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庖丁解字 之 烟涛微茫: 中国古代数学的无穷思想 上 -- 丁坎

共:💬15 🌺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庖丁解字 之 烟涛微茫: 中国古代数学的无穷思想 中

在讨论文字源流时往往需要深入到对构字部件的分析,这就产生一个如何输入的难题。

为了方便下面将要进行的讨论,我们先来完成几个约定:

微字除去双人旁的部份,我们叫A

A去掉反文旁的部份,我们叫B。

说文对微的解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说文对A的解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字合观,我们可以发现,微字的本义应该是道之小者,即小路,如诗经中有

遵彼微行。小的含义来自A,而A的字形包括B和反文旁。反文旁本身没有小的含义,那么

微之小义,必须落脚到B。

说文本身没有提供关于B的进一步信息,那么,我们的讨论是否只好到此为止了呢?

不,所幸我们还有甲骨文资料。要说清楚B的含义,就不得不提到甲骨文研究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卜辞四方方名和风名的发现。

1941年,胡厚宣先生发表了《甲骨文四方风名考证》一文,在卜辞中释读出四方方名与四方风名,并阐发了卜辞方名,风名与传世文献《尚书》 《山海经》乃至《夏小正》《国语》中相关记载的对应关系,在学术界引起轰动,杨树达先生对此高度评价道:

而甲学诸家能以故书雅记稽合甲文以证明古史者,寥寥不过数人,胡君厚宣其一也。庐江刘氏藏一片,所记为四方风名,君以尚书尧典及山海经诸古书证合之。是其事也,昔王静安以楚辞山海经证王恒、王亥,举世莫不惊其创获。及君此文出,学者又莫不惊叹,谓君能继王君之业也。

在胡厚宣之后,杨树达,于省吾,裘锡圭,林沄等诸先生又在几十年的跨度中持续对四方方名和风名的释读进行了探讨。这一系列的探讨胜义纷呈,精彩迭出,可以说是文字学研究的示范文本。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打算对此进行全面介绍,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本文话题密切相关的南方风名上面。

点看全图

上图即所谓庐江刘氏(刘体智)藏一片载有四方风名的甲骨拓片,

其中右起第二行释读为:

南方曰因,风曰B。

胡厚宣先生将B释为 微,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

他们认为B是微的初文,并通过微音通凯,与诗经的凯风自南和尔雅的南风谓之凯风联系起来。

林沄先生在 《说飘风》 一文中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他的主要理由是:

1 一个构字部件不一定就是一个字的初文,比如说牛这个部件就不是牧的初文。

2 微音与凯音的通假证据不足。

他将B解释为批长发的人形,认为B即髟,髟风即吹得人长发飘飘的风。

髟,说文释为:

長髮猋猋也。

林先生说:

点看全图

对于前说对文献的引证,他指出,文献中除了凯风之外,飘风,飙(左部)风也习见。

通过对飘风古注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飘风可泛指一切骤起的大风,这类风在中原地区通常集中发生于夏季,故用以配南方,是合宜的。

此外,他还在卜辞中找到了许多 关于的辞例,与 卜辞习见的

关于的词例均可相互映证。

我们认为林沄先生此说可以信从,那么B即为髟--披长发的人形。

A即以手梳理头发,其义为小。

在造字初始的年代,以人体最微小的部份发丝来表达微小之义,应该说是最自然的选择。事实上,善治小者往往喜欢用发丝来展现自己的技艺。这一传统在今天也还维持着,如下图,陈建全的头发丝微刻作品《醉翁亭记》

点看全图

与眇进行一下比较,前者是以目视小,以表征小,

后者是以手抉微,以表征微。

到今天,人们仍然以发丝来形容极小。

读者可能会问,既然微眇二字的构字部件已经有小的含义,为什么还要添加手形和目形,这是不是画蛇添足呢?

答案是:不,单纯的和头发所表示的还没有成为人类操作的对象,加上手形和目形后,这种才成为眼睛与手的操作对象,进而成为人类的认识对象。这一点,对于微眇二字在汉语中的使用是极为重要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