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I, Robot》的话题谈俺对机器生命的认识 -- 你克我服

共:💬67 🌺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想象力太贫乏

你说

所以能够繁殖下去的变异必须是从一个有意义的序列跳跃到另一个有意义的序列。

这也是胡扯,看看你自己在另一个帖子里给别人纠正的:

http://www.ccthere.com/alist/1031267

自然选择其实并不是一个十分挑剔的过程。一个基因,只要他不是严重危害到繁殖过程,都会被遗传下去。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人类色盲基因,还有大量的哑基因。

相对“自私”而言,随机是演化过程中更加重要的一个因素。正是随机性造就了历史上的生物大爆发,以及今天的生物多样性。而大部分的基因突变,都是中性随机突变,根本对物种繁衍起不到任何作用。也就是说,自然环境对他们根本无从选择。

基因本身根本无法使自己得到广泛的复制和传播。基因变异无非是自然控制下的随机过程。很多并没有任何促进复制传播过程的基因也一样被复制和传播,譬如人类的色盲基因,譬如Y染色体上大量无用的基因。他们不过是随机产生的无伤大雅的错误代码,根本谈不上尽可能使自己得到复制和传播。

觉得你对什么都是似懂非懂,刚刚还知道中性突变不影响繁衍、存在不严重损害繁衍的哑基因,转头就改说变异必须是有意义到有意义之间的跳跃....你不觉得你这样自相矛盾的讨论方式很可笑么?

首先,你的问题空间是稀疏问题空间,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随机组合都能构成有意义的逻辑。换个通俗的说法,一个有意义的序列,在发生任意一个孤立的变异之后,将变得没有意义。也就是你通常遇到的文件损坏,无法运行。所以能够繁殖下去的变异必须是从一个有意义的序列跳跃到另一个有意义的序列。我们定义两个序列之间的差异为"距离",并假设最近的两个有意义序列的距离为10。也就是说一段有意义的代码和另外一段有意义的代码有10个不同的字节。

其次,我们假设你的变异概率为千分之一。也就是平均每拷贝1000个字节,出错一个字节。(按这种变异几率,你根本没办法拷贝任何文件了)。

最后,我们假设从最初的序列代码到最终的超级智能代码之间间隔是100步。(也就是说你最初的序列代码和最终的序列代码的差距只是1000个字节,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这样我们可以得知:

每次复制从一个代码变异到另一段代码的可能性小于1000^10分之一。

你能顺利走完这100个代码序列达到终点的可能性小于(1000^10)^100=10^3000分之一。

不知道你的这个距离为10是怎么定义出来的。

一个程序,改一个字节变为另一个有意义的程序对你来说遥不可及?

你没学过编程序吧?.......要连这个都做不到,劝你还是别奢谈什么程序了.

编译好的二进制代码里,改一个字节变成几百个不同的仍旧可正常执行的程序都是很普通的事儿,比如复制模块吧、原本复制一份的逻辑、由于“变异”、子代变成了复制五份、十份、一百份,是不是改一个字节仍旧可执行?子代是不是更有传播优势?

照你的想法,眼睛这种复杂的器官,在进化里面也就不可能产生了,对吧?

再次回到你的所谓有限资源竞争。演化的结果是适者生存,而不是优胜劣汰。也就是最合适环境的才有可能生存。

对我来说,自然选择的优胜劣汰就是适者生存,有什么区别么?你主张的区别,在我看来只是文字游戏——进化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变异。但适者生存其实说的是同一码事儿——什么是适者?生存下来的才是适者,不适的,已经被淘汰掉了......所以适者生存实际上一样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并非“适者”才能生存,而是生存下来的才是适者,这话又有什么意义?文字游戏就免了吧,你我都知道在这个系统里是自然选择在起作用就行了。

细菌的意义是你低估的另外一个问题所在,内共生理论就把细菌当作了进化出线粒体的形成关键。按这种思路,没有细菌,也就没有你了。现代学术界对细菌进化的复制,也证明了几万代进化、细菌就有可能表现出有趣的新特性;

你的评估函数思路的确行不通,你也知道;

我不用什么评估函数的原因也正在于此,让自然自己去“筛选”谁是适者,最省事;程序这种生命,自生自灭就行。

你的人工智能观,始终停留在符号AI的“受控”层面上,等你真正能摆脱了“有意义的进化”这种窠臼,才能明白我主张的不受控进化的意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