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替舍妹问计于野:如何提高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 -- hansens

共:💬402 🌺1349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最有力的武器是商业文艺,以电影为主

先问一句: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的直观印象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就是好莱坞大片。 美国的主流电影就像过去中国的样板戏,对于所谓美国价值观的张扬那是不遗余力的。当然多数电影宣扬的确实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英雄主义、正义战胜邪恶、牺牲精神、敬业精神... 这中间再夹杂着“美国领导/拯救世界”之类私货的时候世界人民也就接受了。

中国要打造在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走媒体这条路现在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因为西方主流媒体反华倾向非常明确,同时我们自己的媒体在西方受众中间的公信力也很成问题。 当然这是西方刻意 宣传的结果。 经常西媒在援引中国媒体的报道时会加上一句:这是中国官方媒体的说法,无法通过别的途径加以核实。

中国现在搞的什么文化交流活动、中国节等等措施,应该说在改善中国形象方面也是颇有效果的。可惜受众面太小,效率太低,无法在短时间内向大量群众有效的传递信息。 加上这些活动所展示的都是中华文化的抽象的、不连续的片断,无法像电影那样讲述一个集中完整的故事, 更重要而且是最关键的是,无法塑造一个或一些西方群众能长期记忆的、感人至深的或者动人心魄的中国的形象。

现在中国明星也有登陆西方电影市场的,但要么只是配角,要么是形象模式化的功夫明星,离上述创造经典、正面、世界观众可以长期津津乐道的中国人形象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当然这些现有的中国明星的功绩也是不可抹杀的,他们为今后的中国电影试了水、开了路。

那么以现在中国电影的实力,如何才能尽快实现这个目标呢? 以下是一些想法:

1. 电影贵精不贵多,一部经典的比一亿部平庸的还要管用。 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我们中国电影底子薄,起点低,但我们擅长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次奥运就是明证。

2. 选题是关键。 以前中国导演为了迎合西方口味,尽拍些展现中国阴暗面的东西。在国际上也拿过一些奖项。可是结果是弊大于利。 但是如果不顾西方观众的口味,只管讲自己的故事,那就成了鸡同鸭讲,也是不会有效果的。 我们应该选择西方喜闻乐见的题材,用中国的元素和手法,宣扬大家都认同的理念。 拍的落俗套不要紧,哪怕是落了好莱坞最常见的俗套也不要紧。最关键是让中国人成为片中的绝对主角并塑造成绝对英雄的形象。(施瓦辛格能当上州长和他常年演大英雄不无关系吧?)

3. 技术层面上要重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西方人能理解的极为有限,还夹杂着大量误解和定势化的故意歪曲(想起那些违背物理规律飞来飞去的中国功夫我就起鸡皮疙瘩)。 因此我们不得不好好下下功夫, 力求能拍出一部西方人能正确理解个85%以上的电影。另外还要不惜笔墨,用电影语言向他们好好阐释 1 到 2 个中国概念,比如孝、比如义。 这需要精通中西文化的,并且注重细节的电影人才。

4.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很好的切入点。看完Lord of the Rings,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射雕英雄传拍成这样还过得去。 如果金老爷子不反对,我们完全可以仿效指环王的模式,把射雕改成一部以成吉思汗攻伐天下为大背景,郭靖成长成一代大侠最后牺牲为主线,穿插浪漫悲剧爱情的好莱坞经典。

抛砖之作,大家如有兴趣下次接着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