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太平洋战争前的日苏关系日方经纬简介 一 -- 电子赵括

共:💬19 🌺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太平洋战争前的日苏关系日方经纬简介 五

苏德关系的破裂

作为“三国同盟后的外交追击战”,1940年10月3日,外务省做成了以(德意日苏)四国协商为目的的《日苏国交调整案》。根据其内容,这并非简单地打算缔结“中立条约”,实际上是试图同苏联签订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性质等同的互不侵犯条约。对于8月14日苏联政府的回答,外务省做出了一定让步。现将其中重要部分简介如下。

第二 要纲

1 日苏两国根据新条约,对于新地盘(对苏联,波罗的海三国以及将来可能进一步获得的地盘等;对日本,将来的东南亚)保持友好关系。

2 日苏两国应该签订以下内容为要点的互不侵犯条约。(细节略)

3 日苏经济关系根据下列规定进行调整。在这里省略细节,大致内容为日本放弃北方渔业权利,要求确保萨哈林地区的石油权益。

4 苏联承认满洲国,日本承认现在欧洲的既成事实。

5 苏联放弃援蒋态度和行动,对于共产党的抗日性进行抑制;日本容忍共产党在陕西,宁夏,新疆三省活动。

6 细节省略,大致内容为上述内容适用于满洲国。

以上内容大致是沿用了到目前为止的日苏两国商谈原则,以下两条则是大幅度的“飞跃”,完全是世界势力范围划分之规定。

7 日苏间应该达成下列了解,

I 苏联承认日本对内蒙古以及华北三省得传统关心,日本承认苏联对外蒙古以及新疆的传统关心;

II 苏联容忍并承认日本将来向法属印支以及荷属印尼之进入,日本容忍并承认苏联将来向阿富汗以及波斯湾(此后也可以包含印度)方向的进入;

III 日德意三国同苏联合作进行世界新秩序的建设,同时不组织同盟在同一基础上如果发展到将苏联加入形成四国联盟的局面。

8 萨哈林以及沿海各州将来在合适的时期,和平地(赎买或者土地交换)纳入日本势力范围。但如今我方不提出此等要求,要求作为非武装地带。

包括松冈洋佑在内的日本激进派外交人士对于将来的世界势力范围划分,一直存在德国,西欧及非洲;苏联,东欧及中近东;日本,东亚及东南亚;美国,美洲的宏大构想,但这还是第一次提出明确方案。10月3日,这个方案就在陆海军以及外务省内部进行了检讨,三方也立刻进行了协商。对于方案的基本方针,三方均没有提出异议。陆军方面要求首先尽快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其他交涉留给第二阶段进行。加入一些修改意见后10月4日决定了正式方案,与上述方案没有根本差别。然而鉴于种种原因,日本内部对此仍然有相当的反对意见,例如对苏一向不友好的荒木贞夫就提出过措辞强烈的反对。尽管如此,这个方案还是在四相会以上得到批准,并且由日本新任驻苏联大使建川美次陆军中将于10月30日提交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其具体方案是,

一,两缔约国互相尊重领土权,一方对于另一方不进行任何单独或者同第三国共同进行的侵略行为;

二,缔约国的一方被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三国列为军事对象的场合,另一方不以任何形式支持第三国;

三,两缔约国政府进行与两国政府有共通利益的情报交换,并为了协商在将来维持紧密接触;

四,两缔约国的任何一方,不参加直接或者间接对抗另一方的国家群。

五,六,略。

尽管文字上有所差别,实际上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内容类似。交涉中建川大使表示首先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各种权利问题留待以后商量,而莫洛托夫外长则主张日本首先解除各种权益,然后再商谈互不侵犯条约。

按照奥托大使11月11日的报告等,斯塔莫公使访问日本期间(9月9日 - 10月7日),松冈外相曾经向斯塔莫公使提出过通过德国促进对苏交涉的问题,并且传达了基本意向。这方面留下来的资料并不十分详细,但是一般推测,日本向德国方面提出了包括上述的势力范围划分问题和签订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在内的“四国协商”大构想。外务次官大桥忠夫在同奥托大使的交涉中也曾经提及,希望上述构思能够以“德国方案”,German Suggestions的形势向苏联提起,可见日本对于德国之期待。10月13日,里宾特洛甫外长给斯大林发出长文信件,10月17日由德国驻苏联大使提交苏方。信件中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欧洲局势变迁,强调德国各种政策的正当性,并表示为了商讨苏德间的各种问题,希望莫洛托夫外长访问柏林。作为柏林访问中要讨论的最重大问题,三国同盟后同苏联的关系,即四国间“利益境界”的划定问题,里宾特洛甫有如下论述。首先强调了苏德关系,日苏关系等对于几方面的利益以及必要性后,

重要的是,根据总统(希特勒)的意见,苏联,意大利,日本,德国四国的历史使命,在于采用长期政策,在世界范围内根据各自的利益划定境界,将各自的国民引导至正确的发展方向。

信件的最后表示莫洛托夫访问柏林后,里宾特洛甫本人访问莫斯科,对于召开四国会谈的可能性作进一步考虑。对此斯大林同意派遣莫洛托夫访问柏林,并且指定了11月10日到12日的日期。日本知道莫洛托夫即将访问柏林的消息后,在东京由外务次官大桥,以及在柏林由驻德大使来栖都向德国方面表示了希望德国向苏联方面建议,第一,接受互不侵犯条约;第二,停止援蒋;第三,劝说重庆同日本进行和谈。里宾特洛甫接受了来栖大使建议的同时,也提出了德国的世界势力范围划分的构想,即日本南洋;苏联伊朗/印度;德国中非,意大利北非为骨架。斯塔莫公使于10月7日离开东京,这时候松冈洋佑的构想应该已经确实传达到了德国方面。德国的提案与日本大同小异,很难说与此无关。

莫洛托夫外长于11月12,13日两天访问柏林,苏德双方一共进行了四次会谈。第一次的会谈在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之间举行,主要由里宾特洛甫阐述四国势力范围的划分问题,莫洛托夫仅仅听取,并未发言。第二,三次会谈希特勒也出席,双方围绕芬兰问题,巴尔干问题等进行了激烈争论,对于日苏关系莫洛托夫给人的印象是不希望德国介入。终于在第三次会谈最后,莫洛托夫提及了日苏关系,

这种(日苏关系)的改善将继续进行,而且期待着能够加速。感谢德国政府尽力于此。至于日中关系,其解决确实是苏德两国的任务。但是为了中国,首先要保证有名誉的解决方案。在日本正寻找机会试图控制印度尼西亚的现在,更应当如此。

11月13日晚上的最后一次会谈,苏德双方对于势力范围的划分问题大致达成一致。然而当里宾特洛甫再次提出日苏和解问题时,尽管德国表示“强烈希望日苏和解”,莫洛托夫对此的回答仍然是必须以日本解除各种权利为前提,毫不退缩。日本借助德国促成日苏和解的希望,已经落空。

对于里宾特洛甫提案,苏联方面于11月26日做出了正式答复。在原则上同意参加“四国同盟”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苛刻条件,

1 德国立刻从1939年的条约中规定属于苏联范围的芬兰撤军。同时,苏联维持同芬兰的和平关系,并保护德国在芬兰的经济利益(木材等);

2 海峡地区的苏联安全保障,未来几个月以内苏联将同保加利亚签订互助条约,达达尼尔海峡等地区内以长期租借形式设立苏联军事基地;

3 巴库以南到波斯湾的地域,承认为以苏联为中心的领土;

4 日本放弃萨哈林地区的石油煤炭权益。

苏联的要求,对于希特勒而言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此后德国放弃了“四国同盟”的构想,当然也中止了此后的里宾特洛甫访苏计划。希特勒对苏作战决心,此后再没有动摇过。

柏林会谈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面的形成,有重大意义。1940年6月在德军进占巴黎的同时,苏联占领波罗的海三国,此后又对罗马尼亚提出领土要求,不久后占领,已经引起苏德关系的裂痕。苏联的行动,毫无疑问是在西欧列强崩溃的局势下采取的新举措。然而在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地区问题上,以及对德国生死攸关的罗马尼亚油田问题上,苏联的举动当然激化了苏德矛盾。对此,德国首先向罗马尼亚派出了军事使节团,10月5日又派遣机械化部队进驻。此外,9月下旬以增援挪威方面德军为名,登陆芬兰。

种种迹象都表明,苏德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波折,当然引起各方注目。然而希特勒对此有超过外界预测的强硬。尽管在西部战线施加了强大军事压力,对英国登陆作战没有任何成算。此时苏联扩大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德国内心当然是不愿意任由事态发展。一时不会进行英国登陆作战的情况下,希特勒逐渐倾向于首先解决东方问题。7月31日,对陆军首脑有过“如果击破苏联,将破灭英国最后的希望。......根据以上考虑必须清算同苏联的关系。1941年春,越早粉碎苏联越好。”同时,在柏林会谈开始的11月12日,对德军下达了秘密指令:

“面对面的要求苏联表明态度的政治折冲开始了。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口头下达过的东部各种准备工作全部继续进行。”

从德国邀请莫洛托夫访问柏林的动作看,此时希特勒对于同苏联达成妥协,进行势力范围划定仍然抱有希望,尚未下对苏作战之最后决心。德国内部对于对苏作战,也有一定的反对意见,里宾特洛甫本人就是其中之一。按照他的回忆录,里宾特洛甫对于苏德关系恶化感到忧虑,向希特勒进言试图维持两国协调,为了恢复两国关系首先试图促成希特勒斯大林会谈,因为无法实现才策划了莫洛托夫访德。然而柏林会谈中,莫洛托夫并没有表示任何妥协的迹象;此后的交涉,对于里宾特洛甫方案苏联提出的回答,要求大大超出德国期待,导致对苏联的不信任感上升。这对于策划苏德关系改善的里宾特洛甫当然也是重大打击。里宾特洛甫为了改善苏德关系而策划的柏林会谈,不但未能达成目的,反而造成了意料之外的负面影响。

此后,德国下定对苏开战之决心。1940年12月18日,下达“巴巴罗莎”作战计划之命令,指定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战争准备,苏德关系彻底破裂。毫无疑问,日方期待的“四国协商”,也已经丝毫没有实现可能。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