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评初中语文的一篇范文《敬业与乐业》 -- cyonghu

共:💬61 🌺8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评初中语文的一篇范文《敬业与乐业》

.

黑体字是我的评论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语病:前面说,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后面又说,独独对。。。自相矛盾。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错误与前面那个一样。另有常识错误,有些病症是无药可医的,不用说古代,现代人非典刚来的时候也无计可施。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逻辑错误:用这两个例子是无法证明人人都有正当职业这个结论的。从常识出发,人要吃饭,吃饭就要有职业。当然,衣食不愁的人是可以不要职业的。

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常识错误:没有职业的人未必是懒人,可能是身体,社会或者能力的原因。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的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逻辑错误:看起来说得很有道理,实际上暗藏逻辑陷阱。假定我们承认,各行各业都有可敬之处,但是,不能由此推理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选择。我们选择职业,不光是敬这一种动机,还有个人发展,收入,面子等等。我可以说,我尊敬拉黄包车的人,但并不意味着我会选择去拉黄包车。作者将可敬这一个条件便当成了我们选择职业的充分条件,这是一个大大的逻辑错误。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常识错误:这种说法成立,退休者便永远不要退休算了。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成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常识错误:我们凭什么要把做一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呢?这个结论是倒果为因。是事情为我们的生命服务,还是生命为事情服务?是生命重要还是事情重要?实际上,从个人主义的角度讲,当然,个人的生命价值是第一位的。而在作者这里,却偷偷剥夺了个人主义的合理性,而用所谓的事作为比人的生命更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所谓的事是什么呢?从后文可以看出,就是所谓侍奉主子,甘于挑粪,洗马桶,拉黄包车而无怨言。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的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羡慕我,我不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做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逻辑错误:这段话的逻辑简直是强盗逻辑。苦和乐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一种相对概念。而作者却把苦绝对化。”只要四肢动弹一下也成了苦。这真是有趣,我们吃美食当然要动嘴,如果这也算一种苦,我愿意每天三次干这种苦工。为了给学生洗脑,连常识都不讲了。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常识错误:这段话真是有悖常理啊。最苦的是无业游民?我看他们是最酷。田间劳作的农民莫非是世上最不苦的人了?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逻辑错误:我实在看不出洗马桶这种工作有何趣味?所以这个凡字用的是多么的不恰当!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小结:老梁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天天看闲书,耍嘴皮子当然是趣味多多,但他的错误是想把那些艰苦劳作者的劳作之苦轻易的一笔勾销,让他们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这种有悖常识的理论要想自园其说当然会在论证的过程中漏洞百出。

但让人心痛的是,今天初中学生的语文课本还是把这样问题多多的文章选为范文。原因很简单,就是选择这篇文章的人把所谓的德育放在了首位。但他们忘记了,今天社会的价值观已经有计划经济时代发生了根本的不同。还要强行给孩子们洗脑,结果只能培养出不懂逻辑的蠢材或者愤青。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还语文教育的本质,让其成为训练孩子思维方式与思考能力的学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