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陈季常和苏东坡 (一)陈季常老爸陈公弼 -- 就爱在家捣鼓

共:💬12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陈季常和苏东坡 (一)陈季常老爸陈公弼

前两天’福尔摩斯’写了一篇河东狮的帖子http://www.talkcc.net/thread/142740, 正好我前些天读完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看到了这个传奇人物, 就把他小小琢磨了一番, 说来陈季常(大名陈糙)现在的名气, 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苏东坡的这首’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同时也让人都误读了他.

其实他俩的关系还得从苏东坡和陈季常的老爸说起,在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朝廷任命苏东坡为大理评事,到凤翔府任判官,当时太守姓宋,苏东坡和宋太守关系很好,两人一起团结搞政务,还常为当地百姓到太白山求雨啥的,可好景不长,宋太守很快调走了,陈太守走马上任,陈太守也是东坡眉州同乡,是个武人,正直刻板,看不大起苏东坡,认为他少年得志,像个暴发户.东坡本人也是个倔脾气,否则也不会后来仕途诸多坎坷. 这一文一武两个硬汉,没啥共同语言,偏要一起共事,导致的结果是经常矛盾重重,有时居然唇枪舌剑,恶语相加. 判官当时有权利给朝廷上书的,但大概得先给太守过目,这陈太守居然常常去改苏判官的上书,让东坡很是郁闷. 有时东坡去太守府邸拜访,陈太守居然故意让他等足了一个午觉的时间.长此以往,东坡对太守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陈太守在太守公馆里建造了一座“凌虚台”用来登高看风景,东坡的文采陈太守还是承认的,所以就吩咐东坡写一篇文字,预备刻在凌虚台的石碑上,他不能直接攻击陈太守,但是向老头子放支玩笑的小箭,总是无伤大雅的。先在这里附上’凌虚台记’:

台因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屦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怳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已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这篇文章在预言了台子将来坍塌毁坏之状,并含有太守不知所住之城外有山之讽刺,但是陈太守这个老头子肚量是二班的大(不是一般的大),竟不以为什。这一次他对此文一字未改,照原作刻在石碑上。

由此可见,陈太守为人心地其实不坏。在二人分手之后,东坡也看出此种情形,因而有修好之举。在东坡一生之中,即使王公贵人相求,也是不写墓志铭,他写过的七篇,皆有特别的理由,他的确有话要说才写的。几年之后,他也为陈太守写了一篇。除去他为司马光写的那篇之外,陈太守这篇算是最长的。东坡和这位陈太守,最后彼此都向对方十分敬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