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Record】何成师 - 回国赴蜀抗震救灾记行 (1) -- 潇潇

共:💬7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回国赴蜀抗震救灾记行–Part III - 2

回国赴蜀抗震救灾记行–Part III - 2

6/7 – 6/8 成都休整

一返回到成都,我的第一件事便是直奔旅馆房间浴室。因为已有4天没有洗澡。浑身上下脏的就像叫花子。我足足把身体用肥皂洗了三遍,才觉得把所有的脏东西洗干净,并好好的睡了一大觉。回成都后,李医生也刚好从绵阳方向回到成都。因为他要在6月9日一早返回美国,小曾是老成都,她便充当我们的向导,领我们到成都的名胜观光。由于我和李医生都在不久前来过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等名胜都已去过,小曾就建议带我们去成都的百年老茶馆去享受一下成都人饮茶的品味。据小曾介绍,此茶馆在当地十分有名,由于历史之远,很多历史知名人士,文人骚客都到过该茶馆饮茶。由于本人不是文学出身,对这些知名文人骚客不甚了了,所以名字也没有记在心上。此茶馆是位于一公园内,十分雅致幽静。我们选一副桌子,要了三碗盖浇茶,买了一些瓜子,点心便座了下来。一边闲聊,一边欣赏四周的景色。当我们刚坐好,便有数个掏耳朵的围过来要给我们掏耳朵。据说在茶馆掏耳朵是成都茶馆的一大特色。李医生好奇,便找了其中一位尝试一下掏耳朵的滋味。而我则害怕他们掏耳朵工具脏,所以没有让他们给我掏耳朵。成都茶馆以往是有提着长嘴茶壶的茶博士给客人添开水。茶博士站在老远,铜壶一提,热水便像箭似的直奔你的茶碗,而不会溅出半点小水珠。现在由于茶博士这一行收入低微,已没有年轻人接班,所以在这百年老茶馆里,也只能提供热水壶,让客人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点看全图

成都百年老茶馆

逛完了成都老茶馆我们又去参观了位于成都市里的金沙遗址。金沙遗址是2001年成都基建时发现。它与三星堆遗址十分相似。其历史时代是紧跟三星堆之后,是古蜀开明王朝的故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金沙遗址内最有名的就是金箔太阳岛和一千多枚象牙。还有很多青铜器和陶瓷。但金沙遗址内没有像三星堆中的青铜镀金面具和神树等。

点看全图

金沙遗址里的金箔太阳鸟

点看全图

亨受掏耳朵的乐趣

在成都休整了两日。吃饱睡足玩够。在成都期间,我们接到了龙池镇胡书记的电话。他告诉我们在龙池镇的另一头有一个灾民安置点,约有一千人,灾民大多数是从震中映秀镇逃出的灾民。由于当时的气温太高接近40度,很多安置点内的灾民已经生病。由于病人数太多,县镇已派不出医疗组去治疗灾民们。他问我们能否去那给灾民看病。我们当即答应胡书记的请求,准备于6月9日再度入山。

6/9 – 6/13 再度入山

6月9日清晨,我们送走了当天返美的李医生后,我们便将新补充的药品装车并我们的行李帐篷。我们准备在山区再做5天的巡回医疗。到达龙池刘大胡子处(我们已将刘大胡子家作为基地)卸下我们的帐篷睡袋。胡书记已经在刘达胡子家中等着我们。我们将药品转到胡书记的车上,胡书记便开车将我们带到了龙池灾民安置营。一到营地,我便在帐篷边开设了露天医疗诊所(主要是由于当时十分炎热,帐篷外是37-40度,帐篷内是50-60度)。很多灾民都只能呆在帐篷外,但帐篷外却没有树荫,所以也是湿热异常。由于如此之高温湿热,很多灾民都有轻度中暑,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尤其严重。我一方面给他们看病开药,另一方面也对他们宣传如何多喝含盐开水,补足水份,预防中暑。同时亦教灾民们将帐篷的一角掀起,使帐篷内透气,降低帐篷内的温度,减少中暑的可能性和降低中暑的人数。一个下午,我看的病人不下一百多。由于所带药品有限,我们决定在这一灾民安置点进驻,尽量将患病的灾民看完。当晚我们返回刘大胡子处。刘大胡子处现在已经通电并且已接通了山上的泉水,水质非常好。刘大胡子夫人并为我烧热水洗澡。当晚我们就在刘大胡子家的帐篷边搭起帐篷。第二天我们又回到龙池难民安置营继续看病。在看病过程中,我们见到四位由蒲阳来寻亲的灾民。他们有数位亲戚住在映秀,听说亲戚们已逃出来,但却联系不上,所以他们便从蒲阳银杏村翻山步行6个小时到龙池安置营来找他们。现已见到了他们的亲戚,他们准备再翻山步行6小时回蒲阳。他们告诉我们虹口,蒲阳都在山里,比龙池还要山,交通非常不便。也有很多人患病。问我们能否去虹口及蒲阳巡回医疗。我们答应他们一挨看完安置营,我们便会到虹口和蒲阳。当天我看了也有一百多人。另外新加入的陈医生也看了差不多的病例。陈医生是一军医,军衔上校。他原在蒲阳的成都空军疗养院当医生,五年前被派往西藏,现在回到成都准备退役。他已到成都红十字会报了两次名当志愿者,但都没被选上。后来通过一些关系找到了香柏,正好李医生已返美,我们缺医生,就让他加入到我们的医疗队。陈医生的专长是针灸,他的到来我们这支医疗队真的像赤脚医生医疗队了。陈医生和我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对赤脚医生的故事十分熟识。我们经常一边走山路,一边唱起七十年代赤脚医生的歌。如电影红雨上面的主题曲赤脚医生向阳花和电影春苗上面的主题曲。一边唱一边走,一边看病疗疾,我们真的仿佛回到了七十年代的岁月。同样的年青,同样的激情,同样有着一颗红心。这次进山连续5天,山区生活是相当艰苦。天气也是由一周前的阳光灿烂转成阴雨天。尤其是晚上,四川山区经常会下起大雨。我们的帐篷被每天雨水淋的湿透。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帐篷内下小雨。在这种环境下我竟然没有任何病痛。虽然体重是轻了4-5磅。平时多锻炼,战时用得上。坚持体育锻炼可谓是为己为人。在这一点上我这次是深有体会。

由于连日阴雨湿热天气,震区的灾民患病更多。医疗队的工作更是繁忙。有一些灾民由于受不住如此坏的天气,抱着赌一赌的心理便搬回到地震损坏的危房去住。其中有在银杏村离我们扎营帐篷不远的一家,由于晚上来了一次5.2级的余震,把他们的危房全震塌了,一家六口,爷爷,奶奶,父亲,母亲,10岁和5岁的女儿全埋在了下面。早晨发现后再去挖人时,爷爷,奶奶,父亲,和5岁的小女儿已死亡,母亲和十岁大女儿生还。他们一家我还认识,前一天早上我还给爷爷,奶奶看完病。当我赶到的时候,他们的邻居已将他们挖了出来。母亲和女儿已经送走,估计是送到都江堰或成都医院去了。面对死者,我是不胜唏嘘。心想他们一家其实不应该有这样的结局,大地震都躲过去了,却躲不过十多天后的小余震。

由于湿热的天气以及没有洗澡设施,很多人都患上了皮肤病。在山区的第三天,我的身上也开始长出一些莫名奇妙的红疹,十分的痒。最后没办法,只有请当地的村民用煮饭的大锅煮上一大锅开水,然后装在大水桶提到山坡边露天洗浴。我们戏称之为“天体浴”。洗完澡后,身体的瘙痒顿时减轻了不少。这也为我能继续留在山区数日之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点看全图

天体浴

6月13日傍晚我们回到了刘大胡子处。他已将他家被埋在废墟里的数百斤腊肉挖出了不少。他妻子做了几道非常有四川农村特色的农家菜来招待我们,也算是为我们送行。我们在这接近三个星期的医疗队活动中已与刘大胡子一家和龙池的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和他们依依惜别。刘大胡子邀请我以后有空每年都要回龙池一趟。我当即答应了他们。 我想,我一定会重回龙池,可能不会在明年,但后年或者什么时候,回到龙池来,看看他们的重建,看看他们的新生活。有一个在地震中失去了女儿的老大妈,在小曾临上车时,拉着小曾的手,眼泪汪汪地对小曾说,你们就是我的亲戚了,以后要常来看我……

回程中,我让开车的老邵让我把车开到成都,过过开土路,烂路的隐。我的驾驶技术说起来比他们都要好,那车虽然是一辆旧的后轮驱动的面包车,但在烂土路上开,我却开得异常地稳,车上的人都大赞我的开车技术。进入成都高速公路后,突然出现惊险搞笑的一幕。 在我车前一百米处,我突然发现有一人居然肩扛自行车慢慢的横穿高速公路,我当即将车慢下来,让他先穿高速公路。我是搞不清楚他是怎样穿过高速公路的隔离网进入高速公路。我想可能是地震将高速公路隔离王震塌了。不过这人也真的不怕死。我可以让他,但走在高速公路的大卡车就不知怎么能及时刹车了。在美国这么久,我还没看过有人横穿高速公路。我想这也算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吧。回到成都之后我发现,成都人开车很晚很黑都不开大灯,很是奇怪。

6/14 和 6/15 在成都休整两天后,我便于16日一早离开成都,飞返美国。这次四川地震灾区医疗队之行对我是收益颇多,亦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今后我会继续作志愿者回中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到世界受到大灾难的地方去帮助受灾的人民。

在这我要感谢赵宇虹和张同海帮我打中文. 没有他们的打字, 我这篇救灾行记是不会能这样快就跟大家见面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