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官办经济”: 几句也许不该说的话 -- 晓兵

共:💬142 🌺270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更正: 美国许三多, 至少一亿, 占总就业人口67%

1. 美国总就业人口

截至2008-8月底,美国失业人口约为910万,失业率达6.1%,

总就业人口:1.491亿

2. 许三多: 至少一亿, 总就业人口67%

美国自有自住房家庭: 75.6M

其中有房贷家庭: 50.7M,

有房贷, 许三多: 至少一亿人口, 假定美国有房贷家庭一家一对夫妻

3. 许三多有甚么? 只有锁链

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美国改革开放25年, 1980-2006, 许三多有甚么? 房屋净值? 股票? 加上一点美国政府提供的社会福利, 70岁以后的政府退休金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 人类伟大的天才思想家.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当然还包括冬妮娅们, 江山美人相映红.

4. 今天全世界许三多们, 其实要的也就是一份工作, 一份锁链

大多数许三多们并不指望能进步多少. 尤其是男人40(?)以后, 女人30(?)以后.

大多数许三多们应该有工打, 否则三个代表们代表谁?

少数许三多们进步到三个代表, 概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 整体看;

资本主义毕竟是人类的进步, 不是退步。

尽管许三多们进步难, 落实到个人.

所以, 可预见的将来, 不会再有"国家与革命"了。

毛领导中共差不多是坐上了"国家与革命"的最后一班车, 天才.

ZT

“a separate report released by the U.S. Census Bureau and the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pointed out another fact worth remembering: Among the 75.6 million homes in the country that were owner-occupied, 24.9 million units were owned free and clear in 2007.”

论当前美国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两极分化

宋小川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披露的资料,美国10%最富有人口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达到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大值——48.5%;l%最富有人口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达到了自1928年以来的最大值——21.8%,比前一年增加了19.8%,比1980年增加了1倍多;0.1%最富有的30万人口的收入相当于1.5亿低收入人口的全部收入,其平均收入相当于另一半人口平均收入的440倍,这一贫富差距25年来翻了近一番。美国的基尼系数也由 1970年的0.394增加到2006年的0.47(2005年为 0.469)。表 1反映了过去36年来美国不同收入阶层收入份额的变化,这些变化凸显了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的鲜明特征。

表 1 美国不同收入阶层收入份额的变化:1970—2006年

占总人口1/5的部分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最低的20% 4.1 4.4 4.3 4.0 3.9 3.7 3.6 3.4 3.4

第二个20% 10.8 10.5 10.3 9.7 9.6 9.1 8.9 8.6 8.6

第三个20% 17.4 17.1 16.9 16.3 15.9 15.2 14.8 14.6 14.5

第四个20% 24.5 24.8 24.9 24.6 24.0 23.3 23.0 23.0 22.9

最高的20% 43.3 43.2 43.7 45.3 46.6 48.7 49.8 50.4 50.5

在收入和贫富差距拉大的同时,美国的贫困率居高不下,2006年美国官方公布的贫困人口数为3650万。表2为2004-2006年美国不同种族、家庭和年龄的贫困率。

表2美国不同种族、家庭和年龄的贫困率(%)

分 类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全部 12.7 12.6 12.3

种族

白人 10.8 10.6 10.3

黑人 24.7 24.9 24.3

西班牙裔 21.9 21.8 20.6

亚裔 9.8 11.1 10.3

家庭类型

已婚家庭 5.5 5.1 4.9

单亲母亲家庭 28.4 28.7 28.3

年龄

18岁以下 17.8 17.6 17.4

65岁和65岁以上 9.8 10.1 9.4

资料来源:Bureau of Census,www.census.gov/.

一方面是贫困人口数量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社会财富积聚在少数人手中。表3反映了1995年到2004年美国社会财富的分配状况。

表 3美国不同家庭拥有净财富的百分比及其变动:1995-2004年

年代 最低的90% 最高的10% 最高的1%

1995 32.2 67.8 34.6

1998 31.4 68.6 33.9

2001 30.2 69.8 32.7

2004 30.5 69.5 33.4

资料来源:Brian K.Bucks,Arthur B.Kennickell,and Kevin B.Moore,Recent Changes in U.S.Family Finances:Evidence from the 2001 and 2004,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Federal Reserve Bulletin,January 2006,p.8;Arthur B.kennickell,Curents and Undercurrents: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1989-2004,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 working paper,January 2006,p.11.

这种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及两极分化日趋扩大的严酷现实已经引起了美国朝野的恐慌,它已成为大选之年的热门话题。美国民主党近年来一直批评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为杀贫济富式的“罗宾汉逆转”,连一向漠视穷人利益的布什政府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事实,尽管他们把它归罪于科技进步来为其减税政策开脱罪责。2007年7月16-18日,为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美国北卡州民主党参议员、2004年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约翰爱德华兹,效法1968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肯尼迪,组织了一次跨越美国8个州的反贫困之旅——“走向一个美国之路”。在途中由工会组织的一次集会上,爱德华兹把有组织的工会运动誉为美国“历史上最好的反贫困运动”,并慷慨激昂地说,这是你们的斗争,这是美国中产阶级的斗争,这是为这个国家每个人都得到真正的机会而不是少数最富有的人才有机会的斗争。第二天,民主党的另一位总统竞选人奥巴马也迫不及待抛出了他的反贫困方案:从结束伊拉克战争节省的资金中每年拿出60亿美元来帮助美国最贫穷的20个城市。民主党的其他总统竞选人包括希拉里也不甘示弱,纷纷将反贫困、解决穷人的医疗保险和社会安全保险等问题作为竞选纲领。这些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中反贫困似曾相识的口号和运动发生在今天资本主义的心脏——最富有的美国,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2008年1月底,爱德华兹宣布退出竞选后,民主党的另外两位竞选人立即表示,反贫困将是他们入主白宫后的首要任务。奥巴马在2008年2月2日的演讲中明确表示,下任美国总统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创造比现任总统,甚至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更持久、更平等的繁荣。他在肯定克林顿内阁为减少财政赤字和创造20世纪90年代繁荣所做的努力的同时,指出克林顿未能阻止美国社会长期增加的收入不平等。“下任总统的方案是设法如何创造一个自下而上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乔治布什所痴迷的自上而下的经济增长。”民调曾一直落后于希拉里的奥巴马,靠着反战和反贫困这两张牌,近几个月来急起直追一路领先的希拉里。2月 5日的“超级星期二”党内初选结果,奥巴马与希拉里平分秋色,两周后,他竟横扫了美国11个州的选票,将希拉里抛在后面。这显然是因为奥巴马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主张比希拉里更能反映美国中产阶级和穷人的利益,他的反战牌、反贫困牌,特别是他主张变革的口号在当今危机四伏、人心思变的美国社会更加深入人心,在美国少数裔、年轻人、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中更能引起震撼和共鸣。

二、科技革命、“教育津贴”和全球化对收入差距及其变动的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资收入水平主要是由劳工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行业对劳工的需求超过供给,工资就会上涨,反之则会降低。过去3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科技革命大大地提高了对劳动技能的需求。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用“聪明机器”取代技能简单的工人。更多的“聪明机器”需要更多聪明的人去操作,因而增加了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导致高技能工人工资的不断上升;“聪明机器”代替人意味着对低技能工人需求的减少,从而造成低技能工人工资的不断下降。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曾分析和预测了科技革命导致的资本有机构成中技术构成的提高,会取代工人、造成失业和无产阶级生活日益贫困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成本占生产和销售成本的2/3 以上,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然驱使企业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劳工市场的非均衡性质,企业的适应性优化行为以及各种制度因素的存在使工资呈刚性,那么,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的最有效手段自然是机器代替人。于是,科技革命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成了就业和低技能工人工资下降的真正杀手。许多劳动经济学家认为,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增长对劳工市场结构的冲击是发达国家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

劳工市场上高低技能工人的供给及其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由于低技能的工人只能从事简单劳动,高技能的工人既可以从事简单劳动,又可以从事复杂劳动,因而简单劳动市场上的劳工供给要远远超过复杂劳动市场上的劳工供给。因此,即便没有科技革命导致对高低技能工人需求差别扩大的因素,高技能工人的工资也会由于供给方面的稀缺高于低技能工人的工资。科技革命对不同技能工人工资差别扩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教育津贴”的不断增加上。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津贴扩大了 1倍。目前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收入已超过了高中毕业生平均收入的100%。”教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还可以从受不同教育程度人口的贫困率看出。美国具有大学学历人口的贫困率只有3%,高中学历的贫困率为9%,而高中没有毕业人口的贫困率达22%。导致教育津贴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教育的“信号效应”。由于劳工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雇主们不得不把教育水平作为反映工人潜在能力和劳动生产率的信号将工资与学历简单挂钩。这种学非所用的“羊皮效用”虽然从社会的角度看是一种资源浪费,但它毕竟向雇主提供了高潜能工人受教育的边际成本较低的信号。

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人都无法准确地判断未来的企业究竟需要具有什么样技能的工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工人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无疑是信息技术时代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宝贵人力资本和财富。

国际贸易的扩大、全球化趋势也会影响到收入差距的变动。发达国家通过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一步增加了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减少了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令人瞩目的是,在以往的科技革命中,劳动生产率提高,机器代替人的现象发生在蓝领阶层,而这次以信息技术进步为标志的科技革命造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正在取代白领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对高技能工人需求的增加。原因是全球化浪潮、新崛起经济国家的激烈竞争,特别是这些国家廉价的高科技人员迫使发达国家的企业采用外包、外购的方式以求生存和成功。因此,在这场全球化浪潮中,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逐步替代由于产品生产要素密集型差别产生的商品和劳务的国际流动,从而减少了发达国家内部由科技革命和全球化引起的对不同技能工人需求差别的扩大。

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助长了收入不平等

从表 2的资料中可以看出,近年来美国近25%的黑人和 22%的西班牙裔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这说明种族歧视也是造成美国贫富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2006年,美国黑人人均收入的中位数相当于白人人均收入中位数的58.8%,西班牙裔人均收入的中位数相当于白人人均收入中位数的 50.7%。“造成这种收入差别的一个原因是白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比较高,而企业通常按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来支付工资。不同种族间之所以存在着受教育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是因为历史上的种族歧视剥夺或减少了黑人和西班牙裔受教育的机会。目前,美国城市非洲裔高中生中只有1/3的人阅读和数学成绩超过平均水平,而白人学生超过平均水平的达2/3。许多情况下即便没有受教育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别,黑人和墨西哥人的工资报酬也低于白人;他们经常被拒绝从事高薪工作的机会。1998年的一个研究结果证明,种族歧视使得非洲裔的男性收入减少了13%。

下面的两个试验证明了种族歧视在美国劳工市场上仍然相当流行。第一个试验是两个高中毕业生应征报纸上刊登的低技能职位广告,工作性质是餐厅服务、洗碗和仓库打杂等。其中的一个白人学生在履历中承认因贩毒被监禁了18个月,而另一个黑人学生无任何犯罪记录。实验的结果是,该白人学生被通知面试的机会为17%,而那位黑人学生的面试机会只有14%,也就是说,黑人在劳工市场上的不公正待遇相当于18个月的犯罪记录。在另一个试验中,几个经济学家用虚拟的名字应征芝加哥和波士顿地区的工作职位。有趣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名字听起来像白人的学生面试的机会比名字听起来像黑人的学生多50%;拥有一个白人的名字相当于额外8年的工作经验。在同一试验中他们还发现,在履历中添加工作经验和电脑技能会增加白人名字申请者面试机会的30%,而黑人名宇申请者面试机会的增加率只有9%。”

男女收入差别也是构成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2006年,美国女性的平均收入相当于男性的77%,这一差别虽然低于日本,但远高于欧洲国家。造成男女收入差别的重要因素是男女职业分布的不均。研究资料显示,要想达到男女在各个行业的平均分布,大约一半女性需要改变职业。近来的另一个研究认为,造成工资收入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四条:(1)工作技能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发达国家女性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劳动生产率低于男性,特别是许多妇女为生育和抚养子女不得不中断学业或工作,因而减少了受教育程度,缩短了工作经验。(2)职业偏好差别。女性的职业取向偏重于文秘和服务行业等,这些行业的工资偏低,而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职业大都被男性垄断。(3)行业歧视。许多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职员招聘过程中歧视女性,即便雇用后女性升迁的机会也远低于男性,这种行业歧视构成了男女收入差别的7%-25%。(4)工资歧视。许多与男性从事同样性质的工作并且具有同等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女性,其工资收入也低于男性。”表2的资料显示,近30%的单身母亲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收入差别。

四、濒临破产的社会安全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加剧了贫富不均

美国的社会安全退休保险体系蕴藏着一颗定时炸弹,什么时候爆炸只是个时间问题,这主要是由美国的人口结构失衡造成的。美国社会安全退休保险体系的运作方式是用就业人员交纳的工薪税来养活现有的退休人员。由于美国1946-1964年间出现了人口高峰期,而这些高峰期出生的7800万人口将很快面临退休,因而出现了由越来越少的就业人口来养活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口的现象。1946年美国每42个就业人员养活1个退休人员,1960年每9个就业人员养活1个退休人员,目前是每3个就业人员养活1个退休人员,而到了2030年,这一比率将会减少到2:1,也就是说,每个家庭需要养活一个家庭成员以外的老年人。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的期望寿命大大延长了,因而这一负担会更加严重。

目前可供选择的办法有四种“。第一是将个人所得税增加 69%;第二是将社会安全保险税增加95%。显然不会有任何一个总统或竞选人会采用这种政治自杀式的手段,近年来争取选民最流行的口号是减税而不是增税。剩下的两种办法其一是将退休人员包括残疾人口的退休金和福利待遇削减56%;其二是削减美国联邦政府其他方面的支出,包括国防支出。前一种手段自然不得人心,采用后一种手段即便将所有其他方面的支出削减到零,使美国联邦政府处于瘫痪状态,也无法奏效。还有一个赖账的办法,就是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因为每延长一年的退休年龄就等于少付成千上万的退休老人一年的退休金。但美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已为65岁,高于许多其他发达国家,这方面的余地也不大。显然,任何一种可行的措施都会加剧美国的实际贫富差距,使依赖退休金过活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更加恶化。

据美国ABC电视台2006年10月16日晚间新闻报道,美国平均每人每年的医疗费支出为6100美元,接近其他发达国家的2.5倍(2500美元),而美国的预期寿命只占全球第19位。美国2006年有 7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 15.8%,比2005年增加了 220万。“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得没有医疗保险的广大低收入阶层有病不能就医,特别是由于无法得到必要的防疫措施保护,等到病情恶化需要急诊时,昂贵的急诊费用又要由纳税人来负担,形成恶性循环。濒临破产的医疗保险体制不仅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程度,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成为严重影响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美国劳动成本中不断膨胀的福利支出,特别是日益增加的医疗保险费,使得企业对增加雇员望而却步,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廉价的国外劳工市场。由于法律并不要求企业承担临时雇员和兼职人员的福利支出和医疗保险费,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不得不雇用越来越多的兼职人员,这些就业不足人员发挥的产业后备军蓄水池的作用日益重要。兼职人员的收入通常比较低,且无医疗保险和福利待遇,因而兼职人数的增加加剧了美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和贫富两极分化。

美国的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家庭的医疗保险是由政府以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的方式提供的。这两部分占GDP的比重,2004年为4.l%,低于社会安全保险的比重(4.3%)。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和迅速增加的退休人数很快就会使其比重超过社会安全保险。美国国会预算局预测,美国政府的医疗保险、医疗补助与社会安全保险占GDP的比重,2030年将分别会达到8.4%和42%;2050年将会达到11.5%和6.2%。为了更准确地估算美国政府的偿还债务能力,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推出了“财政不平衡指标”,即政府承诺支出的现值与政府税收收入的现值之差。2003年这一指标达已到45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4.5倍,2008年这一指标预计会达到54万亿美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