尊号之谜 -- 无斋主人

共:💬15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多谢查理。 google了一下, 转篇这个。

谈谈"汉高祖"这个称号

曾根奎

中国古代对于死去的皇帝多称谥号或庙号。大体上说,汉到隋,谥号一般只用一两个字,故多称谥号。如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唐以后,谥号用字越来越多,故称庙号,如: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清世宗等。明清两朝,由于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故有时也称年号,如万历帝、康熙帝、宣统帝等。"汉高祖"这个称号,看起来很像庙号(唐高祖就是庙号),但对于刘邦的谥号与庙号,又有多种说法,先引述如下:

《中国历代人名辞曲》:"刘邦……死后庙号高祖。"

《中国历代帝王秘史》:"刘邦、溢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徐连达《中国皇帝制度》:"秦汉承前代之制,亦有庙号,如汉惠帝尊高帝庙为太祖庙(源于杜佑《通典》--引者注)。"蔡东藩《前汉演义》:"汉帝后来庙号叫做高皇帝,并因他为汉朝始祖,就称为汉高祖,史家统是这般记述,小子此后叙录,也沿例呼为汉高祖了。"

白钢《中国皇帝》:"尊号,是封建君主时代,臣下以尊崇之号进呈于皇帝,……例如,汉高祖十二年四月,……上尊号为高皇帝。"

以上共有五种不同的说法,A、庙号:高祖。B、庙号:太祖,溢号高皇帝。C、庙号:太祖。D、庙号:高皇帝。E、尊号:高皇帝。

以上五种说法的原始根据都是《史记:高祖本纪》中这样一段记载:丙寅,葬(葬刘邦-引者)。已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原皆日:"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首先,探讨一下"高皇帝",从有谥法以来,谥号用字有特定,且重复率很高,但用"高"字者,仅此一例。至于庙号,非祖即宗,而且《史记》此处文意也很明白,、故可断言,"高皇帝"不是谥号,也不是庙号,而是尊号。不过,从尊号与谥号的异同来看,尊号生前死后都可上,且用褒奖字,谥号只能死后上,用字有褒有贬,因此,把刘邦死后上的尊号看作谥号也未尝不可。

其次,探讨一下刘邦的庙号。说庙号为太祖者可能本于"为汉太祖"一句,说庙号为高祖者,可能本于"立高祖庙"一句,二者都有一定道理,但理由又都好像不很充足,"为汉太祖"也可看作是群臣对刘邦的评价,而非正式名号。"立高祖庙"也不能一定得出"高祖"是庙号的结论,就像"老爷庙"、"夫子庙" 的"老爷"、"夫子",只是对关羽、孔子的一种尊称,而非正式名号一样,把"高祖"看作对刘邦的一种尊称,"立高祖庙"只是为他立庙的意思。也许有人会说:汉以后所有皇帝或称谥号,或称庙号,或称年号,难道刘邦可以例外?当然可以,因为这些称谓,都是汉以后相沿成俗,而非任何人硬行规定,对刘邦的尊称不合后例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史记》上说的不太明确,究其原因,可能是秦统一后,世事大变革,加上焚书坑儒、陈涉起义、楚汉相争,许多礼法制度都中断了,刘邦安定天下后,才又起用儒生,制定礼法,故当时许多礼制还不完善,也不规范,太史公也只好大略记之,后人费猜想也就不足为奇了。

顺便指出,《辞源》"太祖"、"高祖"两辞条的解释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现抄录于下:

太祖,本作大祖……传:"大祖,谓文王",大,同"太",后世统称开国皇帝为太祖,如魏追称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晋追称司马昭为太祖文皇帝。宋以后封建王朝,皆追尊王朝之始建者为太祖,如赵匡胤称宋太祖,朱元璋称明太祖。

高祖,……汉高帝死后,群臣上尊号为高皇帝,后来王朝或以高祖为庙号,如创业之帝多称高祖。

请注意,"太祖"条的"后世"包括刘邦在内,几乎列举了所有以"太祖"为庙号的皇帝,但没有提到"汉太祖",而"高祖"条的"后来王朝"是指刘邦以后,当然也排除了刘邦的庙号是"高祖"的说法,看来两辞条的编写者也看到了问题的不确定性,有意回避了刘邦的庙号问题。

综上所述,"高祖"不是刘邦的庙号,而是由于刘邦的尊号为"高皇帝","并因为她为汉朝始祖,就称为汉高祖"(蔡东藩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