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李成梁-一个看似清晰却又扭曲的身影 -- 黄河故人

共:💬141 🌺28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1.李成梁的户口情况调查

当一下片警,查查李成梁的户口情况。

李成梁生于1526年,死于1618年,享年93岁。他的先祖在朝鲜,明初内附就到了辽东。所以说,李成梁祖籍铁岭,就是后来落籍到铁岭,他们家世代是武官,李成梁小时候,家里头不富裕,所以《明史?李成梁传》说,年四十还未提升,就是还没有官,还没有做官,有一个巡按,就对李成梁做了资助,资助他到了北京,袭职,袭了官,开始升为参将,后来升为副将,后来又升为总兵官。李成梁升为总兵官之后,恰恰是在张居正当国的时候,就是万历元年到万历十年,大体这段时间,张居正对内整顿内政,朝廷外他就支持戚继光,支持李成梁。所以李成梁和戚继光都有所作为。李成梁在辽东,前期守辽22年,第二次守辽8年,前后30年。

  李成梁镇辽22年,大仗打了十次,每一次告捷的时候,向朝廷报捷的时候,上自阁部,内阁六部,下到督抚,总督、巡抚,升官荫子,弹冠相庆,告祭郊庙,朝野欢腾。赏银,赐金,《明史?李成梁传》记载李成梁的功劳怎么说呢?它说,“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李成梁镇辽八年,这时候他就70多岁了,李成梁退休的时候80多岁了,这时候李成梁已经不是当年的李成梁了,志满意得,联络朝廷,飞扬跋扈。腐败,糜烂。李成梁的家族,他弟弟当了参将,他五个儿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都官做到总兵,他还有四个儿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也都官做到参将。李氏家族在铁岭形成一个强大的地方势力。

以上资料的出处为是CCTV,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60830/103046.shtml,应该比较权威了。

权威说完了,我自己的观点出场,从李成梁的户口情况调查开始

第一、李成梁的民族

李成梁祖先是从朝鲜而来,这个没有疑问。他们家说自己祖先来自陇西,在那个看重出身的时代,显然也很正常。能不攀附古代名人的,朱元璋可算一个,修家谱就从他自己开始,可是世上朱重八这样的人物又有几个。

马甲认为,李成梁填户口的时候肯定是要填朝鲜族的。但是按照现在的DNA研究的话,他很可能有女真族的基因在体内。别急着扔砖头,等我慢慢说。他祖先生活在鸭绿江一带,这里朝鲜人和女真人本来就混居,洁身自好的难度不小。日本学者园田一龟(这名字取的)就认为祖上是女真人。虽然园田一龟的名字不好,但是他做的研究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下的。

《李氏谱系》记载:“李氏原籍朝鲜人也。明初渡江内附,游至铁岭。因慕风土淳厚,遂家焉。卜垄域于铁岭东南崔公堡之东,族人称为老坟。”《明史·李成梁传》记载: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金事,遂家焉。”都没有说为什么李英-也就是李家在中国的第一代-凭什么上来就能挣到一个世铁岭卫指挥金事的四品官。

李家家谱第一代兄弟的名字叫作:李哲根穗、李哈山、李厦霸努、李把图理。李成梁是李哲根穗的后代,显然这一代人的名字不像是汉族也不像朝鲜族,其中李把图理被认为是满语英雄的音译,这也是被怀疑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的打仗方式,有点不像当时别的将军,反而和女真人的作战方式有点相象

朝鲜族这个说法是我们给他加上的。因为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有没朝鲜族这个概念。

第二、李成梁活了多少岁

现在基本上认为他是1618年死的,活了93岁《明史》;一说90岁《李家家谱》,不管哪一种说法,他都够长寿的,而且他身上战伤累累,又没有现在的医疗条件。

第三、李成梁为什么这么穷

都是世袭的四品官,戚继光他老爸是个清如水明如镜的人物,穷得死了要借钱下葬,但为什么李成梁穷得连接班的钱也没有呢?难道他们家是海瑞一类的人物?

非也。非但不是,而且反之。正德五年(1510)十月,文安人刘六、刘七在霸州发动起义,数千农民响应。次年,起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以后又由山东回攻京畿。在镇压起义的明军中,有一位中级军官叫作李春美,最后在狼山彻底消灭了起义军,立功颇多。可是后来坐贪墨被革职查办,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儿子李泾和孙子李成梁的家庭富裕程度。

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李泾1541年随备御金湖修边,正赶上生病,金湖就让他的外甥千户金汝泉替他去。赶上敌人,金湖打仗不行,被灭。金汝泉按说应当连作,李泾考虑到这本来该是自己的,姐姐又年长守寡,就带病承受了这个罪名。“代姊子坐戍”,家境雪上加霜。

可以想象一下他们家有多凄惨。

第四 李成梁的后代如何?

李成梁有九个儿子,五个到总兵,李如松(辽东),李如柏(辽东),李如桢(辽东),李如樟(广西)、李如梅(辽东);四个干到参将,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三个弟弟,李成材— 李成实— 李成林。长房长孙李世忠,荫授锦衣卫指挥使,掌南镇抚司,有二子,顺祖、遵祖。

李成梁的九个儿子,只有李如松继承了他老爸的军事天分,其他人中稍好一点的是李如梅,也差得太多。最不成器的该是李如柏。

说到李如松了,现在明月写到了李如松纨绔子弟,比较骄横。骄横是有的,纨绔子弟不太很确切。李成梁四十岁了才开始发达,以前一直过着贫穷而且祖上有罪名在身的生活,这时候的李如松都十几岁了,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已经形成。估计李如松小的时候有“等我有钱了,买两根油条,想蘸红糖蘸红糖,想蘸白糖蘸白糖”的伟大理想。小时候受够了白眼,突然有一天能把那些人踩在脚下,而且自己如火箭直升,不骄横才怪。

李家的后代去向大概分为三部分,北京、铁岭、朝鲜。

A、1619年铁岭城陷落,李氏族人20人与其他百姓一样纷纷殉城。但他的弟弟后代中,有一枝在危急时刻当了英雄—识时务的英雄,后来这一支繁衍生息成了大家族。还有一旁枝关系较远,一直生活在铁岭乡间,现在也还在。

B、1644年北京事情实在太多,李遵祖就死在了那一年。李家死国难的很多,后来就慢慢败落下去了,也有流散到山东等外地的。

C、从朝鲜来,救朝鲜亡,又回朝鲜去。李如梅肯定是有后人去的,李如松的一个孙子也去了,据说李如松还在那里留下了一个儿子。

回去的时候是很受照顾的,那时候李朝的人比现在金朝的人还是要强很多的。

1603年朝鲜命平安道平壤府建武烈祠祭祀援朝明军将帅,李如松、李如柏兄弟及石星、张世爵等六将入祀。

朝鲜政府修“万东祠”纪念壬辰战争期间援朝明朝将士。万东祠者,祀明援鲜诸将,取‘朝宗之水,万折必东’之义。

明亡之后有命令将朝鲜境内的明人辨别真伪后精抄成案,作《华人录》,作为免役除布的

依据。对壬辰年间亲自领兵援朝的李如松的后代,朝鲜更是宠遇有加,“拔例超迁”

关键词(Tags): #李成梁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