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步骑兵种对抗问题 -- 思索

共:💬2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同意尾句“骑兵战场机动性有时自然有价值,但是不是万能的”

一样,北朝步兵很长时间内都很烂.

如果是南下抄略的游牧民族,那么他们几乎没有步兵。如果是已经建立政权的北朝,那么步兵不见得比南朝差。毕竟除了辽金元清之外,魏晋、隋唐、北宋都是用北方步兵统一全国的。

至于入塞抄略,首先他们必须能突破长城防线.

长城很重要。

其次要持续掠夺必须能击败汉族王朝的野战军,或者汉族王朝的野战军丧失野战能力不敢拦截,能做到这两点的都不是我说的正常的对抗.

其实,你提出的这个命题是像下棋一样。双方都有斗志和野战能力。

但一方野战能力强,一方野战能力弱似乎是历史上的常见现象。就像明与后金的作战,明军野战确实就是吃素的。

当然这的确超出了骑步对抗的范围,归入历史讨论里了。

不迎战就只能逃跑,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草原上你可以到处跑,中原你到处跑?岳飞北伐金军为什么要迎战啊?逃跑不就得了?

不迎战未必就要逃跑,作战本来就是避实击虚。遇到你说的情况,骑军应当调动步军的兵力,拉出空档,寻机歼灭步军的部队。

你划定的条件其实是步军方各处防守都很好,然后压迫的打法,逼迫骑兵方作战。这只是一种可能。看具体情况而定,至少逃跑并不是骑军的唯一选择。

中原当然也可能到处跑,我还是用后金的例子。当然你可以说那个例子超出了骑步都有野战能力的设定,但至少也能证明在中原是有可能到处跑的。

对于岳飞北伐的例子,感觉似乎不是纯骑步对抗的例子。那个时机很有意思——金占据中原10年。一方面它建立了地方政权,需要巩固这个政权,从而需要放弃不要后勤,不守城市的传统骑兵打法(朱仙镇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另一方面,似乎又没建立起很大规模的步兵部队,以致于它派出迎战岳飞的部队很大比例依然是骑兵。我觉得这时的金军开始向骑步混合过渡。

如果是北宋与金战争时期的金军,可能不会采用这个打法。因为战略目的不一样。

你当中国军队不懂情报分析和侦察?战场迷雾是双方同时存在的,你怎么判断我是真的出击,而不是声东击西?你知道你进攻的哪个城市的部队才是我的主力?我多路迎击,你如何判断我的主力在那里?

这是对的,所以我说了一句:

这些其实并不限于骑步对抗了,任何进攻防守的对抗都可能这样。

另外,说“中国军队”似乎不妥当。毕竟使用大规模骑兵部队的也可能是中国军队,比如捻军。

一方进攻,另一方放弃城池选择迎击,这种模式似乎在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

只要双方都具备野战能力,这种情况多如牛毛.事实上中国历史战争胜败绝大多数是实力和决策,根本不是什么计谋.

我对这样的对战的情况看得不多,请提供几个例子。另外赞同“事实上中国历史战争胜败绝大多数是实力和决策”这一句,只是我没有提到“计谋”。

我没看懂你这句话的意思

北朝原来都是FC,没有水军居然要靠骑兵部队在江淮水网地带作战.

是你没看懂我上一个帖子相应句子的的意思?我是说如果把骑步对抗的战场设在江淮水网地带,那么骑兵显然不如步兵。因此历史上也鲜见在江淮水网地带作战的纯骑兵部队。

游牧民族骑兵是生产和战斗条件一致的经济行为

这句话我很赞同。引申一下,游牧民族也有其脆弱性。它实行的是兵民一体,从个体上自然要比农耕民族的农民强悍,但它要集结大规模部队就不得不占用大量的劳动力,军事发展和经济生产就形成了矛盾。因此它是经不起多少军事失败的。因为军事失败同时意味着经济生产的崩溃。而农耕民族就不见得是这样,农业生产力高,能供养规模很大的部队,而且恢复力比游牧强,打没一支部队,可以很快重建一支部队。也就是说能事先长期对抗的话,游牧民族是处在劣势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