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话地雷(一) -- 王小海

共:💬118 🌺6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闲话地雷(一)

尼古拉斯凯奇的影片《战争之王》中当正直的国际刑警将军火飞机迫降在非洲准备抓捕却发现又一次落空的时候,愤懑地对凯奇说了这么一段话:

————————————————————————————————————————————————————

Do you know why I do what I do? I mean, there are more prestigious assignments. Keeping track of nuclear arsenals. You'd think that more critical to world security, but it's not. No, nine out of 10 war victims todayare killed with assault rifles and small arms like yours. Those nuclear missiles, they sit in t-heir silos.Your AK-47,that is the real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知道为什么我追查你到这里?我能选择其它更荣耀的任务,比方追查核武,你认为那对世界和平更重要?不对!今天十个战争受害者中有九人,是死于攻击性来福枪和小型武器,正如你的商品,那些核飞弹?它们还在发射井里待着呢,你的AK-47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充满黑色幽默的影片中有不少类似的经典台词,以这句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而台词中没有明示的是有那么一种“小型武器”,均价在1美元左右(仅为AK-47非洲市场价的五分之一),平均每天却会造成近五十人的伤亡。因为廉价,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散布的数目在1亿到2亿之间,而每消除其中的一个,所花费代价基本上是它造价的百倍。

这个“小型武器”就是今天闲话的主角——地雷。

地雷的历史,得先从中国古代说起。地雷的雏形诞生在文强武弱的宋朝,而真正意义上的地雷,是在明朝出现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明初古城遗址出土的古代地雷,当时有个威猛的名字称作“风火震天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明人宋应星《天工开物》书中的地雷图样,虽然已过去近五百年,但是地雷的主要构造基本没有变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明朝地雷详细结构图,已经具备了地雷四大件(外壳、装药、引信、传动构件)中的前三大。起爆方式采用的还是通过火药捻利用“竹管通引”人工点燃,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概括其为:“地雷埋伏土中,竹管通引,冲土起击”。

这种看似简陋,按照现在地雷严格定义只能称为爆炸火器的东东威力却是不容小觑的,“水雷(混江龙)及地雷爆炸力极大,水可沉舟,陆可炸覆敌军炮车及步骑。”古人造地雷威力如此之大,且采用人工引燃,除了有客观条件的局限外,我们是不是可以同样理解咱中华古时的仁人志士还是很讲究仁义道德的,像那什么致残不致死的人员杀伤雷可都是后来番夷们整出来的,正所谓人云:君子坦蛋蛋,小人藏鸡鸡。。。扯远了扯远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面提到的《天工开物》里的另一大杀器,地雷表兄——水雷。明朝那会儿有个很古惑的名字:混江龙。

正如其巨大的威力一样,古时地雷的缺陷也十分明显,最难以让使用它的人忍受的莫过于人工引燃的方式。看过地雷战的我们都知道,用起来第一要诀是“不见鬼子不挂弦!”,可要人工引燃的话等你见了鬼子鬼子也瞅见你了,实用性和隐蔽性自然大打折扣。于是,于是,人民群众永远是真正的英雄。在一位伟大将领的领导下,地雷终于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明朝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时的科研成果——“钢轮发火”雷,其实用今天眼光看就是标准的踏发地雷了。(另外,戚南塘将军似乎对军事科研情有独钟,在领导研发“钢轮发火”雷之前,他就在南方的抗倭战争中主持研发了“海底龙王炮”,这又一个威猛名字的军事意义是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实战漂雷)

上面那个图看似复杂了一些,其实“钢轮发火”的构造现在看来并不算复杂:它的主要机关就在那个会转的钢轮上,钢轮紧靠火石,下面连着药线,一旦钢轮转动摩擦火石,打出火花,引燃药线——地雷自然就爆炸了。

因此,“钢轮发火”的装置一旦安置好,剩下的问题就是解决钢轮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不动——这就是那个坠石的作用,坠石上面连着钢轮的铁机,下面抵有尖形铁条防止无故坠下,外接游线以作机关。因此要是外面有人触动游线,坠石便会因为重力下落,连带钢轮转动——到这一步,古代的地雷算是实现了所谓的“一触即发”。

虽然戚大将军的科研成果包含多项专利技术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推广用在抵御当时北方外敌的战斗中,制作工艺和成本要求较高及可靠性偏低是没有大量使用的两个主要原因。多少带有遗憾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地雷四大部件外壳、装药、引信、传动构件现下已经全部凑齐,隐蔽的邪恶之花已悄然在地下埋下,等待更合适的时机再次绽放。

后文链接

闲话地雷(二):王小海:【原创】闲话地雷(二)

闲话地雷(三):王小海:【原创】闲话地雷(三)

闲话地雷(四):王小海:【原创】闲话地雷(四)

闲话地雷(五):王小海:【原创】闲话地雷(五)

关键词(Tags): #兵器#历史#地雷元宝推荐:海天,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