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蓮花MM討論一中... -- 北宸

共:💬318 🌺5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先謝謝大家肯定,並答覆。

主權之説,我想引用以下的看法。

並再次強調這幾年兩岸的不和諧,錯在臺灣當局。

溝通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漸行漸近,而非漸行漸近遠。是為了大同,而非分裂。

本文首发自游说观察(http://danieldwu.blogbus.com/logs/10330804.html),同时第一时间有位法学教师提出了商榷意见,公正起见一并贴出,我同时给出回应。

从胡总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涉台部分,你看不到任何有关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字描述,胡总通篇都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为政策宣示的主基调。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部分就有涉及台湾问题的叙述:“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九二共识却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抛开政治分歧,回看历史史实就会发现,台湾从来就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中共建政后,只是口头宣布对台湾拥有主权,却从来不曾行使过主权。而这其中,中华民国这块北京看着讨厌的招牌却发挥着台湾连接中国的法源。国民党治下的宝岛高举着三民主义的大旗,安然度日至今。

北京对台战略、方针日趋成熟、稳健是事实,但这依然无法回避九二共识抵触宪法的宪政困境该如何解套?

一个需要指出的事实是,从未来两岸交流的趋势来看,无论蓝绿谁上台,台湾都不会有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的那一天。姑且不说,国、民两党不可能承认,就是主流民意也没有认同这一理论的社会基础。所以,问题就是若未来台湾的主政者拒绝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北京是否会视作台北一方关闭两岸和谈的大门,迈向台独的重要一步?如果是,两岸就没有再求同存异的必要了,如果不是,北京就必须面对这一政治主张抵触宪法的尴尬局面。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有答案了:一个中国有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宪法完全框死了赋予国家领导人随机应变、灵活多样的政策取向的可能,这部宪法正在用单一的标准围困北京领导人,逼迫台湾人民和当局非得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不可,如此以来,换了你是台湾人,你会怎么想?

争取大多数 孤立极少数

第二问:有什么现实问题?胡总的报告中除了递出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的橄榄枝外,还允诺在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开启两岸党际沟通的平台。而因胡连会早已启动国共平台,所以此项提议就是冲着绿营去的。

如果一中原则对蓝营还只是围绕在“谁才是正统中国”争论中的话,那以独派和深绿为基本政治光谱的绿色阵营就是坚决否认一中原则,甚至还以“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的北京主张继续灌输中国意图并吞台湾的恐吓,强化绿色民众恐惧中国、仇恨大陆的心理状态。而这样的民意操弄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政客可以利用这样的民意聚拢选票,巩固基本盘。却也会因为玩过头,被狂热的民意反噬。

谢长廷就是最好的例证。当初还在党内总统初选时,面临苏贞昌以行政院长之姿,外加阿扁的加持,大开选举支票拉拢地方桩脚。谢长廷苦思应对之策,展开了以“反新潮流”为主的外围战,逐个歼灭新系干将,并配合游锡堃人马,启动三立、民视等亲绿媒体和一众深绿地下电台,全面围剿苏系、新系,最终在激进派占主流的环境下险胜苏贞昌。时至今日,当游锡堃用《正常国家决议文》试图再次按图索骥绑架谢长廷时,谢猛然惊觉自己被潘多拉魔盒勒索,而深绿群众早就被挑起的狂热情绪已经不是谢长廷能驾驭的了。

北京需要看到的是,台湾政局中的四大群体,他们分别是:深蓝、浅蓝、浅绿、深绿。

先说深蓝,常看台湾新闻的人对一个叫“爱国同心会”的组织可能会很熟悉,他们就是深蓝的典型代表,也可以说为了两岸能统一无所不用其极,就算是让他接受“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也没问题。可这部分毕竟只是少数,说话的分量也不足以左右社会大众。

同样激进的深绿也如深蓝般是少数,却因霸占地下电台等舆论工具攫取了相当可观的话语权而较深蓝更引人侧目。但因其急独主张也不获主流社会认可,且有高度战争风险的观点也让普通台湾人退避三舍,沦为口水话题。

那么,社会的主流就放在了浅蓝和浅绿身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间族群不是没有,却因他们一向没有特定的政党倾向,或投票意愿低落而不被政党、政客重视。而浅蓝、浅绿中理性观点也能被中间选民接受而笼统地计入浅色的蓝绿板块中。

浅蓝主张我的国家就是中华民国,两岸和平需要建立在平等、互信、尊严等基础上,类似大陆选手抢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的粗暴行为只能令他们反感和厌恶。

浅绿也认可中华民国的国号,却辅以我的国家是台湾,但国号正好是中华民国为鲜明特征。

台湾主体性在浅蓝、浅绿的模糊地带游走着,相较于深蓝、深绿面对ROC和TaiWan议题时水火不容的尖锐立场,浅蓝、浅绿要和气得多。

那么回到第二问:一中原则有什么现实问题?也有。北京当前已经改变了统一和反独的优先顺序,并且定调遏制独立远甚于和平统一,那争取除了极端深绿以外的大多数台湾人民不就是最好的反独利器么?从社会主流入手,晓以大义、动之以情,全面落实惠台的一系列措施,岂不更好?

我的结论就是,北京政府需要适时通过修改宪法的方式,把九二共识的精神纳入宪法中去,在不违反一中原则的基础上,为决策高层预留模糊空间,使中央领导人保有机动处置台湾局势的权力,放弃毫无希望的党八股主张。以务实、自信、稳健的方式大步跨越两岸政治纷争,造福中华民族。

诚然,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需要保持稳定,但其身为法律基石的作用不可偏废。两岸统合关乎民族命脉和国家前途,《反分裂国家法》只是从属于宪法的法律,然而在坚持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中国正统政权的保守派看来,宪法是面挡箭牌,可以阻止北京不以“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为前提,只认同一个中国,未来和台北展开可能出现的政治谈判,并警告北京领导人不能对台湾过分客气。这样的政治问题显然不是宪法可以预料的,却是宪法必须面对的。

国家路线可以有左右之争,难道主权争议就不能有强硬、温和之分了?更何况,反分裂国家法并不能解释宪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没有专责解释宪法的宪政机构,惟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释法。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两岸问题复杂微妙的一面,一旦有人硬钻牛角尖,祭出“宪法高于一切”的宪政理念大旗,在一切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均不具法律效力的原则下,那么《反分裂国家法》到时又将如何自处?

在两岸互信极其薄弱的客观条件下,任何争议都有被无限上纲或放大的可能,眼睛只盯着台湾是不是要独立,也需要顾及两岸也有迈向和平,并最终统一的可能。

我写作本文就是为了引起大家对九二共识抵触宪法的问题,各自延伸思考。政治问题纷繁复杂,修宪问题更是牵涉甚广。但是暂缓并不是回避,两岸要和解、和平,宪法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这需要大家的智慧和勇气。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