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浅论张国荣的悲剧性和颠覆性 -- 饭粥天下

共:💬30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浅论张国荣的悲剧性和颠覆性

今天豆女发给我这篇文章,又引我唏嘘良久,特为收藏。

我从事的是最最理性的工作,不懂电影,歌听的也不多,所以从艺术上而言我是没有资格评价张先生的,只能先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谈谈我对他的印象:我第一次知道张国荣是看《纵横四海》,那也是我看的第一部港片,那时候对吴宇森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这些名字毫无概念,只晓得香港是文化沙漠,港片都是垃圾,结果看完之后兴奋不已,没想到有这么好看的电影,对!“好看”两字是我对这部片子的概括,以至于后来搜刮了一堆港片,发现真是其烂无比,於是才明白什么是商业片的经典。张国荣在片中与钟楚红的一段舞蹈真是无以伦比,后来看了那么多的西片,再也没有看到那么美丽优雅的舞姿了;此外就是张困于密室中的喘息挣扎,当时身边一哥们边看边骂:真TMD想让人蹂躏!很奇怪的反应噢,后来才明白那叫性感,是一种诱人犯罪让人摧残的性感!还有些细节就不罗嗦了。另外多说一句,有很长时间钟楚红都是我心中最美的女人,即使看过张曼玉的《花样年华》。

再下面就是《霸王别姬》,我少年时是阿伦的FAN,为此很长时间拒绝张国荣,其实我根本没听过他的歌。年轻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会无缘无故的坚守某样东西,排斥其他,所以叫偏激,长大后就会自觉的四平八稳,皮笑肉不笑,是为成熟。从某种意义上张先生从来也没有长大,不管他有多少钱多大名。回过头说《霸王别姬》,一言以蔽之“震撼”,除了《乱世佳人》再加半部《泰坦尼克》,我还没有看过这样令人震撼的影片这样令人震撼的表演,我还没有看过这样令人震撼的影片这样令人震撼的表演,张国荣的眼神和肢体表现力除了费雯丽,我还没有看过第二个。但是我可以反复欣赏《乱世佳人》,而决不愿意再看第二遍《霸王别姬》,十年过去我没有再看,以后我也不想再看,与张先生的死无关,我只是觉得这部片子对观众是太大的精神折磨,更不要说对演员本身。

最后接触张先生的电影是《东邪西毒》,当时一看片名,再看一串大明星的名字,简直是全场欢呼,等到看完是全场大骂,我也是其中之一,这部片子我也不打算再看,我很浅薄,也很无知,我实在与王家卫无法沟通,就是他后来最小资的《花样年华》,不是看在张曼玉的旗袍和媚眼,再加探戈音乐的面子上,外带女友的逼迫,我TMD立刻抬脚走人,我是来享受不是来受刑,所以读到这里你已经基本了解我的艺术层次了,当然如果我老板说王家卫多深刻啊,我一定会点头称是只有高层次的人才能理解,幸运的是我这行目前尚无人迷恋王家卫。其实我也不是不知《霸王别姬》的主题是迷恋与背叛,王家卫是漂泊和拒绝,但是如果你在活的世上看过太多的欺骗背叛拒绝狠毒,实在没必要再去做一场这样的梦,“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太过老气横秋,但是一入江湖岁月催啊!对于《东邪西毒》,我印象中只有刘嘉玲的大腿,杨采妮的鸡蛋,和张国荣的眼神,什么叫玩世不恭,什么叫嘲讽放浪,看看他的眼神就知道了。当时我是非常的诧异,我没有想到执着的程蝶衣会如此的嘲弄世人嘲弄自己,我对自己说,这个人到底有多少面?

我之所以先写这么多前尘往事,是因为这些全是97前的印象,这之后张国荣三个字被简化为“同性恋”,延伸就是变态。我觉得很有意味的是尽管张先生为人低调,他的演唱会也是给他的FANS看,但他的大名即使在我这乏味的一行也不时提到,而谈者脸上总带着难以描绘的暧昧和鄙夷,但也还有兴奋。我开始觉得很奇怪,关锦鹏白先勇是众所周知的GAY,但一提起总先是导演作家,其次才是他们的特殊身份,而大众似乎也不大在意这件事,怎么到了张国荣身上就只剩下GAY了呢?

我女友说怪他过分美丽,我觉得也不尽然,漂泊海外后眼界渐看,也知道许多艺术大师像努雷耶夫等等也很俊秀也是GAY但大家仍很崇敬,除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张国荣颠覆了传统的美学概念,努雷耶夫是GAY,但上场还是英俊的王子与玛歌芳汀共舞,而到了张先生这里美已经是莫辨雄雌超越性别了,这种美丽惊世骇俗。

张先生说他一生没有做坏事,我也看到一些真挚的回忆文章,也看到很多荣迷为他鸣不平。实事求是张先生做人是没的说,但客观来说只是小我的好,不知道是他跟这个时代找别扭呢,还是这个时代和他找别扭?从大我的范畴说只能说他具有极强大的破坏性和颠覆性,我想过50年回顾,张国荣不仅在艺术范畴,也是在社会学范畴一个重大课题。我觉得他生命中最后6年是非常重要的,什么叫离经叛道,什么叫惊世骇俗,什么叫个性解放,看看张先生就知道了,也许在普通人同性恋叫隐私,但具有国际知名度和重要地位的公众人物张先生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单枪匹马挑战传统亚洲的社会伦理和美学概念,这种破坏性当然是‘坏’的,而且是‘大坏特坏’,我可以告诉你,即使在美国一个大众偶像不仅是GAY,而且还超越性别的美丽,那也是要有极大争议的,更不要说在中国了。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旧有的,就是破坏,就是颠覆,就是争议,无论张先生在为人上是多么的传统,但在艺术创造上已经突破到了社会领域,尤其是张先生选择的时机更是不合时宜,他的反叛无可避免的导致悲剧,猫王披头士梵高拜伦无不如此,这不是什么好人没好报能简单解释的。而且非常让传统尴尬的是,当我的女友的老爸老妈看到他20年的爱情坚持也不得不说一声难得,看了他的演唱会居然说不错啊有创意英语好漂亮,还跟我慨叹人到中年能如此优雅如此有气质真是令人羡慕,我不禁失语,他到底改变了多少人的想法?他到底触犯了多少人的底线?脆弱中的刚烈,传统中的反叛,不知让多少人爱到心醉神迷,也不知让多少人恨到咬牙切齿?我不想再多说,我是一个凡人,还要过世俗的日子,但世上总会有星星闪亮要人仰望,无论喜不喜欢也不以凡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同看法是好的。的确关白等是做幕后的,大众关注度较小;但是欧美舞蹈体育音乐界很有些偶像级的美丽人物是众所周知的GAY,但并未影响对其的工作评价,芭蕾舞大师努雷耶夫就是很好的例子,我想可能他们从事的是高雅艺术或竞技类,大众对他们有距离感。在流行娱乐界别说亚洲就是美国,这个级数的银幕偶像公开性取向也是爆炸性的,是很影响事业的。我能够理解一些大导演面对张先生的尴尬,音乐是个人的事,电影是集体结晶,不能不考虑后果的,毕竟观众是有代入感的。

张先生在97后工作重心向音乐倾斜是必要的,不过他的演唱会风格虽与国际接轨,但对东方传统而言还是太容易惹争议。我说他不合时宜是指他太过前卫,多走半步是好的,但多走一步就是坏的,要生存必须考虑平衡。他的创意很好,阴柔与阳刚共在,天使与魔鬼齐飞,流行与高雅相容,摇滚与传统并行。但是与现实脱节,更没有考虑到目前媒体的趣味和社会的需要。简单一句话,在艺术上他太自我,但是艺术需要自我,所以必须有牺牲,他真是用生命奉献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残酷的说,艺术需要祭品。

我以前并没有觉得张国荣多漂亮,看过他的访谈也只是常人的优雅。我个人感觉张先生四十以后气质上有脱胎换骨的改变,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高贵典雅,我猜想随着他走向国际,眼界开阔,和重量级人物亲身接触,再加上本身的教育背景,大量吸收舞蹈美术音乐等艺术精华后才能有这样由内而外的改变,他后期访谈所提及的一些人物都是西方艺术大师级的,而且他走路的姿势感觉明显是受过芭蕾影响的,这是我一位从事舞蹈的朋友说的,就是举手投足是有味道的,非常舒展大方但有矜贵脱俗,站在那里不用演真是艺术家的感觉。要知道坐走站人人都会,但想好看有味道是很难的,但是这种感觉很不食人间烟火,和大众是有距离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稍微差点档次都不敢往前靠。但问题是张先生所在的毕竟是流行娱乐界,不是高雅艺术界,人是要清楚定位的,他的僵局真是在所难免。(另外他与王家卫的关系也是他后期僵局的原因之一,两位个性都很强,都有自己的道理,也都不够理智,但是王导更强势,最后的竞争也以张先生的惨败告终,但王导的胜利也很悲哀,如果他对张先生没感情就行了,但我个人感觉其实他对张先生感情是很复杂的,爱恨交织吧,不过王导如果拿得起放得下也没什么。张先生导戏不成我认为不是没有投资那么简单,有很多事情不是有钱有人就能干成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我这么说是我个人感觉,也容易惹争议,如果不顺眼,可以略去不看)。

只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光靠真诚顽强是不行的,当然张先生纵横江湖26年,能有如此地位并长期处於顶峰必有丰富的江湖经验,不是我等小辈可以妄谈的,他的压力和难处也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我想他也不是不会做坏事,而是不肯做坏事,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我是很佩服的,只是他这样太累了,也太完美了,所以不是凡人。我想以后出於需要舆论可能对张先生还是会有负面评价,我觉得也很正常,存者要偷生,大家应该多看看《活着》,葛优得了影帝,之后也没有什么力作,但是活的挺好,所以这样的戏不妨多演,我们也不妨多看。

他后期太脱俗,而流行是要媚俗的,这就是矛盾,当然一切到最后都是统一的,所以叫对立统一,但这样很累很辛苦很不讨巧。正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才佩服他啊,要是我也能做到,我还佩服他干嘛?其实他很辛苦,表面风光人上人,但内伤不断,也亏性格够强,不然早疯了,当导演是突围的最佳也是唯一的道路,当不成的具体原因我不清楚,距离太近了,也许过些年能明朗些,但我个人认为钱不是最致命的原因,张先生喜欢芭芭拉史翠珊(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前些天我还看过她的专访),就一定会知道她为投拍一部艺术片,倾家荡产自行投资,最后获得成功的事。而且张先生也不是那种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放弃理想的人,何况他虽真诚但绝不幼稚,香港娱乐圈那么复杂,纵横26载屹立不倒,仅靠过人的才华是不可能的,他都处理不了的事情一定不简单。而且把他和徐静蕾比并不合适,徐在国内虽然有名,但尚属新生代,连电影代表作都没有,大家也就是观望的态度,更何况有那么多大腕为她撑腰,她也没有致命的敌人。

张先生去世时近乎人人都问他还要什么?如此美丽高雅,以至於不需要如此精湛的演技;如此精湛的演技以至於不需要如此美丽;如此有才华以至於不需要如此勤奋刻苦,如此勤奋刻苦以至於不需要如此有才华;唱歌唱的这么好为什么还要会演戏,演戏这么好为什么还要会唱歌?中文说的好为什么还要会英文,英文说的好为什么还要讲中文?有名有利有钱有貌有才华有社会地位有爱情有朋友,不知多少人恨他,这是心理学的问题,无法回避,而且他的颠覆性我也谈过,他不是乖乖仔也不可能是,公众人物是有导向性的,很多人看不惯他是可以理解的,理念不同肯定要冲撞嘛。后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他坏话,人们承受不了啊,这是事实,比如我的同事谈起他就又鄙夷又兴奋,让我觉得都带有意淫的成分,如果远距离的人都如此,那么近距离的人呢?一个人可以没有朋友,但绝不能有敌人,而且我想张先生如果要导戏一定要导最好的,他也有这个才华和经验,难道你认为所有人都会像FANS一样乐见其成鼓掌欢呼吗?抱残守缺才是生存之道,其实我说这话是多余了,我如果真的成熟就应该打哈哈,所以感谢网络给大家一个发言的空间。当然我这些都是一家之言,姑且听之吧。

张先生不是自杀的人,他为什么要在愚人节自杀,仅是为了愚弄世人吗?他得躁郁症的具体原因恐怕很复杂,这和精神分裂完全不同,但同样很难根治而且受不得一点刺激的,费雯丽就是这种病,如果今天他不死,他那么骄傲唯美的人能忍受人们看他的笑话或是可怜他吗?不知得有多少人开心?他喜欢费雯丽尼金斯基,我想他很清楚他们的下场吧!我不觉得他自杀对家人朋友是自私的,死固然令人痛苦,但也令人怀念,活着无论对自己还是旁人都是折磨,再深厚的感情也可以磨没了,当然他不死他的艺术成就也不会被否认,但张先生恐怕不是能够瓦全之人,自杀也不是任性之举。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对他有客观的评价。我敬佩张先生,也没有人能够替代他,但是大多数人还只是活着,最后引用林燕妮那句话:张国荣是屹立不倒的,但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