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本嘉明兄商榷关于汉字拼音化 -- 羽羊

共:💬140 🌺1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字改革确实是难事,

  就是大力推行没有几十年改不过来,如果不是一个强力政府用强力手段可能一两百年也难改。

  问题在于我并没有说现在就要改,也没有说拼音文字全面占优,只是说拼音文字在读、写方面与方块字比有强大的优势,这个读写优势再加上总字数少很多的优势造成文字与机器(打字机、电动文字打印机、早期计算机,甚至还可以加上一个活字印刷)联系时比较容易解决,这就造成汉字在这方面的应用迟于西方。

  可以70以后的学生都没见过机械打字机,英文与汉字的差别极大,英文的成本低得多,使用也方便得多,用英语的文字工作者三十年代前就用上了打字机。而汉字呢?我敢说在计算机开始普及前没有一个中文工作者能用中文打字机工作,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需要用中文打字机的都得经过相当的训练才行。就是经过训练使用中文打字机的速度也远远慢于字母打字机,需要当场记录的用字母打字机只要语速慢一点就行了(打字员同样熟练),中文打字机就不可能当场记录。

  在点阵式打印机出现之前,用电动文字打印机打印汉字是不可能的事,而打印字母的有多种类型。

  早期计算机对处理汉字的困难我说过了,可能你们会想活字印刷是中国发明的。不错,活字印刷是中国发明的(棒子不要找我),但推广应用不是中国,是在西欧先大规模应用的,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的汉字出版还在用整块雕板印刷。这是为什么?除了机械加工水平的差别以外,就是因为汉字数量太多,几万个汉字活字拣起来也是个麻烦事,更不要说做那么多种的活字了。就是用铸造铅字,

汉字一种字体就要做几万个字模,字母呢?加上各种符号也就一百个左右。到49年以后国家规定了常用字规范才改善一些,但也是近万个与一百个的差别。

  以前的手工雕刻时,汉字活字与整块雕板没有明显的优势,所以中国先发明了活字印刷而应用上就落后了。这完全可以说是方块字与字母的差别造成的。

  回来说这单片机,早期有不少类型的单片机现在已经淘汰了,但这64k程序存储器加64K数据存储器的51系列单片机生命力非常强大。它的出现年代我搞不清楚,现在也没功夫去查。但我记得我最早给它编程时用的是苹果II型计算机,后进没多久改用IBM-pc机,就是那个cpu是准16位的8088的计算机,印象中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苹果II和IBM-pc早就不见影子了,51系列单片机也有了很多发展,但它的内存还是64k程序存储器加64K数据存储器,一点也没增加,就是现在51系列单片机应用也非常广泛,很多芯片厂家还把它插入很多专用芯片中,应用在许多简单控制中。实际上51系列单片机的64k程序存储器加64K数据存储器不是它的实际容量,而是它可能扩展的最大容量,大部分应用用不了这么多,比如说常用的几种自带存储器的芯片:89c51、89c52、89c55只有4、8、20k的程序存储器,没有数据存储器,只有256字节的数据寄存器,(当然可以扩展),就这么点内存在许多地方也一样够用。

  从51系列单片机二十多年的发展看,再过一、二十年还会在应用,内存还是这么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