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谈印度的发展模式 -- 新华声

共:💬7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再谈印度的发展模式

笔者曾经就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的前景作过一个分析[1]。笔者认为中国和印度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一个人口巨大的国家怎样解决就业。而两国的发展模式已经显露出不同的走向,走向的分歧将是影响深远的。

两国的共同关键:人口问题

中国和印度尽管制度不同,但是人口这个根本问题,却是共同的难题。人口问题最直接衍生的就是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就可能成为加剧贫富差异的因素,贫富差异也是教育问题的根源之一,等等。

就业问题是个纲。

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

印度在70年代80年代和中国的发展水平相当,但是为什么现在被中国抛在后面了呢?现在很多预测在谈论印度能否超过中国,却很少有人分析为什么印度落后于中国。如果不明白为什么落后,怎么可能找到今后能否超越的答案?

50~70年代中国的基础打得深

中国在1949年之后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封锁反而使得中国靠自己力量获得了深厚的经济基础。这一点,是印度所不具备的。几件标志性的事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间的差别。

中国的核武器是在60年代就研制成功的。核武器所代表的工业和科技开发能力直到1999年才被印度赶上。印度在工业方面的基础没有中国深厚。这是80年代中国工业起飞而印度落后的主要原因。

按照目前流行的预测印度可以超过中国的观点,印度自从英国统治以来就有一个完善完整的金融体系,而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同样的水平。中国80年代开始改革,实际上就是在向西方的经济体包括金融法律体系在靠拢,如果印度早就具备同样条件却落后于中国,就说明印度在工业化方面的落后是主要根源了。(至于分析到印度政治制度层面,笔者以为没有什么必要了。)

印度丧失了80年代的工业化机会

中国在80年代开始通过改革开放,引发了后来的工业化起飞,成为世界工厂。这个历史机遇对于中国是何等重要。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产能似乎已经太大了,以致于周边国家的制造业都被挤压萎缩淘汰,于是印度很难在制造业上重复中国的道路。这个历史机遇,印度是失去了。

实际上印度无论在人口上,基础设施上,金融体制上,教育水平上,在80年代中都不比中国差,唯一差的是工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50-70年代两国发展的道路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印度无法在80年代西方走向后工业时代时抓住机会。而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都至少获得了一段时间的机会。

这个机会的丧失是历史性的,这决定了印度不可能再走中国的道路。

中国靠工业化解决就业

中国实际上一直是靠工业化解决人口就业问题。从乡镇企业开始提倡离乡不离土,就是利用乡镇企业吸收冗余劳动力。中国的可耕地太少,农业的生产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只有两条路可走:

1。人口工业化;

2。改种劳动力密集的作物,比如蔬菜水果等。

中国在这两个方面做的都不错。

印度可能以农为主

印度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能否前进,除了与中国竞争处于下风之外,基础设施的水平低下也是很大的障碍。印度新任总理辛格提出“印度要走与中国完全相反的发展道路”那么辛格的完全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什么呢?

辛格说:“中国存在着农村人口问题,许多农民都背井离乡到城市安身,造成了中国农业人口大量流失和严重的社会差异。印度的目标是让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人一样富有。我们不是强调农民留在农村,而是通过采用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他们留在农村。”

辛格的见解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笔者关于两国工业化差异的观点。所谓和中国完全相反的发展道路就是不走工业化道路。那么人口问题怎么解决呢?辛格提出中国是工业化就业和城市化,而印度则要把农民留在农村。

至此,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的发展模式究竟会是怎样的了。

[1]中国和印度谁更有发展前途?

http://www.dqjj.com/jjbbs/dispbbs.asp?boardID=7&ID=7593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