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生物质 物质能源与电动汽车 -- 橡树村

共:💬78 🌺1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生物质 二十 醇类发酵

生物质厌氧发酵不是只会得到甲烷。厌氧条件下,葡萄糖和果糖等汤类物质,在酵母等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就是乙醇发酵。

乙醇发酵就是酒精发酵,应该是人类发现并开始利用的最古老的发酵过程,酿酒过程就是人类进行不断优化的乙醇发酵过程,应该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吧?

理论上,100克糖可以得到51克乙醇,质量减少了一半,但是保留了91%的能量。不过发酵的实际过程要复杂多了,乙醇是产物,同时还生成异丙醇,正丁醇,丙三醇等等,不同的微生物,不同的反应条件,这些产物的比例不同。以生产乙醇为目的的,就是乙醇发酵,如果以生产丙醇,丁醇为目的,就是丙醇,丁醇发酵了。实际上,由于现在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了发酵得率比酿酒酵母高的细菌,也有了专门生产丙醇,丁醇的微生物。

传统的乙醇发酵只能使用葡萄糖,果糖等六碳糖,也就是只能使用蔗糖,淀粉作为原料,而同样在化学概念上也属于糖类的纤维素就被浪费掉了。目前生物技术已经在开发新的微生物,可以发酵构成纤维素的五碳糖,这样,就可以利用大量的纤维素资源,也就不再和人抢粮食了。这种工艺得到的乙醇,被称为非粮乙醇,是目前世界各国利用生物能源的一个重要方向,不过距离工业化还有不小的距离。

目前乙醇发酵规模最大的在巴西。巴西的乙醇工业与制糖业界和紧密,利用蔗糖汁进行发酵,得到的乙醇价格低廉。这些蔗糖汁在其他国家往往还需要再进行重结晶提取糖分,这样就增加了杂质含量,降低了糖的等级。巴西这种制糖业与乙醇工业结合的方法,使得巴西可以提供廉价高品质的蔗糖,同时提供廉价的乙醇,一举两得,有不少蔗糖种植大国都很眼热。

中国的工业乙醇原料主要是甘薯,工业乙醇的品质要求不高,所以工艺比较粗糙。作为燃料使用,需要在传统的工业乙醇装置后面加上提纯装置,提高乙醇的纯度。这几年生物乙醇国内很火,搞精馏的不少人都发了财。

美国的乙醇燃料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玉米,美国是玉米出口大国,很多国家的粮食和饲料都依赖美国玉米的出口。最近两年美国提倡使用玉米进行生物乙醇生产,降低了出口量,导致世界玉米价格上升,直接加重了贫穷国家的灾难,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条路线的问题,同时所谓第二代生物能源,主要包括非粮乙醇和利用生物质气化得到的合成气合成燃料油,开始引起人们重视。非粮乙醇生产的能量效率大约在50%。

第一代生物能源于第二代生物能源之间,还有一个一代半的生物能源,是通过丙醇丁醇发酵得到的,这个过程叫做丙醇丁醇发酵。

丙醇丁醇发酵虽然听说过的人不多,但是这也是个很古老的工艺,也早就工业化了。

1912年,英国就建立了淀粉发酵制备丁醇的生产线。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丙醇是无烟火药的原料,需求量激增,欧洲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大量的丙醇-丁醇发酵生产线。一战后丁醇又找到了出路,用于涂料溶剂。二战后,丁醇又成为提高军用飞机使用的汽油辛烷值的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因此,在很长时间内,丙醇丁醇生产都有很重要的军事意义。不过在1960年代后,丁醇的战略地位下降,干这样的就越来越少了,也就是南非由于特殊原因不得不接着干。1990年代南非种族隔离结束,世界上最后一条丙醇丁醇发酵生产线关闭。现在,在使用生物柴油的时候,发现混入丁醇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点火性能,防止黑烟产生,所以丁醇又引起重视。而最早开始工业化丙醇丁醇发酵的英国,索性把生物丁醇列为了生物能源的发展方向之一,视为一代半的生物能源。2008年应该有一个生物丁醇试验厂完工。

丙醇丁醇发酵使用的是偏性厌氧型的一种产孢子细菌,在培养液中生产丙醇,丁醇,同时有少量的乙醇是代谢副产物。所谓的偏性厌氧型细菌,是要求在完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才能够繁殖的细菌,相对应的,叫通性厌氧型细菌,可以在有微量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繁殖。具体的过程要涉及到严格灭菌,无菌培养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开发奠定了现代发酵工业的基础,所以说丙醇丁醇发酵实际上是现代发酵产业的鼻祖。如果没有这些技术进行铺垫,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会遇到很大的问题,由此可见丙醇丁醇发酵的地位。

传统的丙醇丁醇发酵工艺不能满足目前的生产要求,要把这个古老的技术重新使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比如需要利用生物废弃物,而不是马铃薯,玉米,蜜糖作为原料,比如需要对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进提高效率,比如如果降低丁醇提纯的能量损失等等。

使用葡萄糖为原料,丙醇丁醇发酵过程的总能量回收率大约在70%。

其他关于这两种发酵的介绍在

橡树村:【半原创】生物丁醇

橡树村:【原创】生产生物乙醇的消耗

关键词(Tags): #生物能源#生物质元宝推荐:爱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