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 普世价值 -- 子玉

共:💬38 🌺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闲聊 普世价值

[原创 2008-06-15 14:37:01]

闲聊,很久都没闲聊了,但是看到各处都有很多闲聊的文字,觉得大家可能都挺喜欢闲聊的?

我不记得自己是不是在哪里写过,就是中文里有很多东西是英语所无法翻译的。当然,英语里也有,就是有些词汇或者语句,用中文不好翻。比如那个“Staff Only”,写在门上,就很难弄。

中文中不到好翻的,很多。比如“孝”这个词,就没有对应的词汇。当然要是翻译成一个长句子,也许可以表达意思的。但是没有一个单词或者词组,可以表达这个意思。比如什么“忠孝不能两全”这种在中文里很典型的思想,外国人会很难理解。

还有一个词,中国人都一听就明白,但是老外不明白,就是“补”。比如我们说吃鸡汤很补。这个老外不明白。比如说孕妇生孩子,吃点鲫鱼汤,补的。老外不会明白。记得什么鸡精在国外做广告,没办法说鸡精很补,就拍了一个人工作很累,很疲倦,吸了一口鸡精之后,突然精神焕发,画面上有一个灯泡,突然闪亮。

有些词是因为翻译的缘故,搞得不三不四的。比如龙,翻成了dragon,这样就歪曲了意思,现在怎么解释都不得其所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所谓“普世价值”这个政治词汇,实际上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南方报系最近发表的文字,百般考证,上下求索,把什么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挖掘一番,但是你看看那个文章,就更可以确信,西方实际上没有所谓普世价值这么一说的。

类似的就是“素质教育”,这个由某中国留学生学教育学的博士创造的英语单词,本来就是针对中国创造的,结果在中国被到处适用,俨然是一个美国的教育普世价值,滑稽得紧。实际上是出口转内销的词汇。

普世价值,也是这么一个创作于中国的所谓国际的普世价值。不信您请教授们把最早使用这个词汇的美国人的经典给引述出来看看。

搞这种创作的,就是所谓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这个词本身,也是非常中国化的词汇,在英语中的对等词汇intellectuals, 如果按美国人理解的话,可能跟我们知识分子自己的理解,天差地远。

这个我自己就有经历。当时我到国外留学,几个中国的留学生和老外教授几个人闲谈,谈到中国国内的事儿,就有人介绍说:intellectuals want democracy, leaders want dictator, so contradiction. 老外遂问,什么人是intellectuals? 问得我们倒是一愣。于是有人举例说:students, professors。No,no! 老外很不赞同,students are rarelly intellectuals, professors? some. 几个老外教授相视一笑,呵呵我们都是intellectuals啦!

于是又有人举例说,文艺界,可文艺界怎么说呢?于是说:actors, 演员啦,还有作家啦...No,no.老外更不赞同了。演员怎么是intellectuals?绝对不是。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的确比较正确。因为我们说演员的时候,是把诸如宋祖英阿娇张白芷等等都算进去的。那时候演员还好说,但是现在看来就是所谓艺人,或者戏子(现在网络上就这么称呼了),的确无法列为intellectuals。比如宋祖英同志,是一个好歌手,但是提一个提案就知道根本不是intellectuals。

老外最后归纳下来,我们说的知识分子,实际上基本上就是受了大学教育的人,就是educated。而intellectuals,呵呵,太高抬了大伙了。

此后我就非常小心了,特别注意这种混淆英语文化滥用中国概念的东西。这个普世价值,呵呵,我查了,一个忽悠。

闲聊,既然大家都闲聊了,我就闲聊个英语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