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埃以关系变迁看真和平换真土地过程(一) -- 正版松鼠妖

共:💬117 🌺9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埃以关系变迁看真和平换真土地过程(四)

1973年,赎罪日战争

60年代末期开始,美国更深的卷入越南,他本身的贸易也逐渐处于失衡状态,此时的苏联基本处于上升阶段,并逐步在战略核武器力量上形成均势,此消彼长,2个超级大国宣称进入了缓和时代,这个缓和仅仅是2个大国之间有了不再处于古巴导弹危机那样直接冲突的默契,他们变的更喜欢利用代理人来进行地区权力的争夺,中东就不幸成了这种争斗的一个热点地区。

1969年,补充完整的埃及军队,开始发动了“消耗战”,这主要表现为隔着运河相互炮击,小分队在沼泽地带进行游击战斗,空战等等,这场消耗战到1970年停止,期间埃以两国各自得到苏美的军事技术援助,交火地带也成了大国新武器实验的实验场。

1972年5月,美苏签订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定》,苏联为了示好,主动停止了向埃及继续提供进攻性武器——这通常是指地地战术导弹和中程轰炸机,埃及认为,没有远程攻击以色列主要城市的手段,就不能威慑以军空军在战时轰炸开罗,因此萨达特戏剧性的做出了驱逐全部2万名苏联军事顾问的决定。

与此同时埃及制定了和叙利亚联合在犹太人的赎罪日联合进攻以色列的计划,有趣的是埃及计划的战役目标:跨过运河,占领部分西奈地区,并固守之,以便在停战后达成收回67年以前全部或部分地区。这表明埃及事实上是知道自己的军事力量不足以消灭以色列了。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如期发动战争,并在早期取得一定进展,但在以军的反击下,埃及和叙利亚最后还是失败了,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阿拉伯联军,摩洛哥沙特伊拉克约旦等国全部派出了精锐部队在联合指挥下参与了战争。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战研阅读《赎罪日战争》《跨过苏伊士运河》《中东战争全史》来了解细节。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美苏直接的接入促使了双方的停火,在战争期间和停火后的谈判中,美国或多或少的排挤了苏联的地盘,开始挤进开罗的高层政治,基辛格说美国的目的是“削弱苏联的影响、降低阿拉伯激进派的地位、鼓励阿拉伯温和派、确保以色列的安全”,这个目标,起码看起来是在开罗部分实现了。

赎罪日战争,逼使埃及等阿拉伯诸国开始比较彻底的审视自己的力量,理智的高级军官已经进一步明确了这样一个苦涩的事实“在可预见的将来,阿拉伯诸国已经无法在军事上对抗以色列了”。那么,用和平换土地开始作为一个选项浮现在大家面前。

战后不久,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卡特成为美国总统,他首先采取行动,和苏联一道发表了解决中东问题的总原则。然后鼓动萨达特和贝京互访,终于在1978年9月贝京、萨达特和卡特相聚在戴维营。形成了“戴维营协议”。

“戴维营协议”分两部分:一是为“全面而长久地解决中东争端”建立了一个框架,包括一个“和解的基础,不仅是埃及与以色列之间,而且是以色列与每个想以此为基础同它谈判和解的邻国之间”。协定还规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实行自治,并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利益及正当要求”。协定的第二部分为埃以和约规划出了一个总框架。

以下引述当时的批评者对戴维营协议的看法:

在实际上,只有“戴维营协议”的第二部分得到贯彻。埃以和约于次年3月签署。卡特与萨达特都不愿由埃以单独签订这个条约,主要是这样可能会得罪阿拉伯世界其它国家。而实际上这正是他们得不偿失的结果。威廉·匡特既参加了戴维营会谈,又是其历史的主要撰写人。他写道,“一旦阿以和解,就不再有什么东西能促使贝京建设性地处理巴勒斯坦问题了。”总之,“戴维营协议”分裂了阿拉伯世界,不但没有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反而使它更尖锐化了。

“戴维营协议”还导致埃及同苏联的正式分裂。安德列·葛罗米柯通常以平和的语气回首往事,但在谈到戴维营协议时,他把激愤和蔑视全发泄到了萨达特身上,说他“出卖了巴勒斯坦以及所有阿拉伯人民的利益,并且把埃及领土交给美国人支配”。萨达特的“政治生命彻底完蛋了……他有歪曲事实的非凡能力……他一生狂妄自大,当上总统之后将其发展到了病态程度”。戴维营会谈之后,直到80年代,阿拉伯世界处于分裂状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战斗精神越来越强。苏联便开始设法利用一直没有解决的巴勒斯坦问题从中渔利了。

引述完。

从今天的观点看,戴维营协议是划时代的解决阿以冲突的第一步,明确提出了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埃及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和保证以色列的基本安全权力,以色列则归还除加沙以外的土地,两国最终实现了和平共处。除此之外,埃及和以色列双方还各自得到了大笔的美国军事与经济援助。真和平的诱惑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以色列的强硬右派如贝京、沙龙也不能抗拒。

不过,维护这个得之不易的和平,代价也是高昂的,1982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被陆军中的穆斯林兄弟会【哈马斯很多成员属于这个组织,最著名的是其精神领袖亚辛】成员暗杀,所幸的是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对埃及所处的环境有深切的体会,还是坚定的维护了和平的局面。

在当时,除了埃及约旦叙利亚这几个直接与以色列接壤交战的前线国家以外,其他阿拉伯国家并没有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以色列已经不能被军事手段征服了。自然也就不肯放弃“消灭以色列”的纲领,所以一直和埃及保持距离,直到冷战结束,埃及才开始逐渐修复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关键词(Tags): #以色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