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发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孔庆东:章诒和家庭所属的阶级是政权的敌人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52 🌺308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章那3本书我看了,感想颇复杂,主要有两条意见

就像我在下面说的,一方面我对他们受害者的身份颇为同情,也很感慨他们的遭遇;另一方面呢,我也有些别的看法。

1,技术问题:不知道章这些书她自己是怎么定义的?文学成分多还是纪实成分多?或者是所谓“报告文学”(这就有点不清不楚了)?之所以提出这个,是因为章在书中似乎成了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甭管多久以前的是非,对话,甚至不是她本人的心理活动,一一长篇的罗列渲染。从我接触的种种书评来看,那些书在市面有如此大的影响,应该还是读者们认可它的纪实成分居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多加些注呢?或者,多加些“据说”“据信”“看来”这样的词汇?何况,这里面对某些文化界知名人士和他们的家属,都有很不恭敬的评论。这样的“说书”多了,感情上或许更加能够打动人,却显得不够专业和严谨(也许我这是理科思维,比较僵硬)。

2,如果仅仅限于章本人对父母的回忆录,则虽有上面的小问题也无所谓。但从这几年的反响来看,不少读者都在赋予它更“大”的意义,比如说反映反右运动。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说了“贵族”却没有提占右派绝大部分的“小知识分子”(如中小学教员),就的确有些不妥了-------甚至,有些刻意的“脱离群众”了,而所谓民主,简单的说,不就是群众在政治中的参与吗?

引一段也许有些刺耳的话“章身边的这些文人,与其说是贵族,倒不如说是皇家养的附庸和帮闲.被贬了,还有皇帝赐给他们的司机警卫员秘书,还有按品级定时领取的工资,少了点还觉得很失落很委屈,时刻盼望着"落实政策".既然他们物质上脱离不了官府,精神也就摆脱不了御用文人的境界。”

话说得有些难听和不厚道,但是这些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是不是也需要想想:自己当初的期望值和后来产生那样的落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当年有一位学界的名人,在犹豫之中走了,留下了一堆弟子和儿子。解放后大批判,他的弟子儿子和朋友都在报纸上大版面的控诉他,未几,反右等运动兴起,儿子自杀,弟子们则自杀劳改的都有......几十年后,有一位老先生专门写了“在XX先生墓前”,里面反复说XX并不反共,可见,他们还都是在反思,只是结论和自己“过不去”。

上面可能有些苛求了,我本人完全没有章女士的父母活该的想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