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移民的故事(六)阿尔泰语的旧事之二 -- 矽藻

共:💬40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移民的故事(六)阿尔泰语的旧事之二

移民的故事(六)阿尔泰语的旧事之二

矽藻

所谓的“阿尔泰语系”,很有点古怪。象日语的发音方式与南岛语系的毛莉语就很接近,与同属于南岛语系的高山族同胞大概也差不多。日本,韩国没有多久的历史,不足以承担语系起源的重任;蒙古,满清的历史更加肤浅。他们的责任只是接受“阿尔泰语” ,形成一个分支。有证据说高句丽人的语言,已经有了“阿尔泰语” 的特征。从日本,朝鲜,东北,蒙古,是一条“阿尔泰语系” 的弧线,它的弧心指向长江三角洲。

近日一条旧闻,揭示了这个源头,尽管源得使人惊讶:

苏州人在“讲外语”,根本听不懂

如果有人告诉你,吴语不属于汉语,你会相信么?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怎么可能!不过刚到苏州的外地人在听到苏州人对话时常常会惊讶:苏州人说话的语速语调怎么有点像在说外语,根本听不懂!2000年初,周晨在几经论证,推断“吴语属阿尔泰语系而非属汉语”时,他自己也几乎都不敢相信这一论点,但平时积淀的一点一滴的证据告诉他:吴语并不是出自汉藏语系中的汉语一脉,它同维吾尔语、蒙古语、满语乃至日语、韩语等同出自阿尔泰语系一脉。

他认为,方言应该是在方言使用者最自然的条件下所使用的语言。而现在一些方言调查机构采用“方言调查字表”、“方言调查句表”等形式调查询问方言使用者,其实已经从方法上抹杀了方言的本来面貌。面对记者的疑惑,周晨举了个例子:假如你拿着一张已经写着“快”字“方言调查字表”询问苏州方言使用者这个字怎么读,苏州方言使用者很容易因为文字主观和汉语官话音的影响把这个字读作”kuo”(音),而在自然状态下,其实“快”在苏州方言中更为原始更为纯净的一种读法为:”骇赛”(音)。这种原始的吴语发音在苏州普通生活对话中仍然能够被常常听到。而有些吴语的基本词汇,已经不常听到,但偶尔可以见识其遗风。例如在描述“死”的意思的时候,吴语中有一种被戏谑化的读法叫“榻浪”,这个意思的读法在蒙古语、维吾尔语等阿尔泰语系语言中竟然普遍存在。不过由于汉语官话代替,“榻浪”已经逐渐不使用。评弹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纯正的”吴语”,声糯腔润,几乎没有人怀疑“评弹”的吴语的宗脉地位。但是周晨现在却认为,“评弹”中的苏白说表虽表现了更古老的吴语(尤其在语音方面),但评弹中大多数的“弹词开篇”更该叫“吴韵”评弹,它并非严格意义的“吴语”评弹。他说, 90%的评弹唱词都使用的是官话(普通话)句式和词汇,只是在读音上用了吴语的一些音韵。“评弹”唱词语法上与日常生活吴语有较大差距。听过评弹的人也许还记得,在评弹唱词中唱第三人称“他”都是唱“ta”(音),音韵虽然很糯,显得很苏州味,但是仔细一分析不难发现,其实生活中自然的苏州话对话说“他” 时是绝对不会读出”ta”(音)的,生活中多数为“恩纳”(音)。而“评弹”中这个”ta” (音),明显是受到汉语官话 (普通话)的影响。

同苏州话一样,属吴语一脉的杭州话、上海话等也面临着和苏州话一样的汉语官话冲击影响。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当时都城,大量的北方话逐渐侵入到杭州话中,所以如今的杭州话中往往带有大量的北方“儿”化音,例如杭州话称小孩子为“小丫儿”,甜豆腐浆叫“甜浆儿”等等。但是语言词汇易变,语法难改,杭州话中“吴语”语法句式却几乎未变。 杭州话语法句式虽几乎未变,但试想拿着已经定型的句子去让方言使用者读出,能看出方言真正的表达方式么?在周晨看来, “方言调查句表”更加掩盖了吴语真正面貌。他试举了一个上海话对话的例子:

“你在哪里啊?”(自然表达的上海话:侬拉拉哈里答?)

“我在火车上。”(自然表达的上海话:吾么拉拉火车高头哇。)

一旦使用“方言调查表”的形式调查,往往句子的读法就变味成了“吾拉拉火车浪”。将重要的吴语语法成分“么”、“高头”、“哇”统统给弄丢了。可见“方言调查表”成了吴语原始面貌的杀手。

“吴语”还活着!

吴语在读音方式、基本词汇,语法等方面(SOV)与“阿尔泰语”有明显的共性。这种共性,在汉语的掩盖下,非常顽强的生存着。一点拨,这种被掩盖的共性就一点一滴透露了遥远的信息。

把吴语仅仅解释成属于“阿尔泰语” 就不是很上路了。长江三角州地区的开发,要比阿尔泰语系诸族的文明史要早得多。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直到历史时期,此地的人文史,累层叠代,从未间断。总不能跑到没有人烟的地方去寻找人的语源吧?有位苏三说“阿尔泰语” 是大批沙陀突厥旧人随南宋过江进入吴方言区。就更显得荒唐。语言的底层只会逐步的消失,而硬加进来的只能是语言表层的东西。还不如说是蒙元或者是满清的作为呢。

春秋时的姑苏城就已初具规模,吴地的语言就已经是很有个性了。比较一下吴语开始的时间,与操“阿尔泰语” 诸民族在历史上冒出来的时间,上古吴语看来是有资格充当“阿尔泰语系”的源头的。有证据表明闽语也具备“阿尔泰语系” 的底层。

如果硬要钩勒出所谓“阿尔泰语系” 的源流,把它理解成黄种人濒海支的语言是比较恰当的。黄种人的濒海支是鱼猎族群。上古吴语大概是在闽粤初具雏形,至长江口,在来自内陆的农耕文化催化下发达,同时也被掩盖;上古吴语大概是因为辗转转移到东北地区以后,农耕条件变得恶劣,而重新发扬光大;阿尔泰血统的基因标记,大概也在这里形成。从此,操上古吴语的族群从这里南下西进,至于塞人操起“阿尔泰语” ,以后又出了突厥,已经是历史时期的事情了。西亚的土尔其则又是以后的事情了。中亚的阿尔泰地区不过是西部阿尔泰语族的源头,抑或是“阿尔泰语系” 的次生源头。

图,上古吴语的流转:

点看全图

所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虽然今天的江南是中国的国运所在。从上古到战国,长江三角洲都只是内陆农业文明的游戏地。山西的晋国人不喜欢湖北佬,就跑到这里来挖墙角;湖北楚人的PP被摸痛了,一发威,好了吴越的宝藏全都扫荡到自己的口袋里去了。不然,“越王勾践剑” 怎么会从湖北的坟里面挖出来呢!

猪是很聪明的动物,今天的江南自然是鱼米之乡,猪儿们喜欢,儿孙也满堂。今天的江南还是蛮荒之地的时候,猪儿们是不会把此地当自己的黄金国度的。且放下“阿尔泰” ,还是继续去追踪猪的黄金国度吧。

关键词(Tags): #阿尔泰语(当生)#阿尔泰(当生)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