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先生李登辉与复旦往事(上) -- 月树

共:💬106 🌺1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先生李登辉与复旦往事(中下)

对于学生来说,校园是世外桃源。但身处现实中的学校终究也是要经历风雨的,尤其是大学,又是在上海这个风云之地,复旦的成长始终不平静。

在民国时期的上海诸大学,公认势力最强大的是教会大学,由教会组织与相关外国政府势力作保,其次是国立大学,由本国政府直接支持维护,然后才是各类私立大学,完全根据创办者及历届毕业生构筑的人脉关系决定其声望。平心而论,无论现在的复旦如何势大,民国时期的复旦在上海学界的地位中上而已,只不过在上海众多私立高校中算出类拔萃了。毕竟是私立大学,和政界关系不那么紧密,登辉先生又是一个主张远离官场服务社会的教育家,他的观点深深影响了复旦的风气,除了前期因为部分学生与国父政治势力关系密切而产生几位国民党元老人物外,整个复旦校史中就没有太多风云人物,庙堂少人又身处江湖,风雨自然就多些。为了给复旦多备雨伞,民国历届管理层十分重视校董会的成员构成,也正是复旦历届校董会才真正帮助复旦度过了一次次难关。

复旦的校董会变迁与中国近代史密不可分。学校创办初期,校董中有严复、张謇、熊希龄等名士,这些名士在复旦创建时都出资出力,他们大多都是清末洋务党人及其后续北洋党人,复旦因此在创办初期就获得了清廷在江南官方机构数以万计的白银资助与硬件支持,与江南士绅的捐助构成复旦早期的主要经济来源,与南洋公学一样,都属于洋务党人在上海学界的势力范围。

之后随着登辉先生进入复旦主持校务,带来了大批侨籍学生,也带来了同盟党人的影响力,这一影响力随着清末民主革命的深入开展而不断加深,先是学生,而后是教师,直至渗入校董之中。1912年,随着国父受聘担任复旦董事长,伍廷芳、于右任、程德全、邵力子等同盟会成员及支持者组成新的校董会,原有政治势力逐渐淡出复旦,复旦转而成为南方革命党人在上海学界的代表。

新的校董会对于发展中的复旦很重要,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如火如荼之时,先是有大批师生弃学弃教投身革命活动,接着又因为吴淞地处战略要塞,校舍为革命军占用,并在战火中受损,之后再受战火及政权更替影响,办学经费几近枯竭,一度于1911年被迫临时停学。后在江南士绅的支持下借助地方宗族祠堂筹备复学,但因为经费问题始终无法顺利复课。在与复旦有关联的诸多同盟党人上下奔走之后,南方革命临时政府以政府决议的形式指定徐家汇李鸿章祠堂为复旦新校舍,并在各口岸海关因外国列强势力授意拒绝将关税划拨南方政府而导致临时政府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拨款一万银元作为复旦复学的临时补助,复旦由此于1913年复学,并将校区迁至上海徐家汇。复旦进入短暂的大发展时期,也由此与国父领导的政治势力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关系即使在“二次革命”失败,大批国父派革命党人流外海外后依然紧密。登辉先生不但在言论上始终反对袁公及其领导下的北洋集团,而且顶着各方压力,聘用了一批有才华的国父派革命党人担任复旦教师,还支持他们授课之余积极从事国父领导的革命活动。

随便说一句,复旦开始迁入徐家汇李公祠时,祠中几株白玉兰正在开放,花朵皎洁,香气四溢,优雅宛若君子,先生有所悟,遂在其逝前提议白玉兰为复旦校花,为师生接受,维系至今。

期间,还发生了一起教科书事件,登辉先生终身对于国人英语教育充满热情,是国内最早编写面向国人的中初级英文教材的学者之一,他编写的中学英文教材经中华书局出版,在全国中学及大学预班中被广泛采用,是民国早期重要的英文教学教材。就是这样一本教材,先生在“二次革命”结束之后仍然将课文“Doctor Sun Yat-sen”列为教材第一篇,袁公闻之甚怒,认定教材宣传“乱党”,通令所控制各省学校禁止采用该教材,中华书局迫于压力重印时删除该篇课文,先生不屈,发动上海学界教师,在课本之外另著讲义,于课堂中宣讲,并作说明。之后袁公惶惶而逝,教材始恢复“Doctor Sun Yat-sen”课文。

复旦的政治态度让北洋政府十分恼火,复旦也再次陷入困境,不但公款资助一度完全停止,而且所处校址李鸿章祠堂因政府更替导致产权不明,引发李鸿章公后人的产权诉讼,要求复旦将校址退还李家私有,复旦面临扫地出门的危机。而且复旦本身的发展也让复旦校区变得拥挤。先生于是决心在资金缺乏的困难情况下另外选择校址,通过购买校址所属土地永久产权(当时好像还没有××年国土使用一说^o^)使此校址成为复旦永久的校址,让复旦从此再不必四处搬迁。

欲定校址,必买土地,复旦此时的办学经费江南商贾的资助与北洋政府恢复的补助两项加起来只够维持,无余钱置业。先生决定发挥自身优势,亲赴南洋募款,离去之前的1917年,开辟大学本科,升公学为大学,而后暂辞校长职务,全心投入筹款,从南洋侨界前后募得15万银元,并得到以潮汕简氏家族为代表的南洋富商持续财力支持,于1918年在杨浦江湾魏德迈路(今邯郸路)地段购地70余亩,新建复旦永久校址,至1922年完全迁入,开设为大学中学两部。至此,复旦方才成为如今众人心目中的那所“复旦大学”。

因此,先生李登辉虽不是复旦的创始人,但作为复旦大学的奠基人当之无愧。在复旦人心目中,先生李登辉就是那位“老校长”,无可替代。1924年,曾经有教师挑战先生的行政权力,先生不屑与之竞争,辞职而去,半年之后,便在复旦师生的欢呼中返校复职,先生在复旦的威信可见一斑。

其实平心而论,先生在复旦无法动摇的地位除了自身威信,校董会的支持才是关键。作为私立大学,又几经发展中的波折,复旦高层对于学校发展极为务实,所选校董会功能,一则筹款,一则摆平地方,借名士以壮声望的策略不再是首要考虑。因此,为了方便筹款,复旦干脆聘请银行家钱新之为董事长,此公横跨政商两界,人脉甚广,是盛宣怀公一类的官商代表。在董事中,除政界商界外,还聘请一批地方人士担任董事,其中最为人议论的就是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他是通过钱新之老板主动表达要担任复旦校董的意愿,所持目的,无非沽名钓誉,脸上贴金。先生个人愤愤,认定聘一黑社会老大为校董着实有辱复旦清白,欲拒,但提交校董会,讨论后认为有利于复旦筹款与对外交涉,先生方违心下聘书,但拒绝亲自为之颁发。

说实话,这事若发生在现在,恐怕风波会更大。

事实证明,给杜老大的一纸聘书,对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复旦大学而言,帮助很大。或许是觉得复旦的聘用对其美誉甚有提高,杜老大此后对于复旦所求各项事务十分热心,除持续捐款外,还多次出面作保,为学潮中的复旦学生免除牢狱之灾,并协调复旦与邻近“公共租界”的关系。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尤其具有代表性。

复旦大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继续扩建,但受河网与外国租界地界限制,唯有向西发展,但向西发展首先便受一私人园林的阻挡,园林主人为上海富商,空闲时投入大量精力打理自己的私人园林,心爱之物岂能转让,复旦校方几次三番上门商议,都被富商以无法接受的收购高价打回。万般无奈之下,求助于杜老大,杜老大先是多次派人持自己的名片与园林主人协商,提出欲以高价收购,或以同等地块同等园林相交换的条件。僵持中,探得园林主人经商遇挫,近期急需资金,便亲自出马,以大排场宴请园林主人,最终使园林主人通过以园林作抵,从杜老大控制的银行中获取低息贷款的方式转让出园林,杜老大随即将园林的房契捐与复旦,排除了复旦扩建的障碍。

这座园林,后来便成为复旦燕园。

写此段文字,源于最近上网了解到的一条新闻,复旦邀聘流行歌手周杰伦为其新设立的艺术专业学院艺术指导。为了发展,复旦的务实看来是有传统的:)

但是,复旦的务实并不能使其避免危机。1936年,复旦校方收到来自南京国民政府的内部消息,国民政府准备强行关闭复旦,相关决策,甚至已经形成内部文件!!!

土鳖再帮忙扛几天铁牛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