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骑车游中原之新乡焦作篇 -- 三言两拍

共:💬25 🌺5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四)

9月12日,大姐体力不支在家休息,我和二姐出发前往家母故乡卫辉市进行寻根游。卫辉解放后叫汲县,民国时期叫卫辉府,是豫北三府之一(另两个是彰德府(安阳)和怀庆府(沁阳)),当时的新乡只是卫辉下属的一个小县,现在颠倒过来了。

卫辉离新乡不到30公里,我俩一个多小时赶到,开始逐次游览各个景点。

第一个景点叫镇国塔,在卫辉城东,是一个普通的七级浮屠,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建造的,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据说塔是当时的卫辉知府建造的,这就有点奇怪了,政府公务员怎么建造一座佛塔?难道是居士不成?用的公款还是私款?那时可不像现在,挪用公款是要杀头的。

第二个是徐氏家祠,即原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故居,在一处很不起眼的小巷里。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密友,北洋元老,五四运动前后任大总统,当年学生火烧赵家楼就是向他示威的。徐家是卫辉四大家族之一。徐家旧居有一大部分已经变成学校,还剩下一个小院,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个是望京楼,这个景点我母亲给我念叨过好多次,我是耳熟能详。但到现场一看,实在不咋的,楼不太高,只有两层,而且很残破,尽管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除了一个带着孩子的收银员以外,看不到任何保护的痕迹。这座楼是明潞简王建的,他被哥哥万历皇帝贬到卫辉后,很思念宠爱他的老太后,就建造了这座楼,希望能在上面看到京城的老娘,以慰思念之渴,从这一点可以判断,这位潞王虽是个孝子,但有点不精细,至少地理学不及格。

参观完这三个景点,我们开始今天的主要节目,寻找我母亲的旧居——卫辉李家大院。李家是卫辉的四大家族之一,虽然没有出过徐世昌那个级别的人物,但也算是官宦之家了,李家最有名的人物叫李敏修,又名李时灿,他是我二姥爷,即我母亲的二伯父,史称中原大儒,是著名学者、教育家、藏书家。光绪年间的进士,当过刑部的官,后任河南教育总会会长,民国时期任河南省教育司长,是清末民初河南教育界的No.1,曾参与过清史的编修,还当过参众两院的议员。他是河南农大的创办者,河南理工大的创办者,还是河南理工大校歌的作者,学生遍及海内外。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李敏修,找到1000多个词条,李时灿有500多个。相比而言,我姥爷稍差一点,只当过几任县长,抗战胜利后担任卫辉市参议长。

我们找到一个表哥,他大概是李家留在卫辉的唯一一个亲戚了。我们让他领着参观李家大院,在城西德北街一带。不过,大院早就没有了,解放后都已分给百姓了。他给我们指着,这是几大爷家的院,那是几大爷家的院,又转到另一条街上指着那是几大爷家的院,最后来到我母亲住过的院,指着一个破败的二层小楼告诉我们,那就是我母亲住过的地方,我看着这些房子,一点没有亲切之感,因为这里现在住着一些不相干的人,而且盖起了乱七八糟的小房,当年的格局早已经打乱,而且大宅门里一向缺少亲情。我拍了几张照片,准备拿回去让母亲怀怀旧,又拍了60年前母亲教过书的小学现貌,又拍了马路上那棵老人们屡屡提及的苍老大槐树,这棵槐树当初是在李家大院里,现在则跑到了马路上,可见大院当初何其大。好了,根已寻完,功德圆满,向下一个目标比干庙开路。

比干庙在城北5公里处,是纪念商末大忠臣比干而建的。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比干对纣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统治不满,多次向他谏阻,纣王不听,最后只好以死相谏,死后葬在卫辉。比干庙有好几个“天下第一”。比干号称“天下第一仁”,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比干庙号称“天下第一庙”,因为它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始建于北魏,现在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比干墓号称“天下第一墓”,因为它是第一座史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因为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因为碑下就是土地,所以孔子写个“莫”而不是“墓”。

我走进比干庙,感觉庙的建筑格局很熟悉,和昨天看过的潞王陵差不多,就是规模小一点。先沿着长长的甬道前行,两边排列着石兽,然后进入庙宇大门,祠内塑着比干的塑像,院内青砖铺道,松柏苍郁,古朴典雅,我专门在地上找到一种三叶无心草,据说这种草叫没心菜,关于没心菜还有一段典故。《封神演义》里描写到,妲己恨比干正直,想害死他,就要用比干的心治病,于是纣王剖出比干的心给妲己作药引子。因为有姜子牙的神丹附体,比干没心之后未死,他离开京城一直骑马向南跑,在卫辉附近的路上看到一老妇正在挖菜,比干问:你挖的是什么菜?老妇说:没心菜,比干问:菜没心可活,人没心会怎样?老妇说:人没心必死。比干一听,扑通一声,坠马而死。顿时,一阵狂风大作,风沙把比干的尸体埋了起来,成为一座墓,周围长出了成片的无心菜和空心柏。这个传说体现了人民对比干的怀念敬仰之情,后来中国神话里又把比干封为灶王爷,每年腊月二十三祭奠他,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据说比干死时,他的夫人正怀孕临产,为了躲避纣王的追杀,逃进一片树林里生下了孩子,后来,周武王就赐孩子姓林,这就是林氏的祖先,比干庙也就成了林氏的祖庙,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派人来比干庙祭祖。福建的林氏宗亲联谊会也来比干庙祭过祖。回新乡后,我跟亲戚们说起林氏祭祖事,他们告诉我一些当地的传闻:当时卫辉市政府表现可差劲,祭完祖后,市政府让林氏宗亲捐款修缮比干庙,谁不捐钱就晾到那儿,不管饭,宗亲们被迫每人都捐了款。事后,市政府把大部分捐款都挪作他用,只有一小部分用于修庙,林氏宗亲很气愤,后来在福建又建了一个比干庙,再也不来卫辉了。也不知此事是真是假,估计演义成分较多,因为比干庙不会随便找个地儿就能建的,呵呵

回新乡途中,我们经过卫辉市的唐庄镇,这个镇很有名,前些年全国都在宣传,号召学习这个镇的党委书记吴金印,说他是太行公仆,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他还因此当上了中央候补委员。不过,我描了几眼之后,觉得这个镇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很普通,路边的小学也是很破旧。

因为我们今天跑的快,回新乡后时间还早,就在市里转了一圈。我们先参观了一个省级文物七世同居坊,主人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个富翁,全家七代住在一起,全国罕见,于是皇帝特批他家建了这么一个牌坊,以光宗耀祖。七代同堂,那老太爷估计得100多岁了吧,现在提倡晚婚晚育,五世同堂都难得一见了。离开七世同居坊,我们又参观了平原省委旧址,因为老父亲曾在平原省委工作过,我特意把那些老房子拍下来,回去后让老爷子怀怀旧。平原省撤销后,这些房子改为豫北宾馆,所以能完好的保留下来,现在也成了文物。可惜,只认金钱不管文化的开发商在它旁边盖了十几层高的住宅楼,把周边的环境全破坏了,令人愤恨。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东岳庙和关帝庙。东岳庙本应在泰山上,现在竟跑到了新乡,让我颇为诧异。

今天跑了89公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