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淝水大战的前前后后一,请各位方家指教 -- 闲云野熊

共:💬319 🌺1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此帖有宝

我得了双宝,赠楼主一宝。

我认为楼主分析很有道理。前秦以区区关中起家,屡经挫折,最后竟然能得以统一北方,并占据益州/襄阳等长江流域要害地域,关键就是苻坚知人善任,广泛采用了王猛为代表的各民族俊杰之士。

但是问题在于,“各民族俊杰之士”可以取得信任建立功绩,不等于“各民族的代表人物”真心服膺前秦的统治。苻坚为首的前秦统治集团,虽然英才甚众,但是却缺乏基础力量的支持——氐族亲贵,由于苻坚信用其他民族人才,已经出现分裂苗头,承平时固然无大患,但是一旦时局艰危,他们纵然不反戈一击,也会自谋出路;鲜卑慕容一家,人才鼎盛,虽然苻坚对其极为优礼,但是亡国未久,人心未定,一有机会就会谋求复国;汉族百姓士人,固然得益于北方的统一和苻坚开明的民族政策,但是由于历经战乱,世家大族多有破灭,剩下的也因为时间太短,没有形成对前秦的效忠观念,所以承平时固然可用,但是一旦发生大的变乱,多数也只能自保,不能指望他们奋力勤王。做个不恰当的比方,前秦政权有点类似大革命时代的中共,人才历历,却缺乏基本社会力量的支持,所以兴盛时固然声势显赫,一旦败亡也是惨不忍睹。

应该说,这些矛盾固然危险,但是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前秦的统治巩固了,逐步培养汉族民众的效忠意识,同时削弱分化鲜卑族的势力,假以时日,未尝不能坐稳江山。可是矛盾在于,东晋仍然是汉人心中的正统,如果出了英武有为的君主,同样未尝不能发动有效的北伐(刘裕就证明这不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趁具备军事优势的时候吞灭东晋,断了汉族民众的首鼠两端之心,然后就能有充分的时间消化鲜卑族之类不和谐因素了。

所以,前秦最大的困境在于:内部的不团结需要时间去克服;但是内部的不团结恰恰不能保证前秦能有足够的时间。所以,苻坚的选择就是抓住机会消灭东晋,在内部的不团结有机会爆发出来之前就把它消灭掉!但是操作上的失误和运气不佳,让原本要借机压制的矛盾反而提前爆发了——就好像拆除炸弹引信,却意外引爆了炸弹。

少数民族统治汉族为主体的内地,合法性的认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其实古代多数民众的合法性认同原则很简单:“民失其主,强则托命”,就是承认是实际上打赢的那家。忽必烈的汉族部下就告诉他:自古不四海一家者,无以成正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以说,苻坚攻晋是必然的,就算王猛在世也一样会做;失败则是偶然的,如果有王猛这样合格的统帅,当然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纵然不胜,也不会一败涂地;而失败后的后果,则又是必然的——这些矛盾,本身就是伐晋的理由,而不是不伐晋的理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