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国】从得陇不望蜀看曹操军事思想的一个侧面 -- 萨苏

共:💬21 🌺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三国】从得陇不望蜀看曹操军事思想的一个侧面

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定汉中张鲁,却没有乘胜进攻在益州初安的刘备,给了刘备后来出兵马鸣夺取汉中的机会。

之所以曹操当时没有乘胜追击夺取益州,我以为反映了曹操军事思想的一个侧面。那就是保持后方基地和前线的紧密衔接。

后方基地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后勤。从曹操个人经历看来,他是一个对于后勤工作非常重视的统帅。

官渡之战,曹操胜利在打掉了袁绍的后勤保障,而赤壁之败,真正失利损失的兵力不多,华容道历史上是半沼泽地带,更多的损失在撤退途中。这类似于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萨达姆,从新闻中看到伊科边界伊拉克军抛弃的战车长龙,很明显他的损失,主要是在撤出科威特过程中造成的。

赤壁这一战曹军人员辎重惨重损失的教训曹操一定记得很清楚,也对他的战略思想有所影响。这就是后方基地的第二个作用 -- 二次进攻的堡垒。好的将领用兵,一旦失利后要能够很快依靠后方基地获得新的力量,卷土重来。

曹操一生几次较大失利,都和远离自己后方有关,兖州,是因为远征陶谦,主力屯兵坚城之下,未能顾家,赤壁,是因为吞并荆州后,没有消化就出兵江东,失利后曹操对荆州没信心,只能将其作为防御据点,却不敢驻屯主力,汉中,是因为从关中运粮困难。这不能不影响曹操的决策思维。

因此,曹操对敌,都是尽量诱使对手“御敌于国门之外”,比如对于袁绍,马超,都是让对方先集结兵力,到自己家门口决战。

典型的是曹操和马超在渭原的战斗,曹操很明显带有就近取得给养,靠近许昌根据地的想法,因此不愿深入马超控制区内部作战。马超对这一点不够理解,尽提主力东进迎战,使主战场靠近曹操的补给基地,曹操正中下怀,这是马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战场在陇西展开,曹军后勤线路漫长,战斗结果还难以预料。事实上,曹操也一直没有胆量到凉州远征马超。

我一位当警察的朋友说,案犯要是用一种方法得手,在被抓住之前,大多是坚持采用这种作案方法的。军事家也一样,征马超战役的胜利,也坚定了曹操顾重后方的军事思想。

因此,在上面提到从汉中攻击益州问题上,曹操肯定对后方问题非常重视。汉中艰险,而且和三国末期不同,当时这里的人文地理情况,并不为中原所熟悉。经过这段“天狱”组织后勤供应,曹操的信心恐怕不足。同时,赤壁之战的教训又让曹操心中忐忑,一旦在此处战败,后撤的线路比赤壁还要糟糕。理想的做法是刘备主动出击关中,把后勤包袱丢给大耳贼,在长安附近歼灭他是最为痛快的事情 -- 刘备要逃回去也不容易,恐怕要变成流窜犯了。

然而,形势使然,曹刘决战最终在汉中,而不是关中爆发了。或许曹操错误的判断这里双方的后方因素是一半对一半,因此具备决战条件吧。但是蜀汉有一位“足兵足食”的奇才诸葛亮,结果刘备一方的后勤问题比曹操解决得好得多。

在曹操在和刘备争夺汉中的战役中,曹操显得谨慎有余,疑心重重。汉中对曹操补给线长,需要速决战,而作为远离根据地的大军统帅,曹操又谨慎用兵,担心失利后无法全身而退,曹军总的来说缺乏攻击精神。曹操这种顾虑很有道理,但毕竟给刘备提供了坚守拼消耗的机会。结果,曹操漫长的后勤补给无法支撑,只好叼着鸡翅膀退兵。

曹操一生之中冒险的成功远征只有一次,那就是对乌桓之战,这一战违反了他靠近基地作战的一贯方式,因此弄的心理压力很大,如果不是郭嘉拼了老命,曹操恐怕还是会半途而废,这就象让美国兵打地道战,是他不熟悉的打法,怎么打,怎么别扭。

[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