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西文化科学领域统一结合的枢纽“道” -- 京城马国兴

共:💬4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西文化科学领域统一结合的枢纽“道”

    中西文化科学领域统一结合的枢纽“道”

    在中国这块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土地上,当发展到十五世纪初期,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的伟大壮举,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铸造成功,永乐大典著作的完成。这标志着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文明,铸造业,制造业,航海业等综合生产力的鼎盛发展时期,具有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相互为用,统称为天人合一之道理学的伟大成果。

    但是,当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到十七世纪中叶清圣祖玄烨的康熙年间——十八世纪清高宗弘历乾隆年间,除了康熙词典的出版,四库全书的编纂之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传统文化文明的鼎盛。但是,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对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之奠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是,就在十七、八世纪中,西方文明世界的蒸气机的发明,电力的发现、运用,及纺织机械制造业、火力武器制造业的兴盛。从而奠定了现代科学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牢固基础了。

    而从十七、八世纪的现代科学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奠定基础时期到现在全面现代化的实施时代,西方的现代科学工农业生产技术的文化文明知识,成为了地球人类实施全面现代化的实施时代的基本应知应会的基础教育的教材内容了。换句话说,现代科学文明中的这些西方文化的文明知识,占据了人类文化文明知识的统治地位。

    而这一思想潮流,从清朝末期就产生了,直至现在。就是这个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的方方面面展开了碰撞。如:教育方面,由私塾教育,变革为西式的学校教育,私塾教育方式不见了;在工农业生产方面,中国的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被现代化生产方式取代了;医学方面,开始大有西医取代中医的趋势,直到解放后才实现了中西医并存的状态,并提出必须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才能长期共存,相互借鉴,方能更好的相互为用,而求得非中非西的现代人类统一的医学来;而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全方面内容的论述中,孙禄堂先生的著作,是在1933年前完成的。其将所承传的三家拳派的拳术功法内容为基础,又以自身修炼的体认、印证为佐证,运用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道学理论,采用述而不作的治学态度,展开了全面的论述。而王芗斋先生的著作,是在1945年前完成,其是欲以当时的西学文化中的神经、细胞、等理论来阐释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练、体、用的内容。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西方文化的主要产地在欧洲,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地在中国(中国地理位置处在世界的东方,故又俗称为东方文化)。到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即西方近代工农业生产所代表的科学文化内容)有什么不同?东西方的文化能不能沟通统一?而成为地球人类社会的大一统的文明文化?

    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就要先明白西方文化的主要内容的特点和东方文化的主要内容的特点,才能回答的准确无误!

    • 家园 【原创】西方文化的特点

      西方文化的特点

      西方文化是后天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故西方的教育事业,乃实施的是后天增长知识,培养种种专科实用技能人才的系统教育。是属于外求成才的道路。一旦从事各种新生事物的实做之前,都要有推理的演义法和归纳法作逻辑的推理,一旦推理符合逻辑原理,谓之穷理。一旦推理符合逻辑原理,就要投入试验,只有反复实验无误,谓之尽性。才能投入正常的批量生产,这样的产品才能保证消费者的正常使用。现在,人们将这种学以致用的系列方式过程名之为:科学。这一科学的概念,就是人必须外求的学习方式,得到并运用的是推理的逻辑方法,科学的实验手段,得到批量的预期的生产产品。我将这一套系列方法和预期效果的综合成果内容。统称为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所推崇的科学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又名东方文化的特点

      东方文化是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相互为用,统称为天人合一之道学。即为:内外双修的“格物至知”之道学。就这一点见解的内容,反映在儒家的“齐身、治家、安帮、定国、平天下”的系统教育之全部过程的内容中。分析如下:

      齐身,包括后天内功修炼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相互为用的两项内容的学习,就是齐身的全部内容。有关内功修炼内容的教育,在儒家学说的《中庸》《大学》等著作中都有论述。如孔子的“心斋”教育内容就是典型的例子,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心斋”论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有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庄子人世间第四》

      从这段论述中我们之道,儒家的齐身,乃指自己修炼的法身道体的真息圆满无亏也。这样才能体道无差误,而能明道理、规矩、法则、以达到治事的目的。这就是内修炼的“尽性穷理”的修正科学之内容及目的。

      故而还要同时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就是孔子所传授的六艺的内容。这两项内容的修炼达到神明的艺境,谓之齐身的全部内容。

      实践时要从治家开始,经历安帮,达到治理国家的才能,最终能达到平和天下的才能。这就是儒家学派成才的学习内容和成才之道路。

      而儒家内外双修以齐身的基本法则,就是曾子《大学》篇中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亊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只有到了从康乾盛世至新中国成立的这个阶段中,有关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成果,都不自觉的就落后于西方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年里,有关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成果,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可以说,当今的中国,有关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成果,及已经取得的成果。我们和西方的这方面的沟通交流,已经全面的对口接轨了。故在这方面我们并不落后于人了。

      那什么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呢?

      诸如《阴符经》中云:万化生乎身。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内功修炼大家张三丰说:执于己身不是,离开己身不是。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无言之教”。

      这些论述,皆论说的是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也就是“内功心法”中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系列方法之修炼的始终过程,名之曰:“尽性穷理”的自修自证,直证法身道体的本来面目。即自身无形的道体。我将这一套系列方法和预期效果的综合成果内容。统称为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正科学。

      • 家园 尽性穷理”和“穷理尽性”内外双修统一的概念

        东方文化的后天内修之“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相互为用,统称为天人合一之道学。这一精辟的论述,就是《易经》中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一句话,就将一个人出生后所从事的后天内修之“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相互为用的统一于自身,而能成为能文能武的全面之人才。所谓之文武者,就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管理人才和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的人才。

        因为,后天内修之“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的文化教育内容的实施,可以见到自己的法身之无形的道体。这要在内功系列功法的修炼过程之始终的种种内景象之呈现,层层艺境之升华的过程,及对种种内景象之呈现,层层艺境之升华的实践修证以证明“道”的自然演化的规矩、法则、规律。而能得到“道” 的自然演化的规矩、法则、规律,以为用。可以给继续外修“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能更好的完成外修“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之学业,而成为有用的人才。

        中华民族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是内外双修而又始终系统一而贯之的,是最完美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如果将这一成才的传统之教育系统,以数轴论的观点来认识:以数轴上的0为中点,将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内容为负数;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内容为正数。就可以显示出: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内容,在身内求是无止境的,无穷尽的,但能见到自身的道体;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内容亦是无止境的,无穷尽,只能体现自然之道的存在。作为一个人欲想成才,只有系统的内外双修,才是最理想的成才之道路。因为这可以从内修、外修的绝对值相等的互证作用中体认到“尽性穷理和穷理尽性”的统一性。

        一个人有了中华民族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是内外双修而又始终系统一而贯之的统一性之认知后,并能亲身力行,最终必定是最完美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之所以称其为最完美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就是其能在做人处事的诸方面,都能够自觉的要求自己唯道适从,自然能做到安处世,敬其业的成就来。而最重要的是其能将东西方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之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现代的中华民族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的内外双修而又始终系统一而贯之的,最完美的系统的统一的成才教育之体系。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之道学的包容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这种包容性中又存在着鉴别法的汰劣留良的选择性。即君子有所不为的汰劣留良的选择性。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而延续不断,就是因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之内外双修而又始终系统一而贯之的统一性之教育法实施的结果。虽然在具体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历来都是行行的师徒传承的口传身授的古老法式来完成的。但是,作为基础文化的教育形式手段,虽是私塾式的,可教材内容却是大致统一的。即统一于三皇圣道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天人合一之道理学的学、用之宗旨中。

        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内容中,最能明显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这个特点的行当,就是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和至用。为什么能够这样的说呢?就因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过程之始终,其内功的修炼乃是属于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中之事情;而外用的比武攻防较技是属于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之内容中的事情。这一观点,前贤亦早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详细的录其原文如下:

        试由天而地,以近索乎人。人为万物之灵,其即仰观天以执行,俯察地以建极,居覆载之中,首出庶物者也。仰人何谓乎先?涵养之以静以蕴其继,灵妙之以动以畅其用。体非无以立其大本,用非无以彻其元功。离之中坤其静基也,《易》之卑法地者此也。然静则功力绵绵不息,其体至柔至刚。非柔则原委难于无间;非柔中刚,未免有作辍之时。柔者静之体,刚者则又柔之体也。坎之中乾其动机也,《易》之崇效天者此也。非无则空灵犹恐障蔽;非无中生有,奚以见变应之奇?

        浑则静,以逸待劳;玄则元,驭静以动。动中亦静,则正奇进退之机,迟速幻转之妙,悉出于无心,系自然之运用。因时致变,因力制人。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以动静互为其根,阴阳迭神其用。非浑于始,奚得其元之玄;非元之大,无以显其浑之德。是浑元者,其即无生妙有也。 《浑元剑经内外篇序》

        此论中的第一段内容,主要论述的是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内容中之建体的事情;第二段内容,主要论述的是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之内容中的至用之事情。这就是内外双修统一于自身的最好之明证了。故有:“内功勿间断,外功要践实”的诀言之说法。内功者,就是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内容中之建体的事情;外功者,就是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之内容中的至用之事情。而践实,就是实践。攻防实战的实践,就是一种实际实验的一种手段。

        • 家园 中西方文化科学领域统一结合的枢纽—内功修炼体道

          中西方文化科学领域统一结合的枢纽—内功修炼体道

          明白了如上所述的内容,这时再考虑,中西方文化、科学领域统一结合的枢纽,即关键在哪里?也就容易解决了。分析如下:

          首先,现在的东西方文化在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及其事业成就之内容的领域中,基本的认识观点上是一致的。而现在的东西方文化在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及其事业成就的内容领域中,存在着认识上和实施上的差异性。

          因为,东方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无神论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教育体系。是以“道”为出发点认识一切,建立一切,发展一切的民族。故而在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体系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体系相互为用的成果基础上,提出天、地、人,三才动变平衡的生态平衡说的观点。这在中华民族古代经典著作,如:《阴符经》《易经》《道德经》《黄帝内径》《周易参同契》等著作中,都有比较详细而又具体的论述。

          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西方的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之事实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先进文化兼容并蓄的包容同化的民族,而同时就延续发展和丰富了自己原有的外修之“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了,并不断的使之趋于完善。

          但是,现在的中华民族确有忽视原有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之趋势。即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体系之内容的自觉学、修,尚未形成健康良好的自觉学、修的风尚。这就将自觉自悟、自修成才的一条道路堵塞了。如果能将这一中华民族原有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有机的纳入现有的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中去,而成为现代的全面完善的内外双修的教育体系之内容,那将不单是东西方文化、科学领域统一结合的问题。而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科学领域全面的统一结合实现之时代的来临。

          而西方各民族要了解东方民族的文化,就要首先了解中华民族原有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并能自觉的学而修之,而又能在修炼的过程中全部的领会其中之秘诀要旨。这才能彻底领会中华民族的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和外修的“穷理尽性”的实验科学的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及其相互为用的全部文化之天人合一的体用之精旨妙义。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进程及种种的成果得以实现,皆根植于后天内修的“尽性穷理”的修证科学文化教育体系的内容之实施。从以上的论述内容中,可以知道,东西方文化、科学领域里的统一结合的枢纽,就是内功修炼的文化之实施的教化。内功的修炼方法,就是古代圣贤所说的唯道适从的无言之教化的法式。

          即如前面所说的教育方面的学校教育和师徒教育结合;在工农业生产方面,中国的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和现代化生产方式相结合;医学方面,中西医并存的状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才能长期共存,相互借鉴、印证,方能更好的相互为用,而求得现代人类统一的医学;而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全方面;及全方位的文化、科学领域里的更为广泛的中西结合中的问题,都会很好的得到完美而周全的解决。

          这就是我对内功修炼“尽性穷理”的修正科学之教育的作用、及其价值的根本认识:其乃中西方文化相互沟通的枢纽。

          马国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