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政治与战略的较量:“北风行动”中的保卫斯特拉斯堡(一) -- 阿多尼斯

共:💬20 🌺7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北风行动”中的保卫斯特拉斯堡(八-完)

斯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洛林,经历了艾森豪维尔出于总体战略的需要决定放弃的危机,以及“北风行动”26天以来德军对这里的全力进攻,并借此重夺西线主动权的风风雨雨,依旧属于光荣的自由法国。尽管阿尔萨斯几乎要作为艾森豪维尔的礼物送给希特勒,但这一情形随着戴高乐的怒火最终化为虚无。戴高乐的努力使得斯特拉斯堡的防御力量大为增强,艾森豪维尔试图放弃斯特拉斯堡的决定则收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场漩涡的中心,是第六集团军群指挥官德弗斯中将和法国第1集团军指挥官德拉特尔中将。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拒不执行他们的上级下达的命令?。从12月26日到1月1日,德弗斯的部队在现有位置上整整待了6天没有动过,足足将艾森豪维尔的撤退命令拖延了6天。当最高统帅部最终发现德弗斯究竟干了什么时,愤怒的戴高乐已经出现在艾森豪维尔面前,为了斯特拉斯堡向他摊牌,迫使他修改了自己的决定。德拉特尔将军展现了对德弗斯的高度忠诚,当德弗斯迫于压力命令他准备撤退时,他一丝不苟的照办了。但德拉特尔很快发现,他的举动招致戴高乐严重不满,戴高乐认为对法军而言,盟军的命令只有在符合法国利益时才能被法军执行。

1月6日的参谋例会上,艾森豪维尔告诉他的参谋们,他决定解除抗命不遵的德弗斯中将第六集团军群指挥官的职务,任命帕奇中将接替他。他唯一顾虑的,就是新指挥官也许不能很好的指挥法国第1集团军,因为帕奇中将严重缺乏德弗斯和法国人打交道的经验,更没有德弗斯个人与法国领导人的紧密联系。最终,撤换德弗斯的方案还是胎死腹中。

回顾艾森豪维尔下令盟军自莱茵平原撤退回孚日山脉的决定,这究竟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还是艾森豪维尔军事生涯中的一大失误?1967年,美国陆军的历史部门对“斯特拉斯堡危机”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在1967年5月1日发表的报告中指出,很明显艾森豪维尔对德军突如其来的阿登攻势过于紧张,即使在第六集团军群指挥官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抵挡德军正面进攻的情形下,依旧下令主力自阿尔萨斯撤退。研究报告同样指出,当时盟军最高统帅部所犯的最严重错误,就是没有及时征求法国政府的意见,并给予撤退命令的政治影响足够的重视。要求法国人一枪不发的放弃斯特拉斯堡,就像要求美国人“一枪不发的放弃阿拉莫一样”,这份报告这样总结到。

保守估计,整个“北风行动”期间,德军伤亡和失踪约23000人,美军伤亡约14000人,法国平民的死伤则不计其数。由于在阿尔萨斯坚守不退,和撤退到孚日山脉中相比,盟军确实在1月的“北风行动”中遭到了更大损失。但必须要知道,即使执行艾森豪维尔的命令,撤退到孚日山脉中,之后的春季进攻中也要花费更大的伤亡代价,来重新夺取这些失去的地区。和44年11月未来得及防备的德军相比,45年春这一地区将密布德军防御带,工事,反坦克阵地和步兵战壕,齐格菲防线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至于指望那时希特勒会将阿尔萨斯的德军主力调走应付东线苏联红军,当时没有人能做这个保证。

对艾森豪维尔而言,在希特勒用阿登反攻让他大失颜面后,戴高乐又用斯特拉斯堡让他丢了一次脸。艾森豪维尔同样迁怒于蒙哥马利,如果不是一意孤行的蒙哥马利一味拒绝在阿登发动反击,除非德弗斯将部队自阿尔萨斯后撤,腾出预备队供他使用,盟军最高统帅部也不必如此头疼。当德弗斯的“不诚实”令他十分恼怒时,戴高乐的威胁更是火上浇油:如果不答应保卫斯特拉斯堡,法国人就要切断盟军在法国的一切交通供给,让盟军寸步难行。

这四个艾森豪维尔眼中的“混蛋”,即希特勒,蒙哥马利,德弗斯,戴高乐,前三个的行为可以理解,毕竟作为战争统帅和指挥官,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以地域得失和有生力量多寡作为战争的评判标准。在艾森豪维尔看来,唯独戴高乐这个单细胞生物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不仅严重缺乏军事逻辑,更严重情绪化,动辄威胁退出,视战争如儿戏一般。往后的生涯中,无论在公众或私下,艾森豪维尔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关于斯特拉斯堡,他的决定始终是正确的,而戴高乐不仅粗暴,并且不公正的迫使他修改了决定。

对于德弗斯中将在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第六集团军群情报部门的负责人尤金.L.哈里森准将在战后的有关报告中,做出了正确的评价:

“当阿登战事紧张进行时,最高统帅部命令德弗斯将军将第6军撤到孚日山脉以西。他抵制了这一命令,理由是一旦德军卷土重来,大量阿尔萨斯的民众会因为在这期间支持盟军而被德军残酷清洗。戴高乐将军同样严重抵制这一命令。最终,他们修改了给德弗斯将军的命令,说道,‘在安全的情形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相机行事,将部队留在孚日山脉以东,但不能让部队受到超过一般限度的损失。’实际上,这道命令的意思是,‘好吧,德弗斯,如你所愿,但你是把脑袋伸进绞索里,等着德国人的进攻踢掉你脚下的木箱。’在这种情形下,对指挥官而言最安全和最简单的做法自然是听从命令,将部队撤走。但是,德弗斯将军将部队留在阿尔萨斯平原上,带领他们抵挡住德军的猛烈进攻。我必须承认,这一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德弗斯将军是以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名誉为赌注。在德军‘北风行动’期间,自开战以来我第一次对战事产生严重的危机感。当我知道戴高乐将军在为同样的目的奔忙时,我相信德弗斯将军将部队留下抵挡德军,保卫阿尔萨斯的举动和非凡的勇气赢得了法国人发自内心的敬重和感激。”

和德军“北风行动”的战斗结束后,第六集团军群作为第一支抵达莱茵河畔的盟军,却一直在最后才渡过莱茵河。3月26日帕奇中将的第7集团军渡过莱茵河,随后3月31日法国第1集团军渡过莱茵河。之前,急不可耐的戴高乐在3月28日写信给德拉特尔将军,让他尽快率部渡过莱茵河,“哪怕是坐着舢板过去也行”。抵达莱茵河东岸后,德弗斯的部队直取斯图加特,乌尔姆,奥格斯堡,纽伦堡,慕尼黑,和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就如我们在《兄弟连》倒数第二集里看到的一样,101空降师进入伯希特斯加登,占领希特勒的“鹰巢”。在那里,101空降师的士兵们发现了一处秘密的焚烧点,缴获了大量纳粹在撤退前未能及时焚烧的机密文件,包括许多国防军作战行动文件和希特勒的命令文件等。其中一份,是希特勒于1944年12月28日,“北风行动”前三天向所有这一行动的师级指挥官发表演说的文稿,文稿的内容如下:

“这次进攻的目的非常明确,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你们不是为取得名声而去,而是为了消灭和歼灭所有你们面前的敌人。解放整个阿尔萨斯并不是你们要考虑的事情。尽管解放阿尔萨斯很重要,能够向全世界宣示,德意志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世界将会震动,对法国人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之前所说的,摧毁敌人的有生力量。”

事实上,“北风行动”所做到的,只是耗尽了希特勒最后一点预备队。同样,他的第二目标“解放阿尔萨斯,让全世界震动”也在失败的行动中化为泡影。

元宝推荐:逸云三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