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政府信用扩张 -- 陈经

共:💬98 🌺2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取死之道也!九十年代前车之鉴犹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多少门槛也将形同虚设!

魏加宁认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必须要经过最少四道“门槛”:当地人大要进行严格审议;中央政府要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和审批把关;第三道是信用评级;最后,投资者还有买或者不买的选择权。

试析之:

1、当地人大要进行严格审议。人大本来就是橡皮图章,中央及地方选举和财政的不透明性是中国特色之一,严格审议,笑话!

2、中央政府要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和审批把关。好啊,再来一场中央与地方官吏的讨价还价与分肥,“冰炭银”等孝敬自然是少不了的。

3、第三道是信用评级。让谁来审计?让谁来评级?左手评右手?或者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穆迪、标准普尔?一切公开、透明,政府敢吗?世界“五大”都造假,何况国内的,老百姓信吗?

4、最后,投资者还有买或者不买的选择权。不是已经有先例了吗?农村亲属不签土地流转协议的,该公务员下岗!或者教师、公务员工资用政府债券发放,如何?

地方官员们这些年为何热衷于搞工程上项目,无他——政绩、回扣,鱼与熊掌可兼得也。前几年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财力已是寅吃卯粮,正心焦呢,又冒出一个散财童子——国家开发银行,于是乎国开行直贷、商业银行贷款国开行担保……花样繁多,不亦乐乎!不知侵占了多少医疗、教育、福利资金,如若不信,查查各地方财政的利息支出便知。

楼下的问题问的好!

目前的一个问题是,一任政府发债,但是偿债由后继政府来承担,地方政府肯慎重考虑将来么?借到钱上了项目,当届官员的政绩有了,项目失败了,发债的官员早靠着政绩另谋高就,后任没法收拾这个烂摊子,于是继续借债,直到崩掉。

不知道陈大对这个风险如何看待?

标准答案似乎应该是“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