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西文化科学领域统一结合的枢纽“道” -- 京城马国兴

共:💬4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中西文化科学领域统一结合的枢纽“道”

中西文化科学领域统一结合的枢纽“道”

在中国这块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土地上,当发展到十五世纪初期,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的伟大壮举,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铸造成功,永乐大典著作的完成。这标志着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文明,铸造业,制造业,航海业等综合生产力的鼎盛发展时期,具有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相互为用,统称为天人合一之道理学的伟大成果。

但是,当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到十七世纪中叶清圣祖玄烨的康熙年间——十八世纪清高宗弘历乾隆年间,除了康熙词典的出版,四库全书的编纂之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传统文化文明的鼎盛。但是,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对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之奠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是,就在十七、八世纪中,西方文明世界的蒸气机的发明,电力的发现、运用,及纺织机械制造业、火力武器制造业的兴盛。从而奠定了现代科学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牢固基础了。

而从十七、八世纪的现代科学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奠定基础时期到现在全面现代化的实施时代,西方的现代科学工农业生产技术的文化文明知识,成为了地球人类实施全面现代化的实施时代的基本应知应会的基础教育的教材内容了。换句话说,现代科学文明中的这些西方文化的文明知识,占据了人类文化文明知识的统治地位。

而这一思想潮流,从清朝末期就产生了,直至现在。就是这个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的方方面面展开了碰撞。如:教育方面,由私塾教育,变革为西式的学校教育,私塾教育方式不见了;在工农业生产方面,中国的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被现代化生产方式取代了;医学方面,开始大有西医取代中医的趋势,直到解放后才实现了中西医并存的状态,并提出必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才能长期共存,相互借鉴,方能更好的相互为用,而求得非中非西的现代人类统一的医学来;而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全方面内容的论述中,孙禄堂先生的著作,是在1933年前完成的。其将所承传的三家拳派的拳术功法内容为基础,又以自身修炼的体认、印证为佐证,运用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道学理论,采用述而不作的治学态度,展开了全面的论述。而王芗斋先生的著作,是在1945年前完成,其是欲以当时的西学文化中的神经、细胞、等理论来阐释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练、体、用的内容。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西方文化的主要产地在欧洲,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地在中国(中国地理位置处在世界的东方,故又俗称为东方文化)。到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即西方近代工农业生产所代表的科学文化内容)有什么不同?东西方的文化能不能沟通统一?而成为地球人类社会的大一统的文明文化?

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就要先明白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的特点和东方文化的主要内容的特点,才能回答的准确无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