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追日记 -- 晨枫

共:💬247 🌺48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追日记

    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如今太阳已经无可挽回地从帝国落下了,最多还有一点余晖在回光返照。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英国出差一个星期,于是这次旅行就成了追日记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格林威治,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皇家海军学院的所在地,从某种意义上是大英帝国的“龙兴之地”,如今成为供人缅怀的地方,这或许是英国的写照呢

    关键词(Tags): #游山玩水#附庸风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先花再看
    • 家园 【原创】尾声:在冰的海洋上

      意外的伦敦之行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最终还是要回家了。从伦敦中区到希思罗机场有两个主要的走法,一是坐地铁到Paddington火车站,然后转希思罗机场快车。这个比较快,但要转一次车。另一个是坐地铁的Piccadily线,直接到希思罗机场。这个比较慢,如果需要转Piccadily线的话,同样要转车,但便宜一点。反正时间足够,我就买了Piccadily线的票,但被告知Piccadily线今天维修,不到希思罗,还是要到Paddington转希思罗快车。没有办法,那就转吧。地铁很快到了Paddington,一列列希思罗快车静静地停靠在站台上,电子指示牌标识出几号站台几点发车的信息。和St Pancras火车站的情形一样,走进站台时,有一个卖票的小亭子,可以当场买票,或者用旁边的自动售票机划卡买票。正在排队呢,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要是有今天的地铁票,就不用另外再买票了,原来是Piccadily线今天停开,所以用Piccadily线的票子可以直接上希思罗快车。嗯,这倒是很便民的做法,也讲道理。

      希思罗快车和Gerrards Cross到伦敦Marylebone的火车一样,是正规火车,就是路线短一点。坐着火车,心里十分赞赏英国人对火车的利用。就是铺双轨,铁路的占地也比高速公路少多了,但速度差不多,载客量则根本不能比,这是节约土地资源、节约能源的好办法,各国都应该效法,尤其是人多地少的中国。十几分钟后,就到机场了。火车站出来,一层层上电梯,走过道,很快到了候机厅。这里又发现一个英国人巧妙的构思:上自动扶梯之前,各个方向的人流汇集过来,要先过钢栏杆中间的过道。开始不明白这梳子一样的钢栏杆档着路干什么,后来才意识到,这是“过滤”旅客随身拖带的行李,过大的行李要被卡住,然后你就自觉做电梯去,不要在这里挤热闹;只有随身行李轻便的人,才不用等电梯,而可以用这相对快捷的自动扶梯。这避免了不自觉或者“拎不清”的旅客霸住自动扶梯、上不去下不来的情况。

      因为时间还早,进候机厅之前,在机场小店里逛了一会。看到一个WH Smith书店,这家原来在加拿大也有连锁,后来被Coles收并了,现在Coles也被Chapters然后是Indigo收并了。意外发现在英国的英国杂志(像CAR、Air International)比在加拿大兑换后还差不多要便宜一半,赶紧买了两本,带在路上看。进候机厅时,要走过免税商店。这不像所有其他我去过的机场,免税商店不在过道两边,而是过道从免税商店中间穿过。谁说英国人光知道绅士风度?生意经懂得很呢。更奇的是,一进去,正对的是金红相间的大中华香烟。我不抽烟,家里也没人抽烟(除了远在上海的老爸),所以拍一张照后就离开了。多看看,说不定还能看到二锅头?

      机场休息室在又是一圈商店的中央,但这里人满为患,时间差不多了,我也不逛了,坐等。但是希思罗有一点奇怪,检票的时候不指定登机口,要到最后一分钟才指定登机口,所以就在这里等着了。时间到了又过了,登机口还是没有消息,但起飞时间不变。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起来,议论纷纷。直到离起飞时间只有5分钟了,才突然亮出登机口号,于是一干人马浩浩荡荡地冲向登机口。我看错了号码,排到去贝鲁特的那一条队,还好及早发现,否则现在要和真主党喝茶呢。到了登机口才知道,加拿大过来的航班误点了,所以错过了原来指定的着陆窗口,希思罗机场临时安排,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大家都挤在登机口,最后上飞机倒快,10分钟完事,从来没有那么快过。上完人,关门就走,最后只误点了40分钟,还算好。

      回去的路是对着太阳飞,所以一路艳阳高照。来的路上,一起飞就是晚上,到达的时候是当地时间下午,但是起飞地的凌晨,所以特别困。回去的路上,一路都是大白天,虽然到达的时候相当于深夜,但觉得就是较长的一天,不觉得特别困。看来要是环绕地球飞,应该向西飞,人好受一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伦敦起飞时,天空中一如既往,浓云密布,时不时下点雨。从云缝中,依稀可以看到伦敦的塔桥。这样阴郁的天气,可以理解我有多郁闷了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伦敦的郊区很多这样的连排住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北冰洋进入格陵兰,格陵兰这一带应该是低地,除了少数突起的山岩,地面平整,被厚雪覆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冰雪的大地上,流淌着冰雪的河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冰雪的波澜激起冰雪的涟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像不像流淌的奶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格陵兰西部大地上,坚硬的岩石照样被冰雪割裂得支离破碎,像沧桑老人的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进入加拿大,下面是巴芬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哈得逊湾的海面上,伏兵正在破裂,不知道有没有北极熊或者海豹在上面。放射形的阴影是喷气客机的尾迹,这里是北美飞向亚洲和欧洲的交通要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冰雪开始消融,枯黄的大地开始裸露,快要到家了

      飞机一离地,浓厚的阴云就遮住了地面,只有偶尔在云缝里可以看到伦敦的地标闪过,看到伦敦眼,看到塔桥,看到……然后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只有灰不溜秋的云。等云散开时,已经从雪白一片的北冰洋进入同样是雪白一片的格陵兰的上空。格陵兰是雪的世界,可以看到大片的雪原,还有冰川。从空中看下去,冰川像凝固的奶油,可以清楚地看到流动的痕迹。离开海岸线,有的地方赤红的山岩开始裸现,像火烧过的一样。这是火山的遗迹?离开格陵兰,重又进入北冰洋上空,依旧是“冰板一块”。飞跃加拿大极北的巴芬岛后,进入哈得逊湾,还上冰块正在破裂,大片浮冰四处飘荡,露出黛蓝色的海。不知道浮冰上有没有北极熊?然后就是加拿大的大陆,雪开始化了,斑驳的大地裸露了出来,接着就是枯黄的草原,到家了。

      ==================

      老大帝国的首都侦察完了,接下来侦察哪里呢?嗯,这是一个问题……

      • 家园 bao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最近总是吃独食,真不好意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老大帝国的首都侦察完了,接下来侦察哪里呢?嗯,这是一个问题…… ”

        河里有人去过马耳他,真的很向往啊。地中海的阳光,骑士团的遗迹,帝国舰队的残影。。。。。。

      • 家园 N久都没得宝了,想着想着在晨大这就闹了一个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晨大省了15英镑

        正在排队呢,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要是有今天的地铁票,就不用另外再买票了,原来是Piccadily线今天停开,所以用Piccadily线的票子可以直接上希思罗快车。

        希思罗特快是天下最贵的火车,单程不到15英里经济舱要价15英镑,平均每英里一英镑。

        • 家园 我已经准备被宰了

          没有办法,要赶飞机呀,可巧碰上了好事。旁边一个英国人愤愤不平,“要是我知道,就用Oyster卡了”。

          • 家园 看来希思罗快车的价钱连布莱尔也受不了

            乘车不买票。24.5英镑貌似坐的是头等车厢。

            贴个希思罗快车的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送花
    • 家园 【原创】伦敦的衣食住行(下)

      在伦敦没有血拼,所以一般物价没有什么概念,但伦敦的VAT为15%,书报、食品和小孩衣物免VAT。本人特别赞赏这个书包免VAT的做法,凸现了重视文化的精神。

      伦敦的街道窄且弯,汽车还多,这本不吃惊,吃惊的是伦敦豪华汽车之多。巴黎也算大都市了,但豪华汽车绝对没有伦敦密集。奔驰、宝马照例是豪华汽车的主力,但奔驰比宝马的阵地要大很多,更有意思的是,奔驰是以S级为主力,E级都不多,C级更是罕见。宝马到还是3、5、7比较平衡一点,尽管也不像金字塔,而像大雁塔。奥迪比较少,但大众很多,好像比福特、Vauxhaul还要多似的。Jaguar在老家也打不动人民战争,感觉上数量不比奥迪多。惊奇的是,超豪华的劳斯莱斯、本特利、阿斯顿•马丁看到好多,感觉上不是用来show off,而是真正有钱人用来自得其乐的。看到一辆劳斯莱斯Drop Head,这是劳斯莱斯的敞篷车,过去只在杂志里见到过。更稀罕的Jensen都看到一辆,还有同样稀罕的跑车Lotus Elise和Caterham Super 7,在北美比劳斯莱斯还要罕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着这房子其貌不扬?门口停着的可是奔驰S320,而且几乎可以肯定是这家主人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Lotus Elise,以前只在杂志里见过,这小东西在操控上可以把法拉利比下去,也是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海军部门前看到这么一辆Caterham Super 7,估计这位皇家海军的军官不需要像他(或她?)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女同事那样需要上夜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科文特花园的皇家歌剧院对过停着的本特利,后面是Mini Cooper S,一对流落德国的英国孩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谁打赢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贝克街上被红灯堵住的本特利Flying Spur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威灵顿凯旋门前一个房子前停着三辆劳斯莱斯,这座房子什么来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年轻人刚从这辆绛红色的本特利里出来,这可是“正宗”本特利,是大众收购本特利之前的型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伦敦也有这样环保意识强的人士,像这辆带篷的宝马摩托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这样的全电动车,这是印度的Reva,由于零排放,可以免受城市拥挤税面,另外还有政府津贴。不过这车的碰撞安全性一塌糊涂,是按照“四轮摩托车”来通过的

      另一个惊奇的地方是,很多奔驰S级、宝马7系、保时捷911就停在路边过夜,这样的好车在北美很少见到常年露天停放过夜的。这也难怪,维多利亚时代伦敦大发展的时候,还没有私人停车位的说法,现在在中区有一个固定的路边停车位就很拽了。伦敦的治安一定不错,没有人恶作剧用钥匙给车划上几道,奔驰的三尖星给偷走的也不多。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开得其奔驰、宝马的,即使在英国,也还是平常人家多,只是在伦敦中区不大见到平常人家开车过来。普通人在中区上下班坐地铁、公交,买东西到郊外的购物中心,没事不到中区来。在郊外,就看得到各色大众、福特、Vauxhaul、丰田、现代、标志、雪铁龙了,但很少菲亚特。不过即使在郊外,奔驰、宝马、奥迪的比例依然很高,在我住的会议旅馆的停车场里,每天都有奔驰、宝马一级的好车停着。这还不是什么好旅馆,也就三星的样子吧。还有一个好玩的:在帝国战争博物馆外,看到一辆拉着警灯的警车飞驰而过,这是一辆Kia Sportage小SUV,在北美,要是哪个警察开着Kia出去执行任务,连嫌疑分子都要笑了。

      伦敦的柴油车非常多,柴油价格和加拿大“一样”,直接把英镑换成加元就可以了,真是贵!伦敦汽车进城是一天10英镑,大车(像4x4的SUV)可能要加到25英镑)。伦敦还提议将汽车牌照分颜色,耗油特别大、占地特别多的汽车用特别颜色的牌照,进城费、停车费都要增加,以此惩罚对环保无动于衷的人。这样的法律在美国、加拿大肯定通不过,至少现在通不过。

      汽车那么多,但伦敦的街道实在是不怎么样,像改革开放以前的上海街道:歪曲、拥挤、杂乱无章。伦敦还没有室内快速干道(freeway)或者高架,什么车都挤在一起,比巴黎还不如,至少巴黎的主要街道要宽敞一点。

      当然,对大多数来说,伦敦最重要的交通方式是公交,包括公共汽车和地铁。公共汽车开起来四通八达,但我对路线不熟,不敢乱坐,尽管心里很想坐一坐双层公共汽车。不过公共汽车尽管方便,但并不快,到处交通拥塞,谁也快不了。地铁就不同了,四通八达,而且快捷、可靠。我都是用地铁。

      伦敦在大兴土木,St Pancras和Kings Cross火车站都在大修,本来很想去看看St Pancras火车站的外面的,这是哥特复兴建筑的一个典范,现在也只好作罢了。但还是进到里面去看看,里面已经为欧洲之星高速火车大修好了,每天有通往巴黎和布鲁塞尔的高速火车往返。St Pancras本来就有一个很大的两端开放的无梁铁质拱顶,在蒸汽机车时代既遮风挡雨,又有利于通风、散掉煤烟。现在把两端封起来,地面层改建成商店和服务设施层,高速火车从天桥层直接开进来,上楼梯就上火车,十分方便。在建筑上,既富有时代气息,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的便利,又保留了当年哥特复兴风格的特色。这是老建筑复兴的正道,既不是像博物馆一样把建筑保护起来,什么也不能动;又在保留建筑风格精髓的同时,赋予跟上时代的功能。只有使用中的建筑,才是有活力的建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t Pancras火车站是维多利亚时代铁构大跨度建筑的代表作,在建筑风格上是又一个把哥特式风格用于非宗教的公共建筑上的一个典范,铁花构件非常有时代特色。现代化改建保留了原建筑特色,难能可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端原来是敞通的,用于流通空气,同时把蒸汽机车的煤烟和水汽排放出去。现在用电气机车了,两端就封了起来,遮风避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地面层用玻璃墙分割,既保留古色古香,又体现了现代的风采。地面层现在是各式商店,还有行李存取和火车站固有的设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上就是站台,交通设计非常简洁、高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是出站口,前面的横向天桥就是进站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欧洲之星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准备高速奔向巴黎或者布鲁塞尔

      说了那么多消费的事,那收入呢?在开会的时候,和几个英国人闲聊,他们说,一般大公司大学刚毕业的新工程师的年薪大约2.5万英镑,这在折算成加元后和加拿大差不多,但加拿大的生活费用要低多了。以前听说英国的按揭有几代人传下去的,但是英国同行说那不是真的,或许在伦敦有这样的事,在外地没有那么严重。不过在伦敦真是住不起,尤其是在中区。在Baker Street和格林威治看到房地产商的广告橱窗,看着好玩,拍下照来留念。一看那上面的数字,真是乍舌。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伦敦的房子大小以卧室数计算,而不说总建筑面积。这在北美就不大好办了,现在时兴特大的bungalow,两千平方英尺的地面层才两个甚至只有一个大卧室,这样的房子在伦敦怎么卖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想知道伦敦的房价吗,自己看吧,反正把我是镇住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买房,租也可以,p.w.应该是每周,p.c.m.应该是每月,不知道这个c指什么?consecutive(连续的)?

      作为大城市,伦敦还算干净,也挺安全。即使在相对贫困的南区,也没有不安全或者受到威胁的感觉,主要是街上无所事事而游荡的人比较少。另外,伦敦人总体上文化和教养也比较好,毕竟是老大帝国。

      对于旅游者来说,还有一些琐事:London Pass是伦敦的一票通,地铁、公交甚至大多数博物馆全包了。一天通票是38磅,两天46磅,三天57磅,接下来就是六天79磅了。除了一些国立的博物馆免费外,伦敦的博物馆很贵,动辄5-12磅,加上一天的公交通票5.6磅,如果蜻蜓点水,一天跑很多地方,或者连着几天跑更多的地方,这一票通还是有优越性的。要是想在一个地方花很多时间,然后信步走走,那这一票通就没有意思了。

      另外就是钱的问题了。英国用英镑,这谁都知道,所以从别的国家来,需要兑换。信用卡没有问题,大多数旅游的地方都收,但小一点的地方就不一定,出租中,Black Cab(就是伦敦典型的那种方方的老式出租车)收信用卡,别的就不一定,不收的多。即使是Black Cab,也要加收10%的手续费。Visa收的地方比MC多,MC比AmEx多,Diner’s Card不大见到有地方收。现金的话,可以在出发前兑换,也可以在希思罗机场兑换,但最好还是带上ATM卡,到处有ATM机器,急需的时候不至于很狼狈。我就犯了这个错误,带了一点加元现金,在机场兑换了,但没有带ATM卡,所以用现金的地方就得非常小心,很是狼狈。北美的信用卡也可以抽现金,但要记住自己的PIN号码,我十几年了极少用信用卡抽现金,PIN早忘了。说到PIN,欧洲的信用卡上有一个闪闪发亮的小晶片,里面应该是一个芯片,使用的时候不需签字,但要打入PIN。北美的信用卡没有这个小芯片,使用的时候只要签字就可以了。欧洲卡安全,北美卡方便,看来开始欧洲骗子和小偷更多啊!

      元宝推荐:希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