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以色列的总参谋长们 -- 晨枫

共:💬162 🌺4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和平战士拉宾(下)

在西奈的中线,沙龙师向阿布·阿盖拉进攻。沙龙的计划是先拿下乌姆·卡特夫,然后东西夹攻阿布·阿盖拉。情报显示乌姆·卡特夫只有一个营的防守兵力,结果实际上是一个旅。沙龙赶紧增调兵力,并把所有炮兵全部压到一线作直接火力支援,连反炮兵压制都没有了。不过沙龙倒是不糊涂,埃军的炮兵要是不压住,一旦发起威来还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沙龙计划用直升机机降一个营的伞兵,从地面干掉埃及炮兵,但以军只有几架直升机可用,计划执行得很勉强。沙龙在乌姆•卡特夫打了一场硬仗,一整天才啃下来。再花了三天半时间才打下阿布·阿盖拉,守备的埃及第二师被打垮。拿下阿布·阿盖拉后,以军通向西奈中部和南部的大门就打开了,尽管埃军在西奈还有很多完整的战斗兵团和既设阵地,埃及国防部长阿迈尔元帅惊慌失措,命令全线撤退,西奈的战斗实际上结束了。以军以变应变,改攻击战略要点为大胆超越穿插,尽量包围埃军有生力量,战斗变成以军和埃军之间的疯狂赛跑。以军经常绕过埃军溃兵,对俘虏只命令放下武器,脱掉皮靴,然后任由他们就地等待或者走回埃及。埃军尽管丧师失地,还是撤回了很多部队。以军占领了西奈全境,饮马苏伊士运河。在西奈战争中费了很大力气夺取而这次又成为战争导火线的夏姆-埃尔-希克在埃军溃退的大潮中被放弃,以色列海军的一支小部队轻易登陆就夺取了。

在面向约旦的中部战线,以色列的方针是尽量避免战事。在独立战争之后,犹太人夺取耶路撒冷老城的企图失败了,连耶路撒冷老城里的犹太区都落到了约旦的阿拉伯军团手里,犹太人只在新城和外围还占着一些地方,停火线两侧双方的工事只隔几十米,但犹太人对圣殿山可望而不可及。另外,阿拉伯军团占据了特拉维夫通往耶路撒冷的要地拉特伦高地,还有约旦河西岸的大片犹太人的圣地,如希伯伦、拿不鲁斯、杰宁等。约旦控制的区域将以色列挤压成一个哑铃形,北方的特拉维夫、加利利和南方的内格夫沙漠之间的走廊最窄处只有20多公里,一旦爆发战事,很容易被腰斩。但为了避免三线作战,以军没有打算主动进攻这个所谓的约旦突出部。以色列在战前就通过秘密外交和侯赛因国王接触,力图劝他置身事外。亲英美的侯赛因也不想和民族主义的纳赛尔走得太近,但国内的民族主义和国外的泛阿拉伯主义迫使侯赛因有所表示。出于不太清楚的原因,当西奈的战斗打响后,约旦军队从耶路撒冷主动向以军进攻。由于西奈战事进展顺利,以军也就不客气地利用这个契机了。

在耶路撒冷城外,以军一直保留着耶路撒冷旅和哈莱尔旅,这时将原本在西奈方向的摩塔·古尔上校的第55伞兵旅调往耶路撒冷,北方由埃拉德·佩利德少将率领一个师进攻约旦突出部,占领约旦河西岸地区,南方三个旅协手,由古尔的伞兵主攻,抓住这个机会收复耶路撒冷。古尔的伞兵是预备役,常备军伞兵正在跟着埃坦在西奈打呢。不过以色列军队的特点是预备役经常比常备军打得还好,这些都是老兵,都是在国家危难时为国效劳的,而不是把军队当作职业生涯的。由于以色列常年征战,对预备役的训练远远比一般国家严格,所以这些预备役老兵的军事素质没有问题,还有老部队互相熟悉的好处。约旦军队是英国人训练的,在独立战争期间还有英国军官指挥。这时英国军官已经撤离了,但英美的影响还在,主要装备都是英美的,比如英国的“猎人”式喷气战斗机,美国的M48“巴顿”式坦克等。约旦军队的战斗力也比埃军稳定,相对较少出现一触即溃的现象。但约旦军队还是不敌以军,在约旦第66装甲旅在机动增援的路途中被以色列空军打垮后,约旦河西岸的抵抗基本上瓦解了,战斗的焦点转移到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老城很小,但街道狭窄、弯曲,各宗教的圣迹很多,一旦打成逐屋争夺的巷战,任何一个毁于战火的圣迹对以色列都是不可估量的道义损失。达扬坚决反对进攻耶路撒冷,还是一心要早日收复夏姆-埃尔-希克。实在要打,也只能占领周围的高地,围困耶路撒冷,迫使守军投降。但耶路撒冷对犹太民族、宗教、文化实在太重要了,总理埃希科尔否决了达扬的决定,下令夺取耶路撒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斯科帕山上的希伯莱大学,小山不高,但对耶路撒冷来说,是一个制高点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斯科帕山里圣殿山太近了,但48年独立战争之后,犹太人就只能在这里看圣殿山,而不能到近在咫尺的西墙朝拜

由于联合国随时可能命令停火,以军又不能用重火力强攻耶路撒冷,以军的作战计划为自己留了后路,首先猛攻周边的高地,即使错过了攻入耶路撒冷的时机,也要把耶路撒冷像铁桶一样地封死,好为以色列在战后政治谈判上的周旋留有筹码。6月6日,古尔的伞兵首先进攻军火山,这是耶路撒冷老城北面的一座小山,在英国托管期间曾是警察学校存贮军火的地方,所以得名。古尔要把军火山和老城东面的斯科帕山之间的连接打通,作为最后进攻的出发阵地。斯科帕山是著名的希伯来大学所在地,这是犹太学者犹大·马格内斯建立的犹太人的最高学府,曾经是致力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共存的学术中心,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曾是希伯来大学的校董,很多著名以色列人士都出自这所大学,包括3名总理:巴拉克、沙龙和奥尔默特。斯科帕山也是耶路撒冷老城外的制高点,控制着进出耶路撒冷的交通要道。当年罗马大军和十字军都是从这里发动对耶路撒冷的进攻的。在独立战争期间,犹太人顽强坚守住斯科帕山,停火时还在犹太人手里,战后被联合国承认为以色列的飞地,尽管处于约旦阿拉伯军团的包围之中。古尔的伞兵不惜牺牲,夺占了军火山,打通了和斯科帕山的通道,占领了圣经中耶稣宣道的橄榄山。6月7日,古尔的伞兵会同增援的机械化步兵,从狮子门冲进耶路撒冷,没有经过太激烈的战斗,就攻占了圣殿山和犹太人最神圣的西墙,后来达扬、拉宾等也是从狮子门入城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线以军进攻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地区示意

进攻耶路撒冷的命令是在最后时刻才下的。古尔有勇有谋也有私心,将部队的冲锋路线弄得很复杂,这一方面有尽量抢占老城外的地盘的目的,以防万一处于政治上的原因不能攻入耶路撒冷,另一方面也在命令最后下达的时候,他本人是第一个冲进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果然,命令一下达,一辆坦克把狮子门的木门撞开,古尔的半履带车就一马当先冲了进去,第一个登上圣殿山。城内约旦守军基本上已经逃散,只有零星的冷枪。以军迅速扩大战果,占领了整个本来并不大的耶路撒冷老城。冲进耶路撒冷的以军官兵的心情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在过去两千年里,犹太人对耶路撒冷可望而不可及,即使在有的时期获准朝拜也是限制多多。很多犹太人以死后葬在耶路撒冷老城外的山坡上为毕生愿望,就为了能看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冲突升级后,这些几百年、上千年的犹太人坟墓被阿拉伯人破坏,墓碑和遗骸散落遍地,在斯科帕山上的留守以军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但有无可奈何。现在获得向耶路撒冷冲锋的命令,他们背后不光是父老乡亲的眼睛,而且是多少代犹太人的眼睛,这种使命感使最无神论的人也会莫名其妙地崇拜起神的意志来。冲进耶路撒冷不仅仅是战斗目标,更是民族的意志,历史的意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照片是以色列士兵在西墙前的写照

不过以军还是有点后怕的。不知道是不是约旦军队故意的,在圣殿山下堆放了50多吨弹药,要是万一被击中引起爆炸,那作为穆斯林圣地的金顶奥玛尔清真寺和犹太人最神圣的西墙就要灰飞烟灭了。达扬得知古尔已经占领了耶路撒冷后,坐直升机来到耶路撒冷,和拉宾、南方司令部司令纳尔基斯一起步入狮子门。达扬已经不是军人了,是平民身份的国防部长,但还是一身戎装,好像他才是总参谋长一样。拉宾比较逷沓,帽子也没有带。达扬命令旁边的士兵把自己的钢盔给拉宾,毕竟约旦狙击手们还没有清除,在胜利的时候总参谋长被冷枪放倒了就太煞风景了,拉宾不大情愿地带上了。三人走过狮子门进入耶路撒冷的照片就成为以色列现代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象征着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的开始。和张扬的达扬不同,总理埃希科尔坐着汽车从特拉维夫赶来,等他走过狮子门的时候,大多数以军官兵已经随达扬涌到西墙和圣殿山那边去了。

夺回耶路撒冷的这一天,以色列和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欢呼雀跃,以军士气空前高涨,这时只有北方的叙利亚前线还按兵不动了。尽管有埃叙的共同防御条约,叙利亚没有主动向以色列进攻,除了零星的小规模装甲袭击外,只是向边境地区炮击。以色列空军在首先消灭埃及空军之后,锋芒转向叙利亚和约旦,叙利亚空军被消灭2/3,其余的躲到很远的后方,再也无所作为。北方司令部司令达多•埃拉泽少将强烈要求进攻戈兰高地,解除对加利利地区的威胁,又可以兵锋直指大马士革,但达扬坚决反对。达扬不是没有道理的,戈兰高地地势险峻,面向以色列一侧的戈兰高地西面陡坡高达500米,居高临下的叙利亚军队在这里经营多年,重兵把守,工事坚固,达扬估计以军伤亡将达3万人以上。但是埃拉泽坚持信心满满,加上西奈和耶路撒冷的战事超过预料地顺利,达扬最后也同意进攻戈兰高地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以军进攻戈兰高地示意

6月5日到8日,戈兰高地上叙利亚炮兵对以色列境内猛烈炮击,以色列空军则对戈兰高地上的叙利亚炮兵阵地猛烈轰炸,叙利亚炮兵受到的损失并不大,但是叙利亚的防御体系受到破坏,部队机动变得不可能。6月9日,在北线由一个装甲旅和最精锐的戈兰尼步兵旅发动攻击,在中线由另一个步兵旅和从佩利德师调回来的一个旅发动攻击,经过一天激战,突破了叙利亚的防线。6月10日,两支以军对叙利亚阵地发动钳形攻势,但是叙利亚部队已经逃之夭夭,阵地上空无一人。在南面,佩利德的另一支部队爬上峭壁,也发现叙利亚阵地已经空了。在抢占“滩头”后,以军进一步夺占了高地上的一片平坦地形可供作战回旋。这里西面是黎巴嫩边界上的高山,东面是通往大马士革的一马平川。在占领有利地形后,以军停止了前进。

六天战争以以色列的完胜告终。拉宾作为总参谋长,功不可没。但是拉宾的任期满了,68年时,拉宾卸任,并退出现役,改任驻美大使。73年斋月战争期间,以色列差点阴沟翻船,以色列民众对军队和政府的“老人马”失去了信任,急切需要“新面孔”。74年时,具有六天战争赫赫战功的拉宾当选为执政的工党领袖,担任以色列总理。第一个冲进耶路撒冷的古尔在六天战争后被派驻驻美武官,在斋月战争中为组织美国的紧急空运出了大力,也躲过了在斋月战争中“无能”、“疏忽”的罪名,在拉宾政府里被任命为总参谋长。

拉宾任上的76年,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阵线的一伙人在两个德国“红军旅”的成员的帮助下,劫持了一家法国航空公司的A300客机,将飞机开到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去了。劫机者要求以色列释放被关押的40名巴勒斯坦游击队成员和政治犯和另外13名关押在肯尼亚、法国、瑞士、德国的同伴,否则就要枪杀人质。劫机者释放了大多数乘客,但扣押了所有犹太人,这立刻引起全世界犹太人对纳粹将犹太人单独列出来的联想。古尔拟定了用特种部队营救的大胆方案,以总参侦察队为突击队主体,以伞兵旅侦察队和戈兰尼步兵旅侦察队为阻击部队,用C-130运输机运送包括M113装甲车在内的特种部队,千里奇袭。伞兵司令丹·肖姆隆(日后也晋升为总参谋长)随队亲临现场指挥,在阻击部队(成员包括另一日后升任总参谋长的绍尔·穆法兹)的配合下,约纳坦·内坦亚胡中校指挥突击队成功地解救了全部人质(只有一人在一天前因病转移到医院而错过营救),还顺手破坏了机场上的乌干达米格战斗机。但内坦亚胡中校在最后一刻阵亡,约纳坦·内坦亚胡就是日后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坦亚胡的哥哥。

但是,当一批F-15战斗机在犹太人的斋戒日到达以色列后,拉宾的联合政府中的宗教派别抗议辞职,使联合政府垮台。拉宾夫人在纽约有3000美元的私人账户的事情被暴露出来,这在当时以色列实行严格外汇的时候是非法的。拉宾以辞职以示清白和正直,这是拉宾第一次出任总理。

卸任总理后,拉宾受利库德党的贝京总理邀请,出任国防部长。在和利维总参谋长合作中,以军开始从黎巴嫩有限撤军,并在南黎巴嫩建立安全区,和亲以色列的“南黎巴嫩军”共同行动,在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盘踞的黎巴嫩之间设立隔离带。

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次巴勒斯坦暴动期间,拉宾作为国防部长,命令以军用棍棒暴力驱散示威人群,并下令制造身体伤害,要给巴勒斯坦人一点教训。但不久,他就意识到,以暴制暴是一条死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拉宾和阿拉法特历史性的握手,这也是克林顿的政绩

1992年,拉宾第二次当选为工党总理。在任上,拉宾主持了与阿拉法特的和谈,签署了历史性的奥斯陆协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互相承认,巴勒斯坦宣布放弃武力消灭以色列的基本原则,巴勒斯坦自治当局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一些地区实行自治。拉宾也和约旦的侯赛因国王签订和约,一度和叙利亚的和约也几乎垂手可及,世界以为中东恶斗终于就要结束,拉宾、阿拉法特和西蒙•佩雷斯为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以色列内反对奥斯陆协议的人群也很有力量,有宗教原因的,有政治原因的,有文化原因的,也有单纯从军事和安全原因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拉宾遇刺地点,现在称为拉宾广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拉宾和夫人的墓,简朴、肃穆

95年11月4日,拉宾在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王广场上的集会中,宣讲和平。犹太极端分子伊盖尔·阿米尔向拉宾开枪,拉宾不治身亡,在倒下的时候,拉宾口中还在喃喃地唱着希伯莱文的《和平之歌》。由于拉宾没有留下遗言,《和平之歌》就作为拉宾的遗言。拉宾遇刺震惊了以色列,不管赞成拉宾的和平进程的人还是反对派都对拉宾为和平献身致以最高的敬意。拉宾成为以色利在血与火中追求和平的象征,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王广场被命名为拉宾广场,以色列很多城市也用拉宾的名字命名广场和街道。拉宾之死使他完成了从战神向和平之神的升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