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追日记 -- 晨枫

共:💬247 🌺48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看世界从身边走过(上)

“到皮卡迪里来,看世界从身边走过”(Come to Piccadilly and watch the world go by),这是鼎盛时期英国的写照。作为老大帝国首善之地伦敦的购物中心,皮卡迪里曾经是世界各地商贾政要文人雅士云集的地方。到这里来,不仅看人,也被人看。这不光因为这里曾经云集了顶级购物去处,也因为这里还真是几条主要街道汇聚的地方,车马云集,人头涌动。如今这里依然繁忙,但伦敦作为世界中心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摄政大街依然那么优雅地弯曲着,灰白的古典风格建筑随着街道的弯曲,典雅依旧,但少了几分严峻,多了几分神往,那弯弯的街道的那一头是什么呢?若不是挤得水泄不通的交通和鼎沸的人群,换成清静的街道和马车的得得声,不难把人带入另一个时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摄政大街那著名的一弯,看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咦,左面的汽车怎么是背对着我们呢?对了,英国的汽车在左面开

皮卡迪里毕竟是一个街道汇聚的地方,中间有一个交通岛,正是这个圆形的小岛,给皮卡迪里带来“皮卡迪里圆圈”的地名。岛中间是一个纪念碑的顶上是希腊神话中Eros的雕像,这是皮卡迪里圆圈的象征,也是伦敦的一个代表形象,伦敦主要报纸之一Evening Standard用它作为标志。Eros是希腊神话中阿芙萝迪特和赫尔米斯的儿子,阿芙萝迪特当然是爱神,脾气和情欲一样大,很黄很暴力;但赫尔米斯的角色比较复杂,他不光是神界的信使,也是诗歌、文学、商贸、体育、放牧、发明之神,更绝的是,他还是天下小偷的保护神。Eros继承母系的基因比较多,也管男欢女爱之事,尤其喜欢拿着他那张弓,到处乱放箭,erotic这个词的词根就来自Eros的名字。顺便提一句,在罗马神话中,阿芙萝迪特改名为维纳斯,Eros改名为Cupid。当阿波罗嘲笑Eros那糟糕的箭法的时候,Eros一生气,就把最讨厌阿波罗的河神之女达芙妮(嗯,铁手什么时候有女儿啦?鹿透社快快查明)和阿波罗拉郎配,治治这个大嘴的家伙。达芙妮不堪骚扰,只得要求她的父亲把她变成一颗桂树,伤心的阿波罗把桂树枝和树叶编织起来的桂冠戴在头上,寄托自己的思念,这就是桂冠的由来。不过Eros自己的爱情生活也是一波三折,Eros和Psyche的故事也是西方文学史上一个不绝的题材,从中演绎出灵与肉的永恒的轮回。不过兜了那么大一个圈子,其实这个雕像不是Eros,而是Eros的弟弟Anteros。Anteros是阿芙萝迪特和战神阿里斯的儿子(天堂里看来腐败得很,二公二奶随便找),是阿芙萝迪特看Eros一个人寂寞给他生的一个伴。Anteros不像他那调皮的哥哥,到处乱点鸳鸯谱,他是爱情回应之神,或者说是忠贞之神。情迷意乱中的恋人们常常乱拜神,拜到Eros那里,那是自找麻烦,应该拜Anteros才对。Anteros同时也是无私之爱的神,这个雕像是用来纪念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慈善家Shaftesbury勋爵的,所以这是Anteros。可巧Anteros和Eros是一个模样(也有说是双胞胎,但两个不同的父亲要生出一对双胞胎,这个难度不是一点点),离皮卡迪里只有一箭之遥的Soho正是灯红酒绿之地,现在是高雅的剧院云集的地方,当年可是花柳之地,非常erotic的地方,人欲横流,纲常倒转,和Eros的勾当更符合,所以几乎没人记得Anteros这档子事,都把Shaftesbury纪念碑上的雕像当作Eros了。可怜堂堂的Shaftesbury勋爵,顶上这个一个绿帽子(这雕像还真是墨绿色的),好像海瑞被供奉到秦淮河上一样窝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见中间这个小小圆心岛和岛上的那个金鸡独立的带翼小飞人吗?这就使那个大名鼎鼎的Eros

不过Sohi如今改邪归正了,当年的花街柳巷如今成为大小各色的剧院所在,大名鼎鼎的伦敦西区就在这里。这里云集了英语世界的主要音乐剧,地位绝对不下于纽约百老汇。很多剧院的名号很是响亮,皇家剧院、女王陛下剧院(不知道女王陛下来这里看戏吗?)等等,不一而足。伦敦的音乐剧非常多,不过好像百老汇的影响很厉害,或者是百老汇受伦敦的影响很厉害,谁知道呢?一眼看过去,《歌剧院里的幽灵》、《音乐之声》、《芝加哥》、Wicked、Afrika Afrika、《指环王》、Mama Mia、We Will Rock You、Dirty Dancing、《屋顶上的提琴师》、Grease、《悲惨世界》、《狮子王》,都是熟悉的名字。还有Billy Elliot,还记得几年前的那个电影吗?那个不爱拳击爱芭蕾的男孩,他是一个真人,现在就在伦敦上演自己的表演。这里晚上比白天更热闹,不过我是昼行夜伏的,晚上老老实实回“家”睡觉,不来这里看世界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众多剧院中的一个:女王剧院,门匾上有女王的徽记,大概是一个有所谓Royal Warranty的去处。这里在演《歌剧院的幽灵》

从皮卡迪里穿过Soho不远,就是大名鼎鼎的特拉法尔加广场。这是以帮助英国奠定帝业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命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纳尔逊自然当仁不让地站立在广场中央的圆柱顶上。广场不大,为帝国的余晖所环绕。广场北面是著名的国家美术馆,这是和大英博物馆齐名的博物馆,旁边还有名气稍小但同样值得一看得国家肖像馆。广场四周则是加拿大大厦、马来西亚大厦、南非大厦和新西兰(?)大厦,这些都是当年帝国在海外的重要殖民地,这些则是这些殖民地在伦敦的高级使团所在地。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和印度大厦不在这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特拉法尔加广场和那根有名的柱子,纳尔逊就在这里注视着他曾经为之战斗过的芸芸众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使所谓的Canada House,当年曾经是加拿大大使馆,现在不知道做什么用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t Martin's-in-the-Fields的尖塔成为北美众多殖民地时代教堂的典范,以至于人们有时将这种英国式新古典主义风格误认为北美殖民地的风格。右面的就是就使南非大厦

广场东北角的St Martin’s-in-the-Fields教堂是一个很特别的教堂,宗教上的重要性不去谈它,这个教堂的金鸡独立的白色尖塔顶和具有帕拉丁风格的褐砖结构成为北美殖民地教堂的范例,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有无数这样的教堂,以至于有时候被错认为这是北美殖民地特有的风格。St Martin-in-the-Fields教堂也有一个很有名的乐队,不光免费在教堂里为信众和普通市民演奏基督教音乐,也演奏非宗教的古典音乐。著名指挥Navel Mariner爵士一手把这个乐队拉扯起来,如今其室内乐在音乐界小有名气。教堂门前连着Charing Cross街,这是有名的书店街,电影“84 Charing Cross”就是在这里发生的故事,这也是Ann Bancroft在电影《毕业生》后最出色的出演,在《毕业生》里她是勾引小男生达斯汀·霍夫曼的坏丈母娘,在这里则从良成为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的旧书店老板的柏拉图式的恋人。可惜,天下着小雨,时间也有点晚了,没有逛成书店街,否则应该去找一找84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海军部拱门将特拉法尔加广场和白金汉宫相连,纳尔逊是海军上将,海军部在这里倒也顺理成章。从建筑上将,这个拱门的比例有点奇怪,不像拱门,倒像过街楼。这也是唯一门上有常住户口的拱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间的大门通常是紧闭,只有女王进出时才打开

特拉法尔加广场东南是巨大的三拱海军部拱门(Admiralty Arch),紧接着海军部。三个拱门中,左右两个对公众交通开放,中间的拱门是供王室盛事的时候专用的,平时不开。穿过拱门,就是所谓的The Mall,连接白金汉宫。华盛顿也有一个The Mall,不知道是不是从这里抄袭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纳尔逊圆柱的脚下,乔治四世注视着黑格元帅的PP,这个一战英军总司令把多少英国的儿子们送进阵地战的绞肉机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离特拉法尔加广场几步路的Clarence House据说是威尔士亲王在伦敦的住宅,这个王子宫殿也不怎么样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纳尔孙背后的国家美术馆是世界著名的美术馆之一

纳尔逊圆柱的顶端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伦敦的最高点,纳尔逊在这里威严地注视着这片他为之献身的土地,以及王室和议会。在纳尔逊脚下不远的地方,是英王乔治四世的骑马像,沿白厅大街往威斯敏斯特方向过去,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黑格元帅的骑马像。这或许很微妙地说明了从纳尔逊开始的100年军功历史,纳尔逊的海军开创了帝国的未来,而黑格的陆军成为帝国不幸的后卫。特拉法尔加广场一头连着威斯敏斯特,一头通过Soho连着皮卡迪里,是伦敦当仁不让的中心。顺便说一句,Soho只是一个剧院比较集中的地方,在维多利亚车站和科文特花园那里,还有其他的剧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于很多歌剧演唱家来说,能够到科文特花园的皇家歌剧院来吼一嗓子,那也死而无憾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是对于大多数伦敦人来说,这里更吸引人的是这个大市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市场旁边是这个不起眼的Indigo Jones设计的圣保罗教堂,这也是英国早期古典复兴的开山之作之一,不要和Wren的名气大得多的圣保罗大教堂搞混了哦

说到科文特花园,这里的皇家歌剧院和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巴黎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齐名的世界级歌剧院,不过这里不像其他地方,没有演出的话,不对公众开放参观。科文特花园这地方本来是一个修女院的花园(Covenant Guarden),被伦敦人典型的“偷工减料”的读音硬是读成了Covent Guarden,所以就有了现在的名字。对于不热衷歌剧的人们来说,这里的传统市场是一个更好的去处。这是一个很大的有顶盖的半露天市场,有很多小摊小贩,本地人和旅游者都爱光顾。我对购物没有兴趣,但被中间咖啡座那里传过来的歌剧歌声所吸引。这是一个年轻的女高音在唱,记得是在唱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中的名段《今晚无人入睡》(Nessun Dorma)。这是帕瓦罗蒂的名唱,在他的葬礼上也非常恰当地演唱了这一段。这是男高音的唱段,但英国人似乎有女高音唱男高音唱段的传统,Sarah Brightman也唱这段,还有男声段的《歌剧院的幽灵》。这位女士唱得很好,高亢激越的歌声在很大的厅堂里回响。和帕瓦罗蒂的原唱还是不能相比,缺乏那种雪崩一样的强劲。当然,要是和帕瓦罗蒂一样,也就不会在市场里演唱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来是拍糊了的一张照片,看看情调也不错,就是这个雨蒙蒙的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想到BBC去砸砖吗?看准了地方,就是这里:Bush House,门匾上写着For the Friendship of English Speaking People,合该非英语国家的人倒霉

科文特花园出来,就是Strand地方的一段半圆形的街道。有趣的是,正中矗立着一座威严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名为Bush House,也就是布什大厦了,不知道和美国总统布什有没有家族上的关系。更有趣的是,大厦立面的科林斯柱头上的门额上刻着:For The Friendship of English Speaking People(英语世界人民的友谊永存),原来这是BBC的老窝。难怪,BBC只关英语世界的人民的友谊,非英语世界的人民就顾不上了,这才会在西藏和很多问题上对中国胡说八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澳大利亚大厦,这才像巴黎呢,整一个第二帝国风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冤有头,债有主,这就是Bomber Harris的铜像,这个家伙下令轰炸德国,冤死了成千上万的平民

BBC旁边不远,就是澳大利亚大厦。这是一座巴洛克建筑,几乎可以算法国第二帝国风格了,也就是说,和巴黎歌剧院时代的法国风格很像,花里胡哨的,屋顶上还有一层很巴黎的阁楼层,在一板正经的伦敦显得有点异类。澳大利亚大厦面对着皇家空军的小教堂,门前立着好几个雕像,但引起我注意的是阿瑟·哈里斯的雕像。这位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作Bomber Harris的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司令,就是他下的命令,把德国炸成一片焦土,把平民目标和军事目标一块炸。他在战时的命令至今依然引起很大的争议,不过这也是皇家空军最后的亮色了。按照英文里的说法,战后皇家空军已经成为其前身的骷髅架,也就是说,今非昔比了。如今不作为北约的一部分,或者作为美国空军的帮腔,皇家空军已经难有多大的作为了。

元宝推荐:希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