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亮剑》和《少将之死》 -- 天火

共:💬23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亮剑》和《少将之死》

    《亮剑》大红大紫于电视荧屏之时,我尚没有任何观看的兴趣。只因大陆军事连续剧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连带让我以为《亮剑》也不过就是一部哄哄军事门外汉的平庸之作。

    真正接触《亮剑》,是偶然看了电视剧中一集,李云龙部的骑兵连面对强大追兵仍然奋力反击,最终全部牺牲。这壮烈的场景终于让我捧起了亮剑原著。

    看了几遍原著小说,再比较一下电视剧,发觉电视剧较小说已经作了较大的删节,从其内容来说,更适合《亮剑》之名;而小说呢,也许还是原名《少将之死》更为合适。同出一源的两部作品,却有了截然不同的中心思想。

    小说从主人公李云龙的抗战阶段写起,经过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大跃进和文革几个阶段,最后以李云龙自杀结束。全书的一大半篇幅,倒不是描写抗日或内战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李云龙等人的遭遇阐述建国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虽然很多篇幅还是和军事有关,但大跃进和文革无疑是作为一个重点。小说叙述了李云龙的一生,且以这位忠党爱国、劳苦功高的将领自尽,这个灰色的结尾,想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而电视剧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节,从大跃进起之后的情节一律删除,剧情只到李云龙等授衔即结束,完成了一个光明的结尾。

    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说,删除建国后种种政治运动的情节,重点表现战争年代的故事,更把小说中一带而过的骑兵连敷衍成跨度好几集的重头戏,对于突出“亮剑”这一主题大有裨益。至于同样是凭空制造的李云龙感情风波,则是编剧跟风的一大败笔,似乎无之不成剧,弄得好好一部军事题材作品不伦不类。

    而从小说的角度来讲,用“亮剑”作为题目却实在牛头不对马嘴。全书与其说是为了衬托亮剑精神,不如说就是从描写李云龙少将的生平,来表现作者所想所感。想来用并不适合的“亮剑”为名,一是借电视剧走红之势,二也是路人皆知的缘故吧。

    在此老毛病发作,挑“亮剑精神”的一个刺——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小说中李云龙部以一营之力单凭刺刀战即全歼日本精锐关东军两个中队,就是在兵力相当但兵员素质远超自己的对手面前亮剑。请问,如果不是故事情节需要,你要表现“亮剑精神”的代价是不是全军覆没?再问,如果对手是关东军两个大队,你还要不要表现你的亮剑精神?

    这种明知不敌,还要挺身而出的“亮剑精神”,在实际上以弱敌强的情势下,不过是莽撞冲动的自杀战术!小说并没有处理好亮剑精神究竟该体现在什么情势下这一问题。

    小说没有把亮剑精神表现好也情有可原,这本就不是它的中心思想。而取“亮剑”为核心的电视剧就做得比较好。骑兵连是在掩护大部队突围,被敌优势兵力包围无法撤离,才以“亮剑”之英姿向敌发起最后一搏,维护了军人最后的尊严!而剧末又以李云龙宣读以“亮剑”论文毕业,较好的做到了前后呼应,也迎合了《亮剑》剧名。

    《亮剑》时间跨度大、情节多,当中许多的战斗故事很是引人入胜,也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可见作者的历史功底还是比较扎实的。当然,某些地方也有夸张之处,尤其是那个战斗力强大得连整师整团的军队都对其束手无策的108人特种部队。但作为小说来讲,些许夸大不算太过分,甚至暗合了读者的好胜心理。

    最后评论一下小说风格。《亮剑》原是网络小说,作者都梁的文风确有鲜明的野路子特点。和科班出身的作家作品相比,对场景的渲染、情节的刻画、人物的心理描写等都有不足之感。很多时候有这样的感觉:“故事很好听,但象流水帐”。更有许多地方采用大段大段的个人独白,却殊少相应的环境气氛,场景人物的表情、动作、反应等烘托,予人以表现手法单调、细节处理不够的印象。看来,作者的写作手法尚有磨练提高的余地。

    尽管如此,亮剑毕竟属于近年来不可多得一篇军事题材佳作。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小说中军事方面的错误也不算少

      比如50年代初就找了两个阿尔法的军官来训练丛林作战部队,难道那两个阿尔法是穿越者?就算是穿越的也该找织女星吧,人阿尔法可是城市作战的大拿,丛林?还是找别人吧

      108人特种部队,成立于60年代,可制式装备居然是80年代才研制成功的56-2,俺知道了,俺俺们国家早就掌握了时空穿越技术

    • 家园 我也出个声

      关于《亮剑》的布局的确不好多说什么:小说却是在后半部分有兑水的嫌疑

      但对于“亮剑”精神的理解我就和您不同了:我的理解是“亮剑”精神在大的战略层面上的——比如说日本人来了,船坚炮利,你敢不敢跟他动手保卫自己的合理权利?——至于你在哪儿动手,赢了没有,怎么赢的,这都不是“亮剑”的核心

      • 家园 我为以战略上更需要智力而不是勇气

        如果说在战术层面,有时勇气可以弥补智力的缺陷,则在战略层面是不可能的。日本人倒是敢和美国人打,结果如何?我们现在好象都是在笑小鬼子不自量力,好象没谁佩服小鬼子敢于“亮剑”。

        • 家园 呵呵 日本人那应该叫“出刀”精神

          跟咱这不一样:D

          开个玩笑。 “亮剑”的核心我觉得是说,一个被侵略被欺侮的民族,在面对强大外敌的时候,敢不敢全民抗战,敢不敢为了心中的理想血流成河——文中剑客的例子也是说“就算你面对的是天下第一剑客”,这里面我以为暗含一个条件:对方已经拔剑向你扑过来了

          日本人倒是想“全民抗战”,倒是想“血流成河”,但是前两个条件不满足

          • 家园 能有多大区别

            侵略和欺侮只是政治上的区别,当都德为德国人侵略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而悲愤时,德国人却觉得自己只不过是把以前被抢走的领土收复呢。战争是实力的较量,不是情感的对抗。如果知道技不如人,人家扑过来你也应该躲,否则就是白送死。一个侠客死了,后世留名也不错,一个民族死了,就算留名又能如何?“亮剑”和“出刀”,有高低之分吗?

            在日本人心中,你那两个条件哪个不满足?从黑船事件到禁运,美国佬没少压迫日本,而且后来干脆把原子弹扔到日本本土,不比拔剑来的狠吗?

            事实上,要是日本人“出刀”到底的话,现在就不会有这个咄咄逼人的卧塌之患了,正是其最后收刀下跪,才有了今天嚣张的机会。

            • 家园 阿尔萨斯和洛林本来是两个独立的公国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

              成为由普鲁士领导的德国的一部分;而且这两个地方的民族性也淡:德语和法语都可以用,至于归属似乎也不是很清楚。但不可否认德国和法国当时都认为这块土地是自己世代居住的,而且都为之流了血——可我觉着这种事儿总不能说成是“欺侮”,就像老山之战一样(据说可能是因为双方对界碑划界的理解不同导致的)

              日本人呢?美国人去了“黑船”不假,可除了强迫开放口岸和通商之外杀死平民了么?强抢土地了么? 这些我都不太清楚,但我知道日本人用不了几十年很快就革新了,一跃进入强国行列改欺负别人了 二战和其中的原子弹,只能说是对日本身为“东亚第一剑客”却不负责任乱用暴力的总清算

              中国人呢?只要是公正地、由中国人编写的纪录自1840年以来历史的历史教科书,不论是在海峡的那一面,我想都充满了屈辱和压抑吧? 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几曾有“亮剑”精神?——中法战争“剑”刚露了个小头就有被塞回鞘里去了

              其实日本人几曾“收刀下跪”,只不过换了一个场合而已——敢用NEC跟美国人成熟的计算机技术拼就是一例

              • 家园 没杀人没占地就不叫欺侮么

                没杀人没占地只是欺负的程度不同,也一样是欺负。照你这种说法,难道说只有被欺负到一定程度才应该反抗,否则反抗也不对吗?

                至于中国近代的那种欺侮,其实也有一些是自取其侮。

                至于这一时期中国人的“亮剑”以及为“亮剑”付出的代价,建议你看一下军事博物馆出的《中国战争史话·下》

            • 家园 以下文字请对照我的原帖,谢谢

              而且后来干脆把原子弹扔到日本本土,不比拔剑来的狠吗?

            • 家园 十分同意

              就个人来说,“砍头不过头点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些尚可算是个人英雄主义。对于民族来说,这就是亡国灭族了。责任不一样。亮剑精神是要的,但要用对地方。

      • 家园 您说的不错,战略层面我不否认

        因为小说是从战术角度诠释的,故我有此一说

    • 家园 我更喜欢《将军魂》这个名字
    • 家园 我觉得电视剧其实比较失败

      电视剧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了观众能够看懂而不惜浅化了“亮剑精神”的真正内涵,而把一种军人的勇气简化为混不吝的二杆子气,似乎只要敢打敢拼就无往不胜。而事实上从小说中看,无论是全歼山崎大队,消灭山本一木特工队,伏击野狼峪,还后来的潘塘遭战,福建前线的防空陷井,无不是在告诉人们,唯有智胜在先才能敢打必胜,就象剑客一样,没有一身的武艺,就算亮了剑人家也未必理你。而电视剧恰恰剥离了这一深层次的东西,把军人的“智勇”简化成了简单的“无畏”,从而为愤青提供了一部圣经级的作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