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梦回中国(2) -- 万里风中虎

共:💬208 🌺6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请大家注意,全球化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

我没有研究过经济学,仅知道一点IT工业与管理的历史。个人以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战略乃至生产关系,核心在于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这是建立在其资源管理能力上的,也即大家所说的人力、资本、土地、自然资源等要素管理的能力上。

所有管理是建立在信息沟通水平基础之上,IT管理应用从集中式到网络协同,对应的也是管理生产方式从集中办公到全球化协作,构成一个技术与管理方式的互动。

回到核心问题:为什么新中国建国前三十年期间不能象今天这样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把劳动力密集产业起来?除了关键的国际政治前提不成立外,还在于当下构成出口额最大部分的全球加工生产方式不成熟,信息沟通成本太高了,电报是不能解决这样密集的商业沟通问题的,国际长途的价格是极昂贵的。

对于旧中国这样一个工业基础薄弱,人均教育水平低下的大国,一开始是无法搞出口加工业的:一没有市场,二没有产业竞争力(人工成本、技术配套成本与运输成本都没有明显优势,同样没有教育、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太多了)。只能构建国家产业保护壁垒,发展民族工业,尽管前期“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但最终自己的技术与产业培育起来了,造船成为经济与政治成本最低的方式。越是依赖于人力与技术资源的产业发展,越体现发展自主产业是近期不经济长期经济的方式。

在全球化竞争的舞台上,老牌工业国家希望后进国家干好消费者和初级低价值加工替代者的角色,但对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历史悠久的大国,这肯定不是任何一个治国者的愿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