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武侠、小说与狗骨头 -- 河蚌

共:💬12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不能苟同的一些地方

一 文章写得好好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曲解太史公,

太史公引韩子的言论是什么意思?是为了表示他赞同这个看法并鄙薄儒者和侠者吗?

还是看看原文吧:

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二者皆譏,而學士多稱于世雲。

....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

至如閭巷之俠,修行砥名,聲施於天下,莫不稱賢,是爲難耳。然儒﹑墨皆排擯不載。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餘甚恨之

这些段落很清楚的表明,太史公认为,虽然韩非同时否定儒者和侠者,但儒者往往闻名于世,而侠者默默无闻,太史公痛恨这种情况,所以要专为游侠列传以褒扬他们。

然而世间总是有许多不公平,似乎依靠现行的制度不可能解决,于是百姓们还是希望有一个救世主出来救民于水火。救世主有两种,一种是手拿尚方剑的青天,这是制度内的,另一种是手持杀人剑的侠客,这是制度外的。相对于青天的遥远,侠客似乎更贴近,也更能引起草民的认同。虽然现实中侠客从来都是听说过没见过(这一点与神鬼相同,所以《聊斋》《封神》也很流行),但是他却在小说中得以重生。尤其是近现代,武侠小说更成为中国小说的一大流派。

这段话本来是可圈可点,但以为这就道出了金庸风靡的秘密,那就失之浅薄了。不完全地概括一下,在金庸小说中除了对公平的虚拟实现之外,你至少还可以看到以下东东:

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某种意义上你可以

把金庸看作是文字上的蔡志忠,只不过,他是用大型的故事情节去给传统文化的某些段落配图。已故的文学博士胡河清说过,金庸是二十世纪传统文化的最佳传播者,此言不谬。

2 对情感的描写。

很多人在金庸小说里找到了自己的情感投射,要否定这种投射,你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要么,这种投射是无价值的,要么,这些情感可以在别的小说中得到更好的投射。我倒是很原意看到兄台能在这方面展开论述。

3 对现实,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笑傲江湖通过东方不败

对文革的影射,侠客行通过石破天对 我注六经 的繁琐传统的反思,鹿鼎记韦小宝的成功对 中国社会

潜规则的揭示。这些东东,都是其他武侠诸家难以企及的。

然而这之后的发展就比较传奇了,两面人的金大侠似乎变成了双头怪,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代表着世俗,有着无以伦比的人气,而报人查良镛代表着知识,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双头怪纠缠在一起,最后竞有了比翼鸟的功效,翱游于庙堂与江湖之间。而武侠,不但由地摊变成了文学,如今甚至要进入名著圣殿。老巴曹茅统统拿下,鲁讯靠边,谁能永载江湖,唯我金大侠。

这些话感觉味道怪怪的,似乎世俗与知识,人气与社会地位是天然对立的,不知道这个看法从何而来?武侠如何地摊了,我不清楚。如果是因为它的通俗性而这样说,那我得说,武侠的地摊度不会比列入中国古典名著的水浒和列入世界名著的基督山伯爵更高。

正是为了照顾这些读者,武侠小说不可能脱出一些套套,单线程,单背景,情节要连续,不能有跳跃,所有的事情都要说清楚,要够直白,那种“拈花微笑”的写法是不能用到武侠小说中的。

这真是有趣的文字了,这就是说,武侠在形式上单调了。可是,前面兄台为之抱屈的老巴曹茅,哪一个何曾在形式上复杂过呢?真要论起来,属于晚辈的金庸还得沾点便宜,他在雪山飞狐中对结局的开放式处理,在形式要比那几位新潮得多。

只是十分想问一下“金迷”,你们又读过什么,读过《悲惨世界》吗?读过《战争与和平》吗?不说国外的了,读过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吗?读过《白鹿原》吗?甚至再说一句,读过王朔的书吗?怎么知道他不能去评价金庸。打个不中听的比喻,在狗的世界观中,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骨头,但是这种世界观的形成,恐怕是因为狗吃过的最好的东西只有骨头罢了。

据我所知,鼓吹 金学 的人中读过那几本书的人并不少。尤其是说到王朔,已经把门槛大大降低了。

若是楼主真以为金庸的许多读者是因为没有读过别的才喜欢金庸,我不得不说,在想象矮化一个人并击倒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

最后,我并不赞成对金庸的过度吹捧,但,同样的,也不赞成过度贬斥。一分事实一分评价,没必要语不惊人死不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