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财迷中国人 -- 陈经

共:💬202 🌺57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不过

以前的穷孩子,不管家里条件多差,只要自己肯努力,成绩够优秀,考上大学后基本上都能迎来命运的转折,一来是基本上不存在上不起大学的问题,二来也能保证自己毕业后生活能有一个质的提高。

可是现在的政策,能上大学的人倒是多了,但是像前面说的那种成绩好但是家境差的孩子境遇其实更差了,一是考上了也不一定上得起,二是即使勉强举债读完了四年大学,很可能还要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这都拜“教育产业化”和“大学扩招”之赐,前者收窄了聪明而勤奋的穷孩子通过考学改变命运的途径,后者则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上虚假繁荣的同时质量上大大下降,实际上也就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一方面是高学历者数量激增刺激了用人单位的胃口,另一方面教育质量的下降又使得用人单位形成对大学生的不信任,两者合力的结果就是大批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只能接受低收入高强度的职位。

我自己是90年代早期毕业的大学生,现在在一所高校任教,直接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学校学生数量之多实在令人吃惊,我的母校当年各级别的学生加在一起不足8000人,现在已经是3万之众,可是好的教师还是那么些,僧多粥少,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我读书的时候,毕业过不了英语四级的人非常罕见,现在随便哪个系一抓就是一大把,怪不得什么代考、窃听器之类的广告火爆异常。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现在的学生太懒惰了,可是实际接触过之后才发现他们的基础的确比我们那时候差了很多,放在我们那个年代,很多人是根本没有能力考进高校的,再加上现在的学习风气也确实不如以前,所以一到四六级考试就出现大面积红灯也实在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我觉得更可怕的一点是,大量不够合格的学生(当然是以我的观点来看)在扩招的名义下进入高校,实际上也把一些本来较好的学生淹没掉了,人总是这样,向低走比向高走容易,当你身边充斥着一大批对上网聊天玩游戏泡妞打麻将远比对读书热衷的同伴的时候,要做到独善其身是很难的,更大的可能是随了大流。著名重点高校这方面还好些,一些以前还不错的学校实际上就这样渐渐走向没落了。当然,就教师个人而言,扩招带来的收入方面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教育产业化这条路子,我还是认为是非常错误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