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西藏: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软肋 -- 梦晓半生

共:💬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七、我国民族政策的再思考

多民族结合为一个共同国家,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所谓“异质”是不同民族在种族、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性质上的差异,“同构”是性质不同的各民族结合於一个共同的政治架构,服从同一主权。异质和同构是一对矛盾。完美地处理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在於二者的平衡。异质和同构缺一不可,不应该向任一方偏斜。既容许和保证异质存在,尊重民族差异,提供各民族按自己民族特色发展的空间,又能够抑制防止民族对抗和分离,保证国家主权的稳定与巩固,从而实现不同民族在统一政治架构下的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这就是异质与同构的平衡。

用“异质同构”的观点看,我国的民族政策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平衡。大致从1980年分为两阶段,80年以前的失衡在过於向“同构”倾斜即在确保政权同质性的同时,强制性地消除民族异质性;80年以後的失衡则在过於向“异质”倾斜即在开始宽容民族异质性的同时,又放松了政权同质。前一种失衡造成少数民族内心怨恨,但因为那时政权保持着绝对的同质性,因而具有强控制力,即使不断产生问题,也都能有效地进行压制,总体上是能够保持稳定的。

改革开放纠正了强制少数民族同质化的错误,给了少数民族保持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自由,这无疑是非常值得赞赏的进步,但是由於缺少“异质同构”的平衡观,又导致矫枉过正,鼓励和放纵了政权异质化倾向。这种倾向在西藏相对更为突出。

1980年对西藏地方政权实行两项重大措施,一是将西藏的汉人干部职工大批撤回内地;二是授予西藏可以不执行中央命令的“尚方宝剑”。汉族干部空出的职位速迅由藏人顶替,使西藏政权从那时起转向民族化和本地化。在主权稳定的民族地区,政权出现这种变化并不构成威胁,还应该视为民族平等的进步表现。但是对於强异质的民族地区,问题性质就有了变化。西藏的严重性,尤其还在於西藏特有的“怪圈”。因为藏族干部中信教(或暗中信)者的比例相当高(尤其在基层),信教就要拜神,而达赖既是西藏宗教之神,又是对国家政权而言的敌人,那麽信教干部双重之身,是以拜神为先,还是以对敌斗争为先,就成了一个始终处在微妙状态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之下,如果其手中再有一柄被允许“不听中央”的尚方宝剑,其中的变数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将会非常之多,後果也将非常难以预测和控制。

针对西藏问题的特殊性,正确的方针应该是在充分宽容(尊重和保护西藏民族的异质性之同时,理智、谨慎并且有效地加强西藏地方政权的同质性。二者的地位应该相同,不向任何一方倾斜,始终保持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对民族异质越宽容,对政权同质就要越保证,而且二者比例相同。这样的平衡不是调整一下政策和派遣一些核心干部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仍又回到“无人进藏”的老问题。上一次中国解决“无人进藏”用了上百年的时间,这一次又要多久才能解决?在这样具体的事情上,也已充分体现出西藏问题将困扰中国的长期性。除非能很快在思路和方法上有超越性突破,否则中国就不得不遥遥无期地面对这种困扰。

摘自《战略与管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