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进的背景回顾 -- 电子赵括

共:💬45 🌺10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里再讲一点。

这里加一点自己的看法。网上不少资料对于日本陆军口诛笔伐的同时对于日本海军却抱有好感,认为他们在回避对美战争等等。对此我不能简单认同。早在日俄战争后的1907年,日本海军已经把美国作为了第一假想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势力衰退,太平洋上将来的格局就是日美争霸,这一点非常好理解。

这里说一点,这个1907年将美国作为假想敌并不说明什么问题。一支军队甚至一个国家设立一个假想敌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本身并不说明什么。就比如说现在中国海军想定的第一假想敌是谁?不用想就知道是美国海军,但是这是否说明中国真的最总要走到和美国开战的地步?显然不是这样。日俄战争后日本海军将美国海军作为假想敌,很简单就是作为一个“budget enemy”, 用来为自己的造舰计划铺路而已。前面也说过,对美的作战思想这时虽也起步(这帮人也懒,实际不过是将日俄战争经验依葫芦画瓢,还几十年不变),但真正认真规划起来还是要到20年代华盛顿条约签订,受到所谓美国遏制打压之后。而即使是这时,也不能说是局势失控。真正说起来日本整个的社会的恶质化,在战败投降的道上走到黑,还要等到30年代军部权力膨胀之后(就举个例子,日俄战争中日军的战俘战后遣返回日本,也就回家过正常日子了,没受什么政治上的迫害,你要过个二十年试试)。

所谓“太平洋上将来的格局就是日美争霸”, 这话放到几十年之后来说,自然是相当轻易。但放在当时哪有那么简单,就算到41年美日接近最后摊牌的日子里,中共还在唱美日妥协远东慕尼黑阴谋的调子(当然,在6月22日后战争的性质突然从帝国主义战争摇身一变为反法西斯战争,中共对美国的调门也稍稍缓和),蒋介石对美日谈判也是一会头大一会头小。其实说到底也很简单,如果美国当时不是由一个像罗斯福一样的目光远大,对世界大势看的很清楚,对德意日的侵略警惕性很高的总统掌舵,那太平洋的局势还真是很难讲。(你要换一个克林顿这号的试试?)就算是罗斯福,在美日谈判的最后关头,还是打算过向日本妥协,牺牲一些中国利益,以争取3个月备战时间。

从总体上来说,日本海军对美开战是极其不情愿的,这点应无问题,至于为什么最后走到对美开战,这当然军部,政府,海军,三者都有责任,但海军在这三者中责任无疑是最小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