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原创】小人物的历史(慢慢填坑)(一) -- 我谁

共:💬16 🌺7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原创】小人物的历史(慢慢填坑)(一)

虽然祖上旁系的亲属有过元帅和知名的革命文人,不过算起来仅仅是“连了宗的”,远得很。比较近的亲属没出过什么历史留名的大人物,他们的生活事迹在历史长河恐怕连看得见的灰尘都算不上,写在这里,也只是为纪念。而且涉及的有些祖辈没有后代,写下他们的故事,权作他们曾经活过的证明。

要说明的是,因为有些事情还是牵扯到一些历史人物,所以事迹是真,有些人名还是做了修改。涉及的人物对小弟写作能力和时间而言还是颇多,倘有罗嗦等等,见谅。

我老家在黄冈回龙。但这里先要说的是曾祖辈的外乡人,台家全。按家乡规矩,我应该叫老姨爷爷或者老姨爹爹,也就是我祖母的姨父。

老姨爹爹是个很传奇的人,命运颇多坎坷。早年成为孤儿,带着妹妹寄于舅舅篱下,基本上是舅舅家的童工。不堪打骂,十几岁逃出来自谋生路,后来成为在理会(类似于袍哥、青洪帮的组织)数得着的人物。

关于老姨爹爹发家前的故事我基本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他是作为包工头,其实就是一帮兄弟中的头目,和早年的伙伴一起开山炸石头发的财,成为不大不小的财主,代价是耳朵被炸山的响声轰得半聋。后来国难当头,生意不能继续,他就变卖家产,分发各位兄弟,让各人能归家。自己带着剩下的钱住到了武汉。然后遇到了我的老姨婆婆,我祖母的大姨母,这个时候,两人都过了不惑。

老姨爹爹和老姨婆婆的结合没有什么浪漫,纯粹是朋友做的媒。这个过程最为搞笑的,老姨爹爹拿倒了报纸。老姨爹爹一生坎坷,没有机会念书,不识字。可是见面前听说老姨婆婆出身大户人家,书香门第,不好意思让老姨婆婆知道这点,于是拿张报纸装模作样,可惜报纸拿倒了,穿帮得很彻底。当然,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结合。

老姨婆婆年轻时是出名的美人,很早就和黄州大户邹家的公子定了亲。十六岁嫁过去以后,邹公子因为觉得老姨婆婆过于美貌,天天把她关在房中,不准出门,不准见男客,一年只准回娘家一天,而且晚上不得留宿在娘家。另外还有些七七八八的严格规矩就不赘述了。唯一能说的就是,老姨婆婆甚至不如笼中鸟儿自由--鸟儿尚可以借着遛鸟的机会看看绿色,老姨婆婆甚至连院子以至窗户四角的天空都难得见,因为邹公子不准开窗户,免得被男客或者男性下人看见。

那时候正是妇女解放时期,老姨婆婆的遭遇是得到很大同情的。她的妹妹,我的曾外祖母(也是个传奇人物,以后细细道来)在黄州城办小学,是新派人物。回家听说这件事,怒火填膺,将姐姐接回家中,然后遍请黄州德高望重的人物,将此事详细到来,在座的乡绅都觉得邹公子处事过分,于是写了证明(我的祖母转述的是“证明”,至于是怎样一份文件和具体正式名称不清楚),老姨婆婆就此和邹公子“拜拜”。她的父亲,我的高外祖父自汉口行医回来,听闻此事,叹了口气,接受了。

至于为什么这样重大的事情我的曾外祖母居然有决定权,是因为我的高外祖父没有儿子,过继的儿子也在挑唆下反出家门,而我的曾外祖母因为聪明伶俐,颇得开明的高外祖父喜欢,有充男儿教养之意。她也是三姐妹中唯一没有缠足的(老姨婆婆和小妹因为儿时订亲,应夫家要求缠足)。曾外祖母十九岁出来办学,后来是黄州政界(类似议员的职务)20-30年代唯一的女性,在当地也颇有影响。而我的高外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中医--后来很多给中央领导看病的医生皆出自他门下--思想也很是开通,但是很多时候在武汉行医,家中就由曾外祖母主持。

老姨婆婆离开邹家以后,一直未再嫁。但是在她四十多岁时,我的高外祖父过世,她的生活就没有了着落。虽然曾外祖父祖母都愿意照顾她,但是始终名不正言不顺。老姨婆婆是很守旧的,痛苦之下,她向着朋友说:“(跟着妹妹一家是不合适的,)我只有做尼姑去。”

朋友和她的丈夫都觉得心酸,想起来老姨爹爹那时候也近知天命之年,虽然生活无忧,但孤身一人(所有的亲属都在血战台儿庄一役死于鬼子之手),颇为凄凉,于是有意牵线搭桥。

第一次见面,老姨爹爹据说是长袍马褂,形象极佳,可惜被报纸穿了帮。不过他为人诚恳,颇有大丈夫气概,而老姨婆婆亦有当年风采,于是双方都颇为满意。虽然是乱世,但是他们的结合给他们也带来了十余年的快乐,直到他们的一切财产在轰炸中化为乌有。

家园
家园 送花支持新兵
家园 新兵原创,照例送花:)

“【原创】”字样一个也就够了

欢迎下河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101 !
家园 【原创】小人物的历史(二)放脚的故事

主角是我的曾外祖母王毓英。时间大概是1900年左右。需要注明的是,最早的放脚/足会在那个时候已经出现,并不是到了武昌起义之后才有。

曾外祖母姐妹三人,她排行第二。姐姐、妹妹都应夫家要求缠足,前面提过,高外祖父对曾外祖母有充男儿教养之意,又颇为喜欢,对于她缠足非常不满和心疼,但是高外祖母力主,一生行医的高外祖父不喜欢争吵,于是用了个很有创意的办法。

高外祖父到妇女放脚会买了张放脚的帖子,填上曾外祖母的名字,拿回家时看到曾外祖母正因为裹脚疼得哭,于是把帖子扔到高外祖母怀里(我仍然记得祖母转述这个故事时用的“扔”字和她的有点振奋、有点认真又有点想笑的表情,还有她有力模仿的手势),说:

“看清楚,这有她的名字,两吊钱买的,要是你跟她裹了,要赔一百吊。”

据祖母的说法,这样一个一赔五十的赔率着实吓坏了高外祖母,于是曾外祖母裹脚的历史仅仅持续了几天就宣告结束。

只是多年以后,高外祖母和曾外祖母虽然没有给我的祖母裹脚,可是“给小鞋穿”(没有鞋拔子就穿不上的大小)--大脚不好看。看到祖母泫然欲泣,高外祖父愤怒:“你当时没裹脚,现在给她小鞋穿”。他于是按祖母的脚样从武汉捎回各种鞋子,而祖母也就成为黄州城里穿得最新式的小女孩。

家园 【原创】小人物的历史(三)美军的“误炸”传统

老姨婆婆姐妹三人,她和大妹妹,也就是我的曾外祖母走得比较近。一方面,高外祖父年老后随着我的曾外祖母生活,随父生活的老姨婆婆也就一直和我的曾外祖母一家在一起;另一方面,老三姨婆婆,老姨婆婆最小的妹妹,夫家在兵荒马乱中衰败了,一直住在黄州乡间。

老姨婆婆嫁给老姨爹爹后,随他住在武汉,无儿无女,于是住在安安旅社/店,日常起居都有人照顾。我的祖母是曾外祖母唯一的孩子,自幼颇得高外祖父和老姨婆婆疼爱,有时也到他们身边住段时间。那时候老姨婆婆、爹爹还是相当富庶的,“银元从来都是一摞摞的”。

安安旅社在日租界外,不过离得不是很远--老汉口的人知道,汉口旧时繁华地界,基本属于各个租界,其中,英、日租界都离长江不是很远,现在的武汉关钟楼就是当年英国佬修的。

美军的“误炸”一直是他们的传统。在一个黑夜,美军轰炸日租界的时候,把炸弹扔到了日租界外中国人住的地方,安安旅社也是其中之一。被惊醒的老姨婆婆、爹爹虽然逃出了大火,却只来得及披了薄棉袍,所有的家财在顷刻间被大火吞噬,化为乌有。

我一直无法想像,那个寒冷的冬夜,两位已逾花甲的老人(老姨爹爹已近古稀)是怎么面对那场大火的?汉口一片火海,来炸鬼子的美军不知是否知道,有多少中国人躲过了鬼子的屠刀,却没有躲过他们的误炸?

冬,晨。长江边。一位船家看见了一副心酸的场面: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一步步走进长江。善良的船家过来阻止他们,问两位老人为什么要踏上绝路,又问为什么不投靠亲友?

老姨爹爹仅有的妹妹和所有亲属在台儿庄大战中死在鬼子屠刀下,老姨婆婆仅有的亲属远在黄州,身无分文,年老力衰,兵荒马乱,如何求生?船家也是黄州人,于是问是哪家的亲戚,答:是张二爹太太王先生(我的曾外祖母)的姐姐。

“哦,是张二爹的亲戚,我送你们回去,不要钱。”善良的船家就此救了两位老人的命,可惜他姓什名谁在祖母去世后已不可考。

不过送到我的曾外祖父、祖母家的并不是只有两位老人。老姨婆婆、爹爹在见到船家后,曾回到旅社寻找过是否有幸存的财物,从废墟扒出来的只有烧成黑砣砣的银元。而得知他们走头有路,安安旅社的老板娘和相依为命的女儿,以及旅社一位住客都和他们一起上了船,到了我的曾外祖父、祖母家。

老姨婆婆、爹爹一生命运多舛,天幸长寿,得看鬼子投降,新中国建立,最后在我家得以善终,老姨爹爹甚至活到了九十高寿。而他们故去之后,也仍然保佑我家。那个故事有一点灵异,以后再说。

家园 很好,请继续。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送花撒宝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真是宝帖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建筑行业始终是发财捷径啊!

建筑行业始终是发财捷径啊!

家园 送花晚了.
家园 后面应该还有把,先花在搬凳子等看后面的故事
家园 第一次送花
家园 坐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