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日荷交涉经纬简介 一 -- 电子赵括

共:💬22 🌺7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日荷交涉经纬简介 二

1940年6月10日,美国大使格鲁在有田外相官邸拜会了有田,表示日本现在还在继续干涉在华美国权益,同时在以武力手段准备推行“积极国策”的情况下日本关系根本改善无法实现。美国政府所提倡的排除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是日美两国的利益所在。对此有田表示难以公开发表,同时指出美国舰队现在还停留在夏威夷。格鲁表示美国舰队停留在夏威夷,没有任何威胁日本的意图。6月12日,有田外相向格鲁表明在中国的军事行动绝不是日本行使国策的手段,以在合理的条件下愿意结束侵华战争为前提,1,美国为什么认为日本经济闭关锁国;2,(侵华)战争结束后中国会不会采取封闭的经济政策以及程度;3,对于荷属印尼日本的方针,日泰条约,以及天津问题(指租借危机以来的日美关系)日本抱有解决的诚意;4,为了解除日本的不安,要求美国缔结临时通商协定;5,美国中止援蒋行为,对于中国的建设是否有协助的余地;6,确认东亚新事态后日美各自守卫自己的范围,互相协助,是否有可能对世界和平有所贡献等等具体问题。

外交辞令当然是冠冕堂皇,但究其实质,日本的这些条件无非是要确保本国利益。例如“(侵华)战争结束后中国会不会采取封闭的经济政策以及程度”,无非是为了防止中国民众的抗日情绪对日货进行抵制;“美国中止援蒋行为,对于中国的建设是否有协助的余地”,真谈判起来估计就是要美国对汪伪政权进行建设;“确认东亚新事态后日美各自守卫自己的范围”,一方面要攫取原来英法荷的势力范围,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又不允许美国竞争(以经济力量而言,日本显然还不是美国对手),这样的提议当然得不到美国的赞同。6月19日,格鲁大使根据本国电令向日本做出答复,坚持美国一贯的原则,并未对任何具体问题予以回答。这里先说一点我对太平洋战争前日美交涉中美国的感想,基本是强调原则问题而不做任何具体承诺,动手的时候却雷厉风行不费口舌。毕竟对于日美双方,日本受累于侵华战争经济窘迫政局动荡,美国经济政治力量均压倒日本,“内力深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真正涉及到削弱日本力量的贸易和物资输出问题上,美国却从不曾手软,以行动说话。在日美交涉中,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日本是响水不开,美国是开水不响。

就这样日美两国各吹各的调,6月29日下午两点半,有田外相对内外记者发表谈话后向日本全国广播,其中关于东亚经济圈的必要性,

东亚各国和南洋各地,地理上历史上民族关系上一级经济上都(同日本)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以及互相扶植互通有无共存共荣,抱有以增进和平为目的的天然命运。因此这些地区总括为一个共存关系的部分,是为了图谋其安定理所当然的归宿。最后,欧洲战争的演变尤其是影响波及包括南洋在内的东亚各地区,对此一直抱有深切关注。对于这些地区的命运,作为东亚安定势力的帝国政府以其使命感和责任感抱有重大关心,予以言明。

讲话中明白无误地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概念。米内内阁虽然有亲美外交之名,其行动与美国利益背道而驰,已经一清二楚。在此前的5月20日,有田外相已经不顾德国正在进攻荷兰,向荷兰方面提出了13项重要物资的出口要求,

锡(包括矿石),3000吨

橡胶,20,000吨

矿油(石油)1,000,000吨

铝矿,200,000吨

镍矿,150,000吨

锰矿,50,000吨

Wolframite,(Tungsten矿石,元素号74),1,000吨

废铁,100,000吨

生铁,5,000吨

工业盐,100,000吨

蓖麻,4,000吨

基纳树皮(Rubiaceae科作物,有治疗疟疾的功效),600吨

Molybdenum,Mo,元素序列号42,1000吨

上述物资中值得注意的是基纳树皮(不知道这个翻译对不对?)。基纳树原产于南美,为Rubiaceae科作物,树皮有治疗疟疾的功效。那么疟疾是什么地方的疾病呢?显然日本已经在考虑南下作战的问题。单从物资要求上也可以看出日本已经不再掩饰其南进意图。对此,连日本驻荷兰公使石射猪太郎都发出了“去对快入土的人逼债”之感叹。6月6日,荷兰方面予以答复,除日本人的出入问题以外原则上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即使日本要求的石油进口量超过了过去三年对日本的出口的平均,荷兰方面仍表示合适的时候双方可以签订协议,出口可能。6月28日,有田外相向巴普斯特公使表示,

对于荷兰国政府以及荷属东印度总督府,上述的十三种物资要求为每年的最低限度,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确保对日输出,以及为了确实保证实行,当然要采取必要措施,出口价格也不应该高于市价,以上为理所当然的解释。

说一句得寸进尺,不算冤枉“亲英美”的有田外相吧。7月11日,格鲁大使再次向日本表示了对荷属印尼的关注,并且以希望通商企业机会均等为由,要求日本随时提供同荷兰交涉的情报,以及强调日本明确经济政策以及对华对南洋政策,为缔结日美通商协定的要点。

1940年6月底,法国已经屈服于德国,英国也面临着险恶境地。如何遏制日本的扩张行径,对美国是个并不轻松的话题。海军部长诺克斯和财政部长摩根森等主张对日本采取石油钢铁的禁运措施,副国务卿威尔兹和陆军部长斯蒂蒙森以此为对日本的刺激,将导致美国卷入战争以及招致日本对英荷的攻击表示反对。陆海两军都表示,尚未做好对日战争准备。罗斯福总统听取了后者的意见,首先于7月26日开始对航空用油料,润滑油,铅,高品质的废钢铁的出口实行许可制度。

此间日本经历内阁更迭,7月22日第二次近卫内阁成立后立刻开始挑选赴荷属印尼的经济代表团团长。最初的人选为预备役陆军大将小矶国昭,因为此人口不择言,有明显冒犯荷美的言论招致外界反对,以及小矶本人同近卫首相松冈外相的外交理念不一致,最后选定了商务大臣小林一三。7月25日,美国国务院远东部部长汉密尔顿对美系石油公司首脑表示,(禁运开始后)日本可能会从荷属印尼等地区的石油,要求相关的石油公司采取措施防止日本获得“非法”的石油进口;8月14日,美国驻印尼领事馆报告华盛顿,荷兰当局已经下令如果日本军事进攻印尼,将在10天内破坏500万桶库存的石油(其中一半为美国资产)和所有的炼油所油井;21日,再次报告此情报的真实性得到确认,并且正在同荷兰当局交涉。然而英国迫于战局吃紧,认为英国没有余力抗击日本的压力,壳牌石油公司的威尔金森也认为从英国的利益而言不得不对日本让步,英国资本的石油公司有继续向日本提供石油的倾向。对此美国国务院远东部顾问亨贝克(名为顾问,实际上是当时对远东局势最有影响力的官员)向威尔金森表示对于原油美国虽然没有理由反对,如果出口精炼石油将使美国的禁运措施打水漂,结果有悖于英国利益。即使英国能够以同日本签订一年的合同来躲过这两个月的危机,也将造成美国的公司单方面被驱逐,表示了不满。8月26日,作为对美国担忧的回答,英国大使罗吉安拜访了赫尔国务卿,表示英国不会允许同日本签订长期合同,并且将对合同的时期和数量等同荷兰方面锐意采取严肃的约定;对荷兰石油行业希望美国方面也能够以此进行劝告。赫尔对壳牌石油公司总裁表示美国已经进行了类似的劝告。到此为止,英美大致在荷属印尼问题上达成了对日本的共同协调。

9月11日,赫尔国务卿电令驻印尼领事馆,要他们向荷兰方面表示美国政府坚持原有的领土保全维持独立原则,希望荷兰方面能够提供情报,在经济方面将尽全力帮助荷兰当局解决一旦正常的市场和供给来源被切断后的困难。9月24日,荷兰驻美国代理公使向美国表示现阶段因为担心日本的报复,荷兰方面不希望美国过分对日本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于8月27日阁议后决定了小林代表团的“兰印交涉方针”,1,采取兰印(荷属印尼)成为东亚共荣圈一员的立场;2,承认印度尼西亚人完全自治;3,为了确保包括兰印在内的东亚共荣圈的和平,帝国同其缔结必要的防卫协定,等政治目标。为了避免将荷属印尼彻底推到英美方面,决定小林代表团从经济问题入手,表面上不提出政治意图。

日本同荷属印尼的商谈于9月13日在荷兰总督府开始,荷兰总督对此毫无热情。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签定同盟条约,更加深了以德国为敌国正在战斗的荷兰对于日本的不信任。小林代表力劝荷兰方面在将来五年间每年向日本出口三百万吨石油,荷兰方面固守原来的对日每年60-90万吨的底线,表示大幅度增加对日输出是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以及技术上有困难为由表示困难。双方几经磋商,11月12日签订了先向日本出口72万6500吨的合同。

7月以来,双方在东京已经签署了58万吨的合同,以及双方其他杂七杂八的协议,日本方面共获得石油205万5千吨。但是合同期限从1940年11月1日开始的6个月,以及不得出口高纯度原油等原则荷兰方面事先已经同英美达成一致,并忠实地予以履行。当时日本的石油进口,从1937到1940年四年,平均每年为537万吨,这个合同规定的不到一半。其他石油仍然大部分依赖于美国进口。1940年10月-12月间,美国对日本出口石油额度,

10月,1,732,456桶;

11月,2,909,214桶;

12月,1,744,308桶;

按照当时换算规律,原油6桶一吨,精炼油7桶一吨,看上去情况并不算差。美国统制局次长约斯特在1941年4月9日提出的备忘录也提到,自1940年7月26日美国决定对日本进行出口限制以来,已经批准了九百二十万桶(1,314,285吨),还有两百万桶正在审查。这个额度为欧洲战争爆发前对日出口的两倍,其中四百万桶已经输往日本,而且这九百二十万桶大部分都可以经过简单处理后产出高级航空用油。润滑油的出口也达到了欧洲战争爆发前的两倍,其中一部分经过西伯利亚输出到了德国。日本对此尚没有特别的危机感,小林代表也于1941年11月回国,新代表为曾经担任过外相的芳泽谦吉。1941年1月下旬在日本众议院答辩时,松冈外相也表示“我们获得了超过预期的石油”。

然而芳泽谦吉到达印尼前后,荷兰方面提出就其他物资进行谈判后,其进展困难。1941年1月23日,荷兰方面对松冈洋佑在议会中宣称“将兰印包括在大东亚共荣圈内,日本享有指导权”以及“日本和兰印关系应当从根本上重建”等提出异议。1月31日,在东京巴普斯特公使对外务次官大桥忠夫提出口头回答,“荷兰政府拒绝任何国家将荷属印尼编入任何大东亚新秩序”,大桥表示这同在印尼进行的商谈为两回事进行了反驳。另一方面,1月22日,荷兰方面秘密对美国驻印尼领事表示,将视欧洲局势变化尽量“拖英国下水”,将尽可能地拖延谈判;1月23日在华盛顿,荷兰公使伦敦向美国方面通报了日方的提案。此后荷兰方面不断捕捉松冈大桥等人的“失言”,就是极力拖延的努力之一。2月15日,方表示鉴于日本承认在英国的荷兰流亡政府,可以继续谈判。然而在2月13日,芳泽谦吉已经对松冈外相表示了在美国加强对日本压力的情况下,会谈取得成果甚为困难,决裂不过是时间问题。十三种必须的战略物资获得也逐渐困难的情况下,解决“兰印问题”除行使实力以外没有别的办法。2月21日,松冈回电芳泽,表示现在重要物资的库存国内十分缺乏,不能从荷属印尼取得成果本年度的物资动员计划无法制定,现在国际形势下确保战略物资为火烧眉毛的大事。日本战略物资之窘迫,可见一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