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旁证萨苏的关于1992年中国科学院一个研究员的工资100 -- 燕庐敕

共:💬177 🌺18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当时科学院搞的“一院二制”吧

当时的周院长,乘着南巡的春风,大搞改革。之前的科学院工资应该是和所有事业单位一样的。改革后课题组要上交工资,水电费,房屋费。没有课题的人只好搞横向课题弄钱。别说这样还催生出一批公司来,这也许就是“一院二制”所达到的目的吧。几年后,搞起公司来的人都基本上先富起来了。没纵向课题没横向收入的人都调走了,有课题的人抗着,反而是收入变化不大的群体。行政管理人员是旱涝保收,不用交工资房屋和水电费用。当然如果科研人员上交结余经费到所里,可以拿到40%的提成。这样多的人每年可以拿到5万以上(93年的时候呀)。没课题,没经费的人连办公室都没有,工资发基本工资的60%。不过总体来说从92年到97年是科学院工资变化比较大的一段时间,这应该不是周光召的功劳,全国都一样吧。这段时间科学院人员流失比较严重。

到了98年,陆院长上台,搞了个“知识创新工程”,进入创新的人,工资立马翻几倍;进不了的人,工资原样。搞了大约4,5年,120多个所合并成了80多。还是行政人员占便宜,大部分行政人员照样进创新,工资收入高于进入创新的一线科研人员,活干不了可以聘请没进入创新的人来干。其他没进入创新的科研人员的只好自谋出路。进入创新的科研人员还要每年考核,末位淘汰,降入下一级。全院同类型的所也搞评比,末位的减少拨款。好像04年以后又不考核不搞淘汰了。总之,不管怎么搞,被折腾的都是真正搞科研的一线人员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