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边际收益递减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土地流转”政策是失误 -- 思想的行者

共:💬73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是单位亩产问题 而是总产量问题

我今天一大早起来特别问了一下这个方向的

现在6-7种作物套种轮作的 前几年推广一阵风 之后就没多少农民愿意干了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一种的单种亩产都比较低

如果承包面积不够大,是肯定卖不出好价钱的

他们说要推广高产多种套作 每户至少要15亩 一般以20-25亩为好 但实际上如果没有私下的承包地流转,大部分地方小农户连这个的三分之一面积都没有。南方的话亩产会高一些,但是人均耕地更少。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劳力投入的季节性

套种越多,时间投入越多

现在一般普通农户的套种以2-3种产品为主,平均每年只有春夏秋三个时间点上总计3个月不到的时间是属于农忙时间。其他时间可以出去打工。

而7种套种轮作的话,除了隆冬一个月之外的11个月,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种进入了收割或播种的农忙期。换句话说就是没办法出去打工。

毕竟,对于农户而言,每个月都必须定时去农忙5天,还是去农忙20天,对他们来说一样的,意味着被拴住了,没办法外出打工,收入反而不如2-3种作物套种而剩下时间可以去打工的农户。

反过来也意味着,一户小农户能种20亩地,但如果只有5-7亩地可种,那么7种作物套种轮作是一种极大的减少了打工时间但是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掉了的非优选择。

这是农业的季节性的一个重大问题

精耕细作自然不比大规模集约化农业差,但是精耕细作也有规模效益的。如果每一户的耕地太少,农民种地就不合算。

经济危机这段时间的回流其实反而是特殊情况。

精耕细作,最终也是要搞土地流转的,而且实际上农村这种小规模的几户对一户的流转不仅普遍,而是多年来早已运行。尤其是靠近沿海的省份,其实自从擅自农地抛荒要罚款立规以后,自行进行农地流转的现象出现,根本是挡不住的。

前些天那个帖子说四川有8.23%的返乡农民因为土地流转而不能重新务农

这是土地流转新政的问题么?

其实是他们的承包地早在今年年中土地流转新政出台以前就自己私下流转了吧。农村都是这样的,每年春节前后,村里的农业专业户就会挨家挨户的问计划当年要外出打工的人短期包租他的承包地。

短期包租就是到第二年春节为止,一年一议。也有长期流转,包租5年10年以上的。

实际上现在华北的话,承包几万亩地的种粮大户有很多,那些私下流转承包地的农民,事实上失地好几年了,土地要不回去,他们也实际上不是农民了。(这种种粮大户通常尽可能少进行农地改造投入,大部分也只种1-2季作物,单位亩产和单位产值都很低,但实际上就是国外农场主那种做法纯粹是规模效益完全走生产-批发路线了。这种思路其实我们不提倡,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他们通常总产量足够大到可以有巨大的议价能力,去与粮库和农粮运销企业直接进行谈判。当然以后可能会好点,因为没有那么多傻农户不珍惜自己的承包地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