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回首黄土地 -- 北京地主

共:💬23 🌺9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回首黄土地-3

2月21日(正月初十)

今天参观的是安塞县的腰鼓和剪纸。安塞的这两个项目已被旅游界认可了,再加上其地理位置离延安较近,所以许多到延安看完革命圣地的游客,都要到安赛去看一下民间艺术。在去安塞的路上,我看到了永平油矿秧歌队的十多辆面包车,延川30多辆的车队,由警车开道,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安塞县城。

安塞县城的建筑风格虽然也脱离不了北方大部分小城镇的模式,但布置得前低后高,井然有序。我们在安塞宾馆下了车,该宾馆虽然为挂牌二星级,但比延川的招待所要强多了,软硬件都不在一个档次上。当然,两县的财政收入也悬殊很大。我向服务员了解到,经常来宾馆的主要是搞石油的老板们,另外,旅游季节人也很多。看来这里的旅游环境要比延川强多了。

点看全图

我们在安塞体育场观看了两县的秧歌、腰鼓队的表演,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安塞的腰鼓,那种雄悍的鼓点,那种放纵不羁的劲头,如果背景是黄土高原的话,那真可谓是动天地泣鬼神了。

饭后,我们到县文化馆参观剪纸展览,进入馆内,我又感到了与延川文化馆的差距,安塞就好比将民间剪纸装裱在精美的镜框内,又放入豪华的礼品盒里;而延川的剪纸则是夹在一本旧书里,供人观赏。当然,内行的人是能够看出门道的,但对于大多数的外行人来说,包装好一些的,自然就被认为价值更高些。

在归途中,我在延安的延河大桥上下了车。与在延安公安局工作的回乡知青马力联系后,他让我到东关车站见面。东关车站曾是我插队时的下车地点,地点没变,但街景已大大地改观了。当年我们下车后住的大车店,早已为新建的商店所代替。

我上了马力的标有“公安”字样的三菱面包车。我们先后在延河前、延安革命纪念馆照了像,然后乘车经过了王家坪大桥,从北关向南走,马力还让我看了新建的西市路。这条路是从北关的延安宾馆旁边修到了凤凰山的后面,一直绕到了南关的市场沟。在市场沟里,我看到了类似黄山脚下建筑风格的铺面房,好像来到了屯溪,此处以饭馆居多。途中,我们接上了原村支书高凤刘的儿子——高建设。在我的印象里,建设是个瘦小的猴信儿(陕北话:小孩),可走过来的却是个西装革履的中年汉子(实在对不上号了),他在市卫生防疫站工作。建设可能是中午喝多了,身上有一股酒气,说起话来也是颠三倒四的。他反复说对我只有两个印象,一个是在村里画壁画,另一个是在山上画驴。

我们一起在枣园合了影。枣园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收费和停车的招牌,这使得原来的门口显得很不起眼。当年我们美术班写生经常画的梨树和房屋都在,一切如故。离开了枣园,我提议上宝塔山看看,因为在那里可以鸟瞰延安全景。马力将车延盘山道一直开到了宝塔山顶。此处参观每人20元,因为高建设的关系,我们得到了免费的待遇。

点看全图

在落日的余辉中,俯视延安城,只见延河两岸建满了房屋,看来再要发展只能沿着川道向北、向东、向南了。宝塔山上有全国各省、市种植的松柏。我们在小亭子里遇到了一个专为游客演唱的安塞老汉,只见他头扎羊肚子手巾,外套羊皮坎肩,身着红衣红裤,挎着腰鼓,足登白色运动鞋。建设与他谈好了价钱后,他就背诵起了贺敬之的“回延安”,然后又唱起了“信天游”,最后打了一通腰鼓,我一边听着他的歌,一边翻看着他与歌星、影星们的合影……

晚饭是在马力家吃的,他们家是在东关机场路旁,宽阔的道路据说是用机场跑道改建的。马力住的是三室一厅,合成地板,沙发,家电洋洋都有,一点不比京城的居民差。

饭局中,我们不觉又议论起了村里的事。据马力和建设说,目前村里的情况很差,从原来条件最好的村子,变成了如今最穷的村子之一,村里有不少后生都找不到婆姨。马力埋怨村里人太懒,建设则说知青忘了老乡,两人各执一词,我不胜酒力,也记不清后来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