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反王传 -- olivierDulac

共:💬42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刘武周篇

上篇 造反有理

  隋末反王各自起兵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是胸有大志(例如李渊、李密)和官逼民反(例如窦建德、杜伏威)两种,但刘武周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也许另作一类更准确些,因为刘武周的造反,其导火索是女人。

  刘武周,马邑土豪,其人勇武异常,性喜游侠。关于他还有个传说,据说他母亲怀孕时梦见一只雄鸡入怀,后来就生了他。根据这个传说,后来的隋唐演义就把刘武周演绎为二十八宿的昴日鸡下凡,又有说他脑后长有鸡冠什么的。当然,从唯物主义角度看问题,那些都完全是胡说八道,不过听起来倒是很传奇。历史上的大人物都喜欢给自己套上些神秘色彩,比如刘邦就宣称他是一条龙和他妈妈生的,和他爸爸没什么关系,刘武周居然会联系上一只公鸡,那实在是有些怪异,难道公鸡很威风吗?那个传说也许是他的什么敌人编造的吧。

  刘武周起兵是在大业十三年二月,当时马邑郡的太守是王仁恭,刘武周是他手下的鹰扬府校尉。刘是本地土豪,在马邑很有号召力,加之刘本人骁勇善战,因此王太守非常器重他,让他担任自己的亲兵队长,负责自己的起居安全。不料这亲兵队长的职务给刘武周提供了方便,刘竟然与王太守的一名侍妾发生了私情,这件事如果发作出来,刘武周的性命一定是不保了,刘敢如此胡闹,也算色胆包天。

  当时隋朝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连皇帝杨广都借口巡幸到江都避难去了,马邑地处突厥边境,如果继续效忠隋朝,前景着实黯淡无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于突厥之手。刘武周早就为前途发愁,做了偷情之事后,更加日夜担心与侍妾的私情被太守发现,最后终于决定索性起兵干一番事业,就算要死也不能作为奸夫而死。

  于是刘武周派人四处散播王仁恭的坏话,说他贪财吝啬,不恤百姓,实在对不起马邑人民。这的确也没冤枉王仁恭,当时正是灾荒,郡中已经有人饿死,官府的粮仓明明有储备,但王太守却拒绝赈济灾民。另外,王性格吝啬,凡所得财物,极少肯分给手下兵将,因此也不得军心。做了一段时间的舆论准备,刘武周认为时机成熟,于是装病在家修养,马邑各路豪杰都来探望,刘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宣言说,如今形势危急,大丈夫岂能坐待灭亡,谁肯与我共图大业?所有豪杰都当场表示效忠,愿随刘一同起兵。刘武周是王太守的亲兵队长,要下手除掉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第二天刘就发动兵变杀了王仁恭,派人将王的首级号令全城,事先约好的各路豪杰一起动手,没费什么力气就控制了局面。刘随即下令开仓赈济灾民,此举大得人心,马邑郡下属各县全部投降,刘当仁不让,自称太守。

  起兵的当月,隋雁门郡承陈孝意就领兵前来平叛,包围了刘辖下的桑乾镇。这时马邑全郡仅有兵力万余人,靠这点实力是不足以自保的,为此,刘武周派出使者向突厥称臣表示归附。马邑和雁门是隋朝抵御突厥入侵的国防最前线,突厥多次进攻都被守军凭借地势和城防击退,忽然马邑自己要求归顺,而且又是和雁门守军冲突,如此理想简直就没有理由拒绝。突厥立即派出援军,配合刘武周一同发起反击,结果雁门军溃败,狼狈逃回雁门。有了突厥这个靠山,刘乘胜大举扩张,三月,刘占领楼烦郡,又攻克了隋炀帝的行宫汾阳宫,俘获了大批珍宝和宫女。刘深知突厥始毕可汗的爱好,就用俘虏的美女进贡始毕。

  攻克汾阳宫是刘武周第一个大胜利,其意义非同小可。汾阳宫是杨广的行宫之一,代表皇帝的尊严,宫内的美女更是皇帝名义上的妾侍,绝对不能得罪,象李渊之所以造反就有一部分原因是监守自盗了晋阳宫的美女怕杨广追究。刘武周居然占领了皇帝的整个行宫,甚至将皇帝的女人当礼物送给了突厥,这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对隋朝的大不敬,也是用行动向突厥表示了高度的效忠。始毕可汗大喜之下,立刘武周为定扬可汗(当时杨广正巡幸扬州,号称定扬应该是针对杨广),赐狼头纛。突厥人以狼为自己的象征,送刘武周狼头纛那是表示拿他当自己人了。受此鼓舞,刘武周意气风发,索性就自称皇帝,以示“定扬”之决心。

  这时刘的地盘还只有马邑、楼烦两郡,当然不够皇帝的排场,于是刘努力扩大地盘,全力进攻雁门郡。陈孝意坚守雁门(雁门郡有城41座,雁门城是郡称),拒不投降。雁门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当年始毕可汗曾亲自领军将杨广围困于雁门,猛攻31天,雁门城始终巍然不动,最后隋朝勤王兵马赶到,突厥不得不主动撤退。面对如此坚城,刘武周也无可奈何,陈孝意又不时主动出击,倒让刘武周吃了几次败仗。不过主动权始终还是在刘武周手中,刘也不强攻,只将城紧紧包围,意图困死雁门守军。陈孝意多次派人突围求救,但皇帝远在江都,陈的上级李渊又心怀叵测,根本没人理他。围困一百余天后,雁门终于粮尽,陈孝意本人是绝对的忠臣,誓死守土,但他的部下们并不都愿意随他殉国,眼看粮尽援绝,大家杀了陈孝意,开城投降。

  为了进一步表示对刘武周的支持,同时也为了表彰刘的成就,始毕可汗封刘为定扬天子。所谓天子竟然要靠别人来封,实在有些不伦不类,更有趣的是,突厥还同时封了前来投靠的梁师都为鲜事天子,郭子和为平扬天子。大概突厥不了解汉语天子的含义,以为只是个高级职称,不过刘武周应该是了解的,但突厥要这么封,难道他能拒绝?

中篇 战略进攻

  刘武周造反的地方是李渊的地头,李渊是杨广任命的太原留守,掌管太原、雁门、马邑、楼烦、西河五郡,如今五郡被刘武周夺了三个,按理说最该前来镇压的就是李渊。不过这李渊也不是什么忠良之辈,刘武周起兵后不久,李渊在太原造反,发兵进攻隋朝首都长安。另外还有薛举在金城、李轨在武威分别起兵,关西局势一片混乱。由于大家都各自忙于整顿领地,倒也没人来干涉刘武周的小朝廷,刘也不主动出击,只是静观其变。随后,薛举、李轨和李渊发生冲突,三方相互攻杀,由于李世民的奋战,薛举势力于武德元年十一月被消灭,李轨势力于武德二年五月被消灭,关西的地盘基本已全部纳入李家。

  自从李渊起兵,刘武周势力就一直在李渊背后虎视眈眈,李渊即便在与薛举决战时都不得不安排重兵在太原防备刘武周,等到李渊终于消灭了薛举、李轨两个对手,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刘武周了。不过这时的刘武周也早就不是刚起兵时的区区万余人马,称得上兵强将勇,其势力足以与李家抗衡。刘武周比较烦恼的是他的主要部将都是当年的马邑土豪,没什么高级军事人才,这个烦恼也终于在武德元年年底得到了解决,有大将之材的宋金刚投靠了刘。

  宋金刚原是河北的一支起义军领袖,部下有万余人。当时河北最大的两支势力是窦建德和魏刀儿,宋是魏刀儿的结义兄弟,自然属于魏的势力。武德元年十一月,窦建德和魏刀儿终于因一山不容二虎而发生火并,窦假装结盟麻痹住魏,然后突然袭击将魏擒杀。宋金刚得知结义兄弟遭窦建德偷袭,立即起兵去救,但到达时魏已战败身亡,宋部反而被窦部击败,只余四千人逃走。窦建德欣赏宋金刚的人才,派人前往招降,结果宋金刚心痛结义兄弟之死,坚决不降,把使者痛骂一顿赶走了。宋的余部也都不肯投降窦建德,于是宋带了这四千人向西投靠了刘武周。

  刘早就听闻宋金刚之名,宋来后刘倾心与宋结交,封了宋金刚为宋王,让宋负责指挥军事,还分了自己的一半家产赠送给宋。这样的荣宠宋自然心中感动,从此对刘死心塌地,为表示忠心,宋甚至主动休掉了自己的妻子,迎娶刘武周的妹妹为妻(所谓婚姻不过是政治工具而已,难怪某政治家说妻子如衣服)。刘、宋二人如鱼得水,其关系之紧密,就仿佛孙权之与周瑜。

  宋金刚为刘武周分析局势,认为李渊必定会将刘做下一个进攻目标,与其等李渊做好准备了来进攻,还不如趁李渊准备不足主动出击,拿下李家的老巢太原。正好此时突厥与李渊反目,也支持刘武周进攻唐朝,于是刘起倾国之兵于武德二年六月向唐发起战略进攻,矛头直指太原郡城晋阳。

  刘部有备而来,又有突厥送人送马在背后支持,其战斗力极强,唐的守御部队抵挡不住,丢失多座城池。李渊深为担心,于是派出自己的老朋友头号宠臣裴寂前往应敌。九月,裴寂与宋金刚相遇于介休,介休本是唐地,当时已被宋攻克,裴部就于城外的度索原扎营。宋守城不与裴寂交战,却暗中派人破坏了裴营中的水源,唐军缺水,不得不移营另找水源。宋就趁唐军移营混乱之机发动突袭,唐军促不及防,几乎全军覆没,主帅裴寂快马加鞭逃得一命。

  裴寂的全军覆没使唐朝已无力阻挡刘武周进攻晋阳,当时太原留守是齐王李元吉,李元吉得知刘武周兵临城下后,豪气干云地对部下说,你们领老弱守城,我亲自带精锐出城迎战,随后齐王率领精锐连夜出城――带着自己的妻妾儿女金银财宝――逃回长安去了。被抛弃的将士和人民别无选择,只得主动开城投降了刘武周,太原郡落入刘武周手中。

  晋阳是李渊的起义之地,是其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地方,一直被视为“兴王之基”,是唐朝仅次于首都长安的重镇。刘武周从发起战略进攻起只用了三个月就攻克了晋阳,这是李渊起兵以来遇到的最大失败,气得李渊直想杀人泄愤(虽然生气也不会杀自己的儿子,是想杀辅佐李元吉的几个大臣)。同时,关西各地的小股反唐势力也纷纷乘机联合刘武周对唐动武,而窦建德、王世充、萧铣、梁师都等各路反王也不约而同对唐发动进攻,一时间李渊内外交困,整个唐朝发生动摇。

下篇 在进攻中灭亡

  面对刘武周的进攻,唐军总指挥裴寂无力反击,不得已之下,下令各地坚壁清野, 强令百姓迁入各处城池、坞堡,无法带走的粮食财产一律就地销毁。这一着在战略上是有效的,可以使敌人无法就地获得补给,但它的运用必然导致大量的牺牲,其实是玉石俱焚的惨烈手段。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并没有义务来支持唐朝对抗刘武周,也没有义务去搞什么坚壁清野,唐军跑来烧了他们的田地、房子、粮食,那唐军就成了他们的敌人。结果裴寂的坚壁清野战术遭到强烈的反抗,不断有老百姓造反投靠刘武周,可以说是起了“化民为贼”的反作用。民变中最大的一股是河东郡夏县的吕崇茂,吕占据夏县自称魏王,裴寂前往讨伐,居然被打得落花流水。

  唐军的军事行动多次失利,河东局势一片大乱,李渊在长安为此忧心忡忡,聚集群臣商讨是否该暂时放弃黄河以东,收缩部队以确保关中。按理说李渊不该如此胆小,河东一带是他起家的老巢,如何可以轻言放弃,推测李渊可能是想以退为进,激励群臣自动请缨。于是李世民跳将出来,力陈河东不可弃,愿亲自率部迎战刘武周。李渊准李世民所请,为对付刘武周,唐朝终于打出了王牌。

  武德二年十一月,黄河封冻,李世民率部踏冰渡河,与刘武周的主力宋金刚部在柏壁相持。这时正是寒冬,大军的粮草只能依靠后勤,不料唐军的后勤出了问题,粮草供应不上。李世民只得在河东就地征收粮草,可惜由于裴寂此前的坚壁清野,老百姓藏的藏反的反,根本就无处可征,唐军陷于缺粮的不利局面。这时李世民的个人号召力发生了作用,河东百姓听说是李世民取代裴寂担任唐军总司令,竟然不论远近纷纷前往柏壁军中投靠(听起来不太象真的,难道李世民是偶像巨星?)。李世民等老百姓聚得足够多时,下令从他们身上征集军粮(只怕是用抢的吧),于是解决了唐军的粮食困难。李世民深知宋金刚的后勤补给比自己还困难,自己缺粮,宋金刚肯定也缺,因此唐军坚守不战,反正自己的粮食问题解决了,就要等宋金刚粮尽时大举出击。

  此时由于吕崇茂闹得太厉害,李渊紧急抽调部队,由永安王李孝基率领前去镇压。12月,李孝基部将吕包围在夏县,吕向宋金刚紧急求援。宋正因李世民拒不出战而闲来无事,就派出手下猛将尉迟敬德前去支援。由于尉迟敬德来的太突然,李孝基来不及反应就被前后夹攻,结果全军覆没,自己也被生擒。后来李孝基图谋逃走,事泄被杀,成为唐朝第一个王级烈士。尉迟敬德得胜而归,却在路上遭到李世民所部殷开山、秦叔宝的伏击,狼狈逃回。李世民来得及派人伏击尉迟敬德,却来不及援救李孝基部,只能算李孝基倒霉了。

  相持到武德三年夏四月,宋金刚终于因粮尽而支持不住,从柏壁向北撤退。李世民一直就在等这个机会,于是立即全军追击。宋部撤退速度极快,李世民追击也不遗余力,史载“一昼夜行二百余里”,那是很惊人的强行军了。由于行军过快,辎重无法跟上,唐军在追击中竟断了粮,部下苦劝李世民停止追击,认为击溃了刘武周主力,功劳已经很大了,再追击下去只怕反而因缺粮而败。李世民严词拒绝,声称这是难得的彻底击溃刘武周的机会,如果放过了,等刘武周、宋金刚恢复过来就悔之已晚。最后还慷慨激昂地说,“吾竭忠报国,岂顾身乎!”他都这么说了,谁再敢说停止追击就不免有怕死不爱国的嫌疑,结果大家都不敢再说肚饿,拼命紧追宋金刚。

  由于宋金刚部更加肚饿,终于被李世民在雀鼠谷追到,一日八战,宋八战八败,损兵数万,逃往介休去了。当夜,李世民部就在雀鼠谷宿营,此时李世民已经两天没吃饭,三天没解甲,相信他的部下只有比他更惨。当晚军中无粮,总算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只羊,那只羊应该是最惨的了,因为它是被几万人分吃掉的。

  随后唐军继续进攻介休,宋部此时只余二万人,宋金刚率全军背城决战,李世民亲自冲锋,宋部力不能支,终于溃败,宋金刚突围而逃。宋仍不死心,要收集余部再战,但其部下都已筋疲力尽,不愿再见到李世民,宋无可奈何,只好领残部投奔了突厥。尉迟敬德未能突围,被困于介休城中,李世民爱惜他的勇武,派人劝降,尉迟敬德眼看大势已去,献城投降。

  宋金刚与李世民相持时,刘武周为击败李世民,将全部主力都派到了宋金刚军中,宋部覆灭,刘武周的军事力量也就不复存在。虽然刘还有马邑老巢和大片占领的河东土地,但没了军队,土地自然也就没有用。无奈之下,刘武周领着少数部下也逃到了突厥。后来因为得罪了突厥主子,刘武周和宋金刚二人分别被突厥处死,可怜当了异乡之鬼。

  从军事的角度分析刘武周的战略进攻,虽然刘占领了唐朝的大片土地,但为此消耗了多年积累的军事力量,当取得胜利后又不肯见好就收,仍然不断扩张,终于因孤军深入补给线太长而战败,最后当有生力量消耗完毕,所换得的全部领土也就全部丢失,可以说是犯了以人命换土地的严重错误。当年刘发动进攻时,他的重臣兼妹夫苑君璋苦苦劝他不要主动进攻,应该巩固自己的地盘,依靠突厥为后盾,可以保证偏安。但刘武周的野心不满足于马邑一地,他需要的是更多的地盘与权力,结果最后连已经得到的也失去了。争天下本来就是这样,既然想得到的是天下这个最大的目标,自然要冒失去一切这个最大的风险。虽然道理是这样,但事到临头也少有人能够不后悔,得知宋金刚惨败后,刘武周对苑君璋哭着说“不用君言,以至于此”,唉,可惜后悔也来不及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