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筚路蓝缕 再启山林——梅贻琦先生主持清华在台复校 -- lucase

共:💬25 🌺6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完梅先生这一段

心想钱钟书先生可能对梅先生在清华的讲话印象很深,《围城》中的高松年校长,在对教授问题的理解上为何那样自负,终于可以有所理解了。

高校长云 -- “名教授当然好,可是因为他的名望,学校沾着他的光,他并不倚仗学校里地位。他有架子,有脾气,他不会全副精神为学校服务,更不会绝对服从当局指挥。万一他闹别扭,你不容易找替人,学生又要借题目麻烦。我以为学校不但造就学生,并且应该造就教授。找到一批没有名望的人来,他们要借学校的光,他们要靠学校才有地位,而学校并非非有他们不可,这种人才真能跟学校合为一体...”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逻辑全无问题,毛病在于和梅先生的话放在一起来看,高下立判。这首先是一个对自己有没有信心的问题,高先生的姓可以让人联想起武大郎,可算巧妙。

这也是一个办学方向问题,梅校长是拱手相邀的谦谦君子,剧场经理,高校长是重视控制的行政专家,司令长官。

我有一个恶意的猜测,钱先生这样写高松年,或许是先看过梅先生的训导(否则高的观点之结构,内容不会和梅那样形似),等到要写一个“三闾大学校长”,就忍不住拿梅先生作镜子了。而高松年对自己观点的得意,则恐钱先生有替他写一写心理潜意识的意思 -- 正因为梅先生在教育界的地位,若是真有高校长这个人,当发现自己能够提出一个与梅先生“异曲同工”的理论时,在外人的捧场之下,心里对自己的满意和惊讶,恐怕也是难以言喻的,于是,就难免经常挂在嘴边了。

平心而论,钱先生写《围城》,每个人都有好有坏,李梅亭是小人,但是他会讲课,方鸿渐算是好人,可是他的毛病多得让人摇头都来不及(赵辛湄说得好 -- 你是好人,可是完全没有用。)。高松年也一样,只是能把人写到如此入木三分,也就是钱先生了。

我一向认为钱先生的《围城》最大优点就是语言国际化,所以翻译成英文依然能够保留八分神韵(老舍的翻译过去,能保留五分就好的过分了),但是,这等在文字间玩玩游戏的事情,钱先生还是免不了的,只不过不被人重视罢了。就象高松年这一段,如果不是看到梅先生的这段话,我是死活不会想到里面有埋伏的,因为钱先生一个字也没提梅校长么。

记得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面提起,钱先生被人构陷送到干校,理由是某种攻击言论,而学校里的同仁们并不相信,认为假如这真是先生所说,恐怕还要风趣些。

信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