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反王传 -- olivierDulac

共:💬42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时乎势也误明决―论李密何以不进关中

作者:喵喵2001

  

隋末乱时,李密曾预杨玄感造反,力劝玄感舍洛阳不攻,而急取关中为业;而当他本人占据黎阳、洛口等仓,统率数十万之众时,却顿兵伊洛,坐视李渊夺取长安。时李世民评论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后人也多以此讥李密能为人谋而不知自谋。

然而综观李密一生,实则是个冒险精神很强的人,当年为杨玄感画策,上策直趋辽北断隋炀帝归途,其次才言关中,冒险性大于稳健性;大海寺之战,以屡败之众而毅然与劲敌张须陀决战;兵败投唐后,仍敢以数十人,衣妇人衣而诈桃林县,走熊耳山,足见其勇于行险决胜的性格特点;而他决策图翟让,当两敌夹攻时果断向洛阳皇泰主称臣,决断之迅速果断,连死敌王世充都不由赞叹:“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固不可测”。这样一个人物,何以会顾恋仓廪而不知远图呢?

其实,同是造反,同是攻打洛阳,杨玄感和李密的所处的情形是很不同的。

杨玄感反时,天下虽已疲惫,但一统之态势尚未破坏,隋朝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尚强,隋炀帝的威信尚高,非有足够震撼力的行为不足以动摇此基础。故而李密提出的上策是直趋辽东,断远征高丽的隋炀帝归路,促使东征军混乱溃败,从而直接摧毁隋朝的首脑,造成天下无主,有力者居之的局面;而中策则是取关中,一来夺取帝都足可以动摇隋朝的正统,二来远征将士、尤其高级将领的家属多在京师,取之可以动摇军心,三来关中险固富足,可以持久。且杨玄感的主力,系身经百战的杨氏私属和为辽东之役征发的精壮运夫五千、丹阳宣城篙梢三千,战斗力强且距家千里,无后顾之忧,可以进行快速机动和长途奔袭。而一旦贪攻洛阳,旷日持久,失去打乱隋朝阵脚的机会,待炀帝从惊惶中反应过来,启动其尚有效力的国家机器以平叛,则孤弱无依的杨玄感部只有覆灭一途了。李密的建议,是符合当时战略态势的冷静、明智分析。

而瓦岗军攻洛阳时情况完全不同。

时隋炀帝在扬州,不久又被宇文化及所杀,越王在洛阳,王世充泱泱非少主臣,代王坐守关中,兵微将寡,天下群雄并起,隋朝的权威已经大大削弱,李密如进取关中,虽仍能取得有利的战略态势,但其对全局的震撼性,却已非当初杨玄感谋反时可比。

更重要的是,和杨玄感的精壮轻兵不同,李密所部人数众多却成份复杂,不仅有山东“盗贼”、河南饥民,还有大批隋朝降官降卒和各地各路归附的起义力量。这些附义之众,如王君廓、张青特等,多是反覆凶险之辈,而饥民投军者更多达数十万,吸引他们聚集到李密旗下的理由,固然是瓦岗战胜之威,更重要的却是黎阳、洛口两仓丰富的存粮。不仅如此,纵使瓦岗内部,翟、李两势力的矛盾也错综复杂,这样的部队,可以同胜,却难堪一败――后来李密北邙之战仅一战败于王世充,数十万众,竟旬日瓦解,可为佐证――,如果无粮可供,更是毫无凝聚力,一触即溃,甚至不触便溃。李密之不能悉众西进,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当然,李密固守两仓虽无大不当,其具体举措却多有可议处,如对粮仓管理粗疏,只知散发,却不作登记统筹,遗米满河,不知顾惜,既不能凭借粮食为纽带有效控制归附之众,又最终难免粮尽众散的危险;且长久顿兵坚城,根基不固,未能趁扬州、洛阳两敌内部矛盾激烈时先击破一处以安侧后,甚至不能如窦建德那样首先建立一块完整稳固的根据地,却徘徊中原四战之地,先檄文讨隋,复上表臣隋,前跋后虑,两难顾全,坐待宇文化及北返,从而陷入两敌对攻、左右为难的窘境。

由此可见,分析古人决策的动机和得失,必须从当时实际情况和战略态势出发,从多侧面、多角度来分析研判,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接近事实的结论。若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便难免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