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原创】小人物的历史(慢慢填坑)(一) -- 我谁

共:💬16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原创】小人物的历史(慢慢填坑)(一)

虽然祖上旁系的亲属有过元帅和知名的革命文人,不过算起来仅仅是“连了宗的”,远得很。比较近的亲属没出过什么历史留名的大人物,他们的生活事迹在历史长河恐怕连看得见的灰尘都算不上,写在这里,也只是为纪念。而且涉及的有些祖辈没有后代,写下他们的故事,权作他们曾经活过的证明。

要说明的是,因为有些事情还是牵扯到一些历史人物,所以事迹是真,有些人名还是做了修改。涉及的人物对小弟写作能力和时间而言还是颇多,倘有罗嗦等等,见谅。

我老家在黄冈回龙。但这里先要说的是曾祖辈的外乡人,台家全。按家乡规矩,我应该叫老姨爷爷或者老姨爹爹,也就是我祖母的姨父。

老姨爹爹是个很传奇的人,命运颇多坎坷。早年成为孤儿,带着妹妹寄于舅舅篱下,基本上是舅舅家的童工。不堪打骂,十几岁逃出来自谋生路,后来成为在理会(类似于袍哥、青洪帮的组织)数得着的人物。

关于老姨爹爹发家前的故事我基本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他是作为包工头,其实就是一帮兄弟中的头目,和早年的伙伴一起开山炸石头发的财,成为不大不小的财主,代价是耳朵被炸山的响声轰得半聋。后来国难当头,生意不能继续,他就变卖家产,分发各位兄弟,让各人能归家。自己带着剩下的钱住到了武汉。然后遇到了我的老姨婆婆,我祖母的大姨母,这个时候,两人都过了不惑。

老姨爹爹和老姨婆婆的结合没有什么浪漫,纯粹是朋友做的媒。这个过程最为搞笑的,老姨爹爹拿倒了报纸。老姨爹爹一生坎坷,没有机会念书,不识字。可是见面前听说老姨婆婆出身大户人家,书香门第,不好意思让老姨婆婆知道这点,于是拿张报纸装模作样,可惜报纸拿倒了,穿帮得很彻底。当然,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结合。

老姨婆婆年轻时是出名的美人,很早就和黄州大户邹家的公子定了亲。十六岁嫁过去以后,邹公子因为觉得老姨婆婆过于美貌,天天把她关在房中,不准出门,不准见男客,一年只准回娘家一天,而且晚上不得留宿在娘家。另外还有些七七八八的严格规矩就不赘述了。唯一能说的就是,老姨婆婆甚至不如笼中鸟儿自由--鸟儿尚可以借着遛鸟的机会看看绿色,老姨婆婆甚至连院子以至窗户四角的天空都难得见,因为邹公子不准开窗户,免得被男客或者男性下人看见。

那时候正是妇女解放时期,老姨婆婆的遭遇是得到很大同情的。她的妹妹,我的曾外祖母(也是个传奇人物,以后细细道来)在黄州城办小学,是新派人物。回家听说这件事,怒火填膺,将姐姐接回家中,然后遍请黄州德高望重的人物,将此事详细到来,在座的乡绅都觉得邹公子处事过分,于是写了证明(我的祖母转述的是“证明”,至于是怎样一份文件和具体正式名称不清楚),老姨婆婆就此和邹公子“拜拜”。她的父亲,我的高外祖父自汉口行医回来,听闻此事,叹了口气,接受了。

至于为什么这样重大的事情我的曾外祖母居然有决定权,是因为我的高外祖父没有儿子,过继的儿子也在挑唆下反出家门,而我的曾外祖母因为聪明伶俐,颇得开明的高外祖父喜欢,有充男儿教养之意。她也是三姐妹中唯一没有缠足的(老姨婆婆和小妹因为儿时订亲,应夫家要求缠足)。曾外祖母十九岁出来办学,后来是黄州政界(类似议员的职务)20-30年代唯一的女性,在当地也颇有影响。而我的高外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中医--后来很多给中央领导看病的医生皆出自他门下--思想也很是开通,但是很多时候在武汉行医,家中就由曾外祖母主持。

老姨婆婆离开邹家以后,一直未再嫁。但是在她四十多岁时,我的高外祖父过世,她的生活就没有了着落。虽然曾外祖父祖母都愿意照顾她,但是始终名不正言不顺。老姨婆婆是很守旧的,痛苦之下,她向着朋友说:“(跟着妹妹一家是不合适的,)我只有做尼姑去。”

朋友和她的丈夫都觉得心酸,想起来老姨爹爹那时候也近知天命之年,虽然生活无忧,但孤身一人(所有的亲属都在血战台儿庄一役死于鬼子之手),颇为凄凉,于是有意牵线搭桥。

第一次见面,老姨爹爹据说是长袍马褂,形象极佳,可惜被报纸穿了帮。不过他为人诚恳,颇有大丈夫气概,而老姨婆婆亦有当年风采,于是双方都颇为满意。虽然是乱世,但是他们的结合给他们也带来了十余年的快乐,直到他们的一切财产在轰炸中化为乌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