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西宗教差异的语言因素 -- 唵啊吽

共:💬121 🌺20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以此观点分析英语或许可以

但分析其他语种则很可能出现错误。如您举的例子“下雨了”,英文要说“It rains”,那么我可以告诉您,阿拉伯语可以以一个动词来表示此意思,这是其作为屈折语的特性。又如“我吃过了”,这样一个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都有的句子,阿拉伯语同样可以用一个动词来全部表示,没有主谓宾的分别,岂不更符合“主谓宾三位一体”的概念?但我们知道,阿拉伯民族却是信仰“造物主”概念的。

同样,在您说“中国释、道、儒三教,都不需要‘造物主’的概念”时,是不是该讨论一下佛教的起源——印度所特有的梵语和巴利语的语法结构?梵语与拉丁语等西方语言同属印欧语系,在最基本的语法结构上不至于有本质区别罢?

而且,古汉语的语法范畴比较模糊,而现代汉语则主谓宾结构逐渐清晰,是否就代表我们现代中国人更加容易接受造物主信仰了?

您说的“汉语语义的形成,更多依赖于上下文,而西方语言更多地依赖于语法”,这个表述本身就未必确切。您论证的不是语义,而是语法,确切的说,是句子中的语法意义,而对有些语言概念,您理解的又似是而非。

就拿您举的这个例子来说吧:

比如我们说“救人”,是把人救活,而救火,不是把火就活,而是把火扑灭。这里语义的形成完全不是语法所能确定的。

即使在传统语言学看来,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确定的。“救人”的“救”和“人”分别是两个独立的词,但“救火”就是一个整体的词,其中的“救”和“火”都只是词素而已,脱离了彼此就成为了无意义的存在。

如果用现代语言学的结构语法、转换生成语法乃至从其派生出的生成语义学对这例子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许会更加深入,不过,这超出我的现有能力了。

另,对英语的研究自然是现代西方语法学的重中之重,早已经超出了传统语法的研究形式和概念。从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语法开始,现代语法流派纷呈,列举一下,就有切夫语法、格语法、关系语法、蒙太古语法、两级抽象理论、范畴语法、法位语法、层次语法、体系语法、交际语法、对弧语法、词汇功能语法等等,它们从不同角度对词句和语法现象的分析早就达到了一个极深的水平,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或一两个例子就能说明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