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水门事件(二十三) -- 梦秋

共:💬56 🌺16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三十三,全文完)

水门事件(三十三)

交出了录音带,风波当然还是没有平息,不过离彻底平息已经不远。

8月5日,参议院共和党干事(Minority whip)格里芬公布了致总统的公开信。这位参议院共和党第二号人物在公开信当中直截了当地说:

“我相信,国家利益和他(总统)的个人利益只有通过(他的)辞职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已经到时候了。不光是他的敌人知道这一点。许多他的朋友,还有我,自认为是他的朋友,相信这是最为合适的一种方式。”

这样明白无误、赤裸裸的逼宫言辞表明,参议院支持尼克松的联盟已经大部瓦解。总统无法获得政客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支持。无情的事实让尼克松不得不再次斟酌,是体面的,不失尊严的辞职,还是在参议院的弹劾风暴当中不光彩地被勒令离开白宫?

8月6日,尼克松召开了自己最后一次内阁会议。虽然他尽量避免在会议上提到水门事件,但是会议的议程当中还是触及到了这个问题。尼克松提出要举行一次经济工作方面的会议。新任司法部长萨克斯比尖刻地插嘴道:

“我认为没有必要举行会议了。我们需要知道,您有没有继续管理国家的能力?”

一边旁听的乔治.布什也应声道:总统管理国家的能力已经受到损害。

需要说明一下,司法部是水门案件的重灾区。两届尼克松政府的司法部长(米切尔和克莱迪恩斯特)都因水门案被起诉并且被判刑,还有两任司法部长(理查德森和拉克绍斯)以及一位独立检察官被强行解除职务。司法部的官僚们早已怨气冲天,巴不得尼克松下台。

尼克松想要教训一下这两位大舌头的家伙。基辛格赶快出来打圆场。内阁会议不欢而散。

尼克松甚至失去了来自内阁的支持。虽然后者的支持与反对并没有法律作用。

压垮白宫这个巨大的骆驼,只需要最后一根稻草。8月7日,这一天终于来到。国会两院共和党领袖斯科特、罗兹以及参议员戈德沃特来到白宫,再次“劝说”尼克松辞职。这个有着极大政治能量的议员代表团告诉总统,如果参议院投票表决弹劾案的话,尼克松最多只能有16-18票反对票,只是需要票数的一半。且不说投票过程和投票结果,就是这个票数看上去都觉得让人很没面子。

来自国会的支持彻底烟消云散。

如果顶到国会走完弹劾全过程,尼克松不但身败名裂,而且下台后的日子会过得很惨,因为他把国会所有的政治势力全部得罪完了。以后要混日子恐怕有大麻烦。

辞职还是不辞职?

长时间思考之后,尼克松最后缓缓回答:

“我对养老金没有兴趣。我对赦免或者大赦也没有兴趣。我作出的决定将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

这就是说,一切都结束了。尼克松准备辞职。

好几个月里,黑格将军一直担心尼克松个人的精神状态。这位总统越来越狂躁易怒,精神恍惚。除了不断地听录音带去幻想自己胜利的日子,尼克松基本上没有在国内和国外政策上作出战略性的决策,所有具体而微的工作只好交由内阁进行。好几次,灰心丧气的总统甚至和黑格谈到了死亡的问题。

有一次,尼克松半开玩笑地对他说:

“你们军队里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在抽屉里放上一把手枪。”

顿了一顿,尼克松伤心地说:

“我连手枪都没有。”

黑格给吓坏了。赶紧通知医生,不得给总统开出任何药物。在此之前,所有的镇定片和安眠药都已经从总统身边拿走了。

在这最后几天里,还有让黑格烦恼的事情,那就是尼克松以前的两只德国牧羊犬厄利希曼和霍尔德曼。这两人不约而同地打电话找尼克松,要求总统向他们提供特赦。他们不想坐牢。两个人的电话都被黑格给拦了下来。在没有通知总统的情况下,黑格拒绝了他们要求总统赦免的请求。厄利希曼于是在电话里带着威胁的口吻说:

“我觉得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赦免我们。这样,给总统带来的尴尬会少很多。”

他显然不知道尼克松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句话完全暴露了这个尼克松从前最信任的幕僚的流氓本性。

白宫内部开始为尼克松离职作出准备,有人留用,有人离开,还有坛坛罐罐的问题。即将接任总统的福特根本没有时间建立自己的内阁班子,大部分内阁成员将暂时留用。只是有一个人是绝不能考虑留用的,那就是总统新闻秘书齐格勒。此人简直是总统阴暗面的放大版,在面对新闻界时说了太多的谎话,早已声名狼藉。新任总统总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形象问题。

8月8日早上,驻华盛顿的主要新闻媒体都接到通知,当天晚上9点尼克松将会发表电视讲话。对于敏感的媒体记者们来说,他们已经明白即将发生的事情,有许多迹象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8月8日下午,尼克松会见了国会两党领袖。在副总统福特的住宅周围拉起了黄色警戒线。还有消息说,军方已经派飞机前往欧洲接回最高法院大法官伯格。此举意味着伯格将主持福特宣誓就任总统的就职仪式。

当天晚上9点,尼克松在电视讲话当中向全美国宣布:

“……我将在明天正午时分辞去总统职务。”

“……在这间办公室里工作,让我感觉到我与每一个美国人血脉相连。在离开它的时候,让我这样祈祷:在未来的日子里,上帝的荣耀将与你们同在。”

1974年8月9日早上,尼克松通过黑格向基辛格递交了只有一句话的辞职信。

之后,福特以副总统身份发布了最后一条命令,决定任命当时美国驻北约大使为白宫办公厅主任。这位大使的名字叫作:唐纳德.H.拉姆斯菲尔德。

我们仿佛看见历史在延伸,从未知的过去,延伸到已知昨天。历史的轨迹,历历在目。

中午时分,尼克松和家人登上白宫南草坪处的直升飞机,飞往戴维营。他将接着飞往加州的克莱门特。在他的家里,这个因为遭受丑闻冲击而身心疲惫的政治家将舔舐他的伤口,等待着康复的那一天,就像1960年他被肯尼迪击败那样。

但是,落败的枭雄已经不可能再回来。他的舞台已经落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理查德.尼克松:最后的告别

水门案件的结局:

厄利希曼:1975年1月1日因为阴谋、妨碍司法和伪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半至8年徒刑。1977年被减刑至1到4年徒刑。1978年,厄利希曼在服刑18个月之后获释。此人倒也知趣,在上诉法院没有对他作出二审裁决之前,自己主动跑到监狱里蹲起来。对于尼克松没有在最后关头给予自己特赦,厄利希曼从来没有原谅自己的这位老板,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尼克松大加鞭挞。出狱之后,厄利希曼在多家公司任职,并写了一些回忆录和小说,曾经与流行小说家汤姆.克兰西合作制作了有关水门事件的纪录片。1999年去世。

霍尔德曼:1975年1月1日因为阴谋、妨碍司法和伪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半至8年徒刑。实际服刑18个月。出狱之后成为一名成功的地产商人。1993年去世。

科尔松:在1974年因为妨碍司法罪被判处1-3年徒刑,罚款5,000美元并剥夺律师资格,禁止从事与法律相关工作。1975年1月31日,因为家庭原因获得释放。此后成为一名虔诚的宗教人士和成功的宗教活动家。

米切尔:1975年2月21日,米切尔因为阴谋、妨碍司法和伪证罪被判处2年半到8年徒刑。在服刑19个月之后,因为身体原因获得保释。1988年米切尔因心脏病去世,被隆重埋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他是第一位被法庭判处入狱的美国司法部长。1978年,因为担心与新闻记者交流而受到米切尔长期幽闭和监视的米切尔夫人去世。她因为表示白宫在从事非法活动被丈夫指责为精神病。医学界从此多了一个名词:玛莎.米切尔效应(Martha Mitchell Effect),特指精神病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对病人的真实言语作出错误判断。

亨特:在牢里呆了33个月。80年代初因为有人在书中描写亨特参与了刺杀肯尼迪的阴谋和作者打了一场官司。官司打赢了,得了一笔赔款。但是后面又被翻案。他总是和阴谋打交道,并在关键时期敲诈尼克松封口费(结果为尼克松被弹劾提供了关键证据)。但是他至死都没有原谅这一点:尼克松可以辞职了事,他本人却得蹲大牢,而且妻子也在飞机失事当中身亡。真正的赔了夫人又折兵。他一生写了许多间谍小说,但是不知为何在90年代宣布破产。

利迪:这个死硬派被判刑最重,以阴谋、盗窃和非法窃听被判处20年徒刑(“最大值约翰真不是浪得虚名!)。1978年卡特给予利迪减刑,实际坐牢4年半,是所有因水门案被判有罪的被告中服刑最长的人。后来利迪建立了一家保安公司,还在保守派的电台谈话节目当中当过嘉宾,颇受人欢迎。他本人也有相关回忆录出版。

迪恩:1974年8月2日以妨碍司法罪被判刑1-4年。实际上因为不断地出庭作证基本上没蹲大牢。1975年1月8日获得减刑并出狱。之后投资银行业,还出了几本回忆录。

查平:1975年因为向大陪审团说谎被判处10-30个月监禁。1976年4月出狱,实际服刑8个月。后来成为公关公司的顾问,还曾经办过一份杂志。

卡姆巴齐:因为被指控在选举当中筹集非法资金和以金钱换取驻外大使行为被判有罪,并服刑6个月。

齐格勒:没有受到任何起诉。他对尼克松的忠诚保持到了1999年去世为止。

施坦斯:1973年被以伪证、妨碍司法罪起诉。1974年法庭宣判施坦斯无罪。施坦斯是个敛财的好手,后来帮助尼克松筹款建立了尼克松图书馆。

格雷:这位被迫辞职的联邦调查局代局长在1978年代人受过。他和另外两位联邦调查局副局长被指控有非法调查行为。这实际上都是老胡佛在世时干的好事。既然法院不去追究死人的责任,格雷只好自认倒霉。里根政府最后给予了他和他的同事们特赦,没有坐牢。

克莱迪恩斯特:因为ITT丑闻以及其他竞选丑闻在1974年6月7日被判处1个月徒刑和100美元罚款,缓期执行。

塞格里蒂:1974年塞格里蒂被指控扰乱选举,并被判处入狱,并在牢里呆了4个半月。获释之后,他被剥夺了两年的律师行业资格。1995年,他颇有点不知好歹地竞选奥兰治县(Orange County)的法官,但是半途退出,估计是被人翻了老底。

麦科德:被判处1-5年徒刑。实际服刑2个月(因为他是第一个向法官交待实情的嫌疑人)。

巴克:被判处18个月到6年徒刑,实际服刑13个月。

现场被抓获的另外三位水门“窃贼”得到了类似徒刑,服刑期13到15个月不等。

理查德.尼克松:1974年9月8日被福特总统特赦,没有受到任何刑事指控。尼克松此后一面专心立著,一面穿梭于国际政治舞台之间,充分发挥了一个政治家的外交天才。他因为使用政客的手腕而下台,又因为在下台之后展现出的政治家的高瞻远瞩而得到人们的尊重。在他之后的美国总统,不复有政治家的传奇特色。即使是里根和克林顿,也不再具有尼克松那样奇妙的个人魅力。1994年4月23日,尼克松因为中风去世,时年81岁。

黑格:尼克松辞职之后离开白宫,担任北约欧洲盟军司令。1981年成为里根政府国务卿,因为政见不合于1982年辞职。他到底不适合当一个政客。

基辛格:尼克松辞职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当中担任国务卿。福特是美国唯一一个未经民选即上台的总统,因此任内在外交方面相对保守和谨慎。基辛格在尼克松任内光芒四射,但是却在福特任内表现平平。平素作风胆大妄为,行事诡秘的基辛格需要尼克松这样一个无视法律和秩序的总统配合,这显然是福特无法办到的。退休之后,基辛格著书立说,仍旧活跃在民间外交舞台之上。2001年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曾经委任基辛格为911事件调查委员会主席。基辛格在上任第二个月即辞职,据说这份工作与基辛格本人的公共安全公司的利益产生了冲突。

鲍勃.伍德沃德:

伍德沃德一直在《华盛顿邮报》工作,并成为《邮报》的资深编辑。这位1970年退役的海军中尉曾经担任海军作战部部长托马斯.莫勒尔(Thomas Moorer,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的助手。利用这个机会,他结下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在一次前往白宫传递文件的公务活动中,伍德沃德认识了“深喉”。

在水门事件之后,伍德沃德在政治报导方面成绩卓然,先后出版了12本畅销书。此外,伍德沃德与政界的联系十分紧密。在小布什当政期间,伍德沃德4次对小布什进行单独采访,总时间长达7小时。他与布什政府高级官员的来往频繁,并出版了3本有关布什政府的畅销书,因此被指责与布什政府关系过于密切。有趣的是,伍德沃德卷入了小布什“特工门”丑闻之中。2003年,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在“无意中”向伍德沃德泄露了反伊拉克战争人士,前外交官约瑟夫.威尔森的妻子维莱莉是中央情报局特工一事。此事在2005年11月16日被《华盛顿邮报》公开报导。其实早在2003年“特工门”就已经被《纽约时报》所关注。此后案件越来越复杂,泄露维莱莉身份的目的和动机变得扑朔迷离。法庭和司法部在保密的情况下对此案追查近三年,在委任独立检察官和传唤“空军一号”录音带的情况下,于今年初步结案。2007年6月初,副总统迪克.切尼的办公室主任利比(“Scooter” Libby)因为伪证和妨碍司法被判处30个月监禁并罚款250,000美元。伍德沃德卷入程度很轻,并没有太大影响。不过从整个“特工门”案件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许多水门事件的影子。

卡尔.伯恩斯坦:伯恩斯坦在水门事件当中一举成名。1976年他离开《华盛顿邮报》来到美国广播公司和《时代》周刊当记者,后面成为《名利场》杂志的主编之一,这个大学的辍学生还在纽约大学教过书。先后与伍德沃德合作写了三本有关水门事件的回忆录。他现在是希拉里.克林顿的传记作者之一。

深喉:

对于“深喉”身份的猜测,在30年里一直没有间断过。有人怀疑迪恩是深喉,有人怀疑是基辛格或者布坎南,有人甚至怀疑乔治.布什。不管众说纷纭,“深喉”的身份始终是个秘密,但此人必是政府高官无疑。他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政府机密,了解执法机构对水门事件的调查进程,还能够掌握政府内部各类人员的信息。

根据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回忆录,“深喉”在1974年2月之前与两位记者的合作已经中断。据此推测,“深喉”可能是忠于尼克松的官员。在水门事件没有进入国会调查程序之前,“深喉”提供的情报是积极有效的。但是当水门事件引发国会的注意,开始设立独立检察官以后,尼克松的地位岌岌可危。“深喉”也停止了与记者们的合作。可以判断,“深喉”之所以选择与记者们合作,是因为他和白宫内部人员——例如科尔松、厄利希曼和霍尔德曼之间存在着某种矛盾关系。也有可能是他对这些人肆无忌惮的违法行为感到愤怒和焦虑,担心尼克松身陷泥潭无法自拔

伍德沃德以及其余知情人一直保守着“深喉”的秘密,除非“深喉”本人去世或者他本人答应曝光身份。这一天在2005年5月31日来临。“深喉”主动在《名利场》杂志上公开了他的身份。

他就是当年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菲尔特(Mark Felt)。

这位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在主动透露自己的身份之后,立刻得到了伍德沃德等人的确认。

实际上菲尔特的身份已经遭到很多人的怀疑,尼克松本人也持有这样的看法。因为早在1972年10月13日,霍尔德曼就向尼克松本人提出对菲尔特的怀疑。当然,那个时候“深喉”这个词语只流行于《华盛顿邮报》少数几个记者和编辑口中。出于尼克松的怀疑,在1973年4月,联邦调查局局长格雷辞职之后,尼克松不顾格雷提拔菲尔特的建议,选择了拉克绍斯任代局长并兼任司法部副部长(后在“星期六晚大屠杀”中被解除职务)。

1978年,菲尔特与他的老上司格雷一起因为联邦调查局的非法调查被起诉,后来被里根总统赦免。

关于菲尔特为什么会向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透露水门案件的调查情况,人们有着很多结论。有人说,在胡佛死后,尼克松选择格雷接任联邦调查局局长而不是有着30年联邦特工工作经验的菲尔特,让他感到失意和愤怒;有人说菲尔特此举纯粹出于爱国之心,他是个美国“英雄”。我们很难从各种说法当中得出一个完全合乎逻辑的结论。人,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

站在政府的角度,“深喉”是个背叛了上级的官员;站在国家的角度,“深喉”是个合格的公民。

一个国家更需要合格的公民。

关键词(Tags): #水门#辞职#结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