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亮剑》和《少将之死》 -- 天火

共:💬23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亮剑》和《少将之死》

《亮剑》大红大紫于电视荧屏之时,我尚没有任何观看的兴趣。只因大陆军事连续剧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连带让我以为《亮剑》也不过就是一部哄哄军事门外汉的平庸之作。

真正接触《亮剑》,是偶然看了电视剧中一集,李云龙部的骑兵连面对强大追兵仍然奋力反击,最终全部牺牲。这壮烈的场景终于让我捧起了亮剑原著。

看了几遍原著小说,再比较一下电视剧,发觉电视剧较小说已经作了较大的删节,从其内容来说,更适合《亮剑》之名;而小说呢,也许还是原名《少将之死》更为合适。同出一源的两部作品,却有了截然不同的中心思想。

小说从主人公李云龙的抗战阶段写起,经过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大跃进和文革几个阶段,最后以李云龙自杀结束。全书的一大半篇幅,倒不是描写抗日或内战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李云龙等人的遭遇阐述建国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虽然很多篇幅还是和军事有关,但大跃进和文革无疑是作为一个重点。小说叙述了李云龙的一生,且以这位忠党爱国、劳苦功高的将领自尽,这个灰色的结尾,想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而电视剧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节,从大跃进起之后的情节一律删除,剧情只到李云龙等授衔即结束,完成了一个光明的结尾。

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说,删除建国后种种政治运动的情节,重点表现战争年代的故事,更把小说中一带而过的骑兵连敷衍成跨度好几集的重头戏,对于突出“亮剑”这一主题大有裨益。至于同样是凭空制造的李云龙感情风波,则是编剧跟风的一大败笔,似乎无之不成剧,弄得好好一部军事题材作品不伦不类。

而从小说的角度来讲,用“亮剑”作为题目却实在牛头不对马嘴。全书与其说是为了衬托亮剑精神,不如说就是从描写李云龙少将的生平,来表现作者所想所感。想来用并不适合的“亮剑”为名,一是借电视剧走红之势,二也是路人皆知的缘故吧。

在此老毛病发作,挑“亮剑精神”的一个刺——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小说中李云龙部以一营之力单凭刺刀战即全歼日本精锐关东军两个中队,就是在兵力相当但兵员素质远超自己的对手面前亮剑。请问,如果不是故事情节需要,你要表现“亮剑精神”的代价是不是全军覆没?再问,如果对手是关东军两个大队,你还要不要表现你的亮剑精神?

这种明知不敌,还要挺身而出的“亮剑精神”,在实际上以弱敌强的情势下,不过是莽撞冲动的自杀战术!小说并没有处理好亮剑精神究竟该体现在什么情势下这一问题。

小说没有把亮剑精神表现好也情有可原,这本就不是它的中心思想。而取“亮剑”为核心的电视剧就做得比较好。骑兵连是在掩护大部队突围,被敌优势兵力包围无法撤离,才以“亮剑”之英姿向敌发起最后一搏,维护了军人最后的尊严!而剧末又以李云龙宣读以“亮剑”论文毕业,较好的做到了前后呼应,也迎合了《亮剑》剧名。

《亮剑》时间跨度大、情节多,当中许多的战斗故事很是引人入胜,也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可见作者的历史功底还是比较扎实的。当然,某些地方也有夸张之处,尤其是那个战斗力强大得连整师整团的军队都对其束手无策的108人特种部队。但作为小说来讲,些许夸大不算太过分,甚至暗合了读者的好胜心理。

最后评论一下小说风格。《亮剑》原是网络小说,作者都梁的文风确有鲜明的野路子特点。和科班出身的作家作品相比,对场景的渲染、情节的刻画、人物的心理描写等都有不足之感。很多时候有这样的感觉:“故事很好听,但象流水帐”。更有许多地方采用大段大段的个人独白,却殊少相应的环境气氛,场景人物的表情、动作、反应等烘托,予人以表现手法单调、细节处理不够的印象。看来,作者的写作手法尚有磨练提高的余地。

尽管如此,亮剑毕竟属于近年来不可多得一篇军事题材佳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